作者:信力建 

近日,广州市委全会文件中提出,要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电脑派位和对口升学制度,取消“推优生”制度,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体系。为此,广州将在2015年小升初取消“推优生”制度,走过23年的广州“小升初”推荐生制度或将成为历史。

从1991年开始,广州小升初就开始试行“电脑派位+推荐生制度”、优等生保送制度、特长生制度等,经过一系列的利益博弈,把家长和学生折腾得遍体鳞伤后,相关制度依然没有改观。直到2006年黄埔这个偏远区率先取消,而老三区依然“坚挺”着。此次教育部门下定决心通过取消“推优生”制度的方式,让所有学生的竞争回到原点,是值得称赞的。

“推优生”制度坚持多年,其实也是利益作怪。一方面是公办学校有了率先抢夺优质生源的特权,把各小学的高分学生揽入本校,垄断生源。有的学校选定“推优生”后立即和家长签约,提前完成生源录取。另一方面,“推优生”让公校拥有走后门的特权,除了关照某些领导的“条子”之外,还能获取不少“票子”。但是,这却给家长带来极大的烦恼和压力,学生也不得不接受各种畸形、功利的特长培训。

然而,取消“推优生”虽是好事,却仍是治标不治本。要知道,“推优生”之所以热门,是因为公校占据太多太好的资源。所以,就算取消了“推优生”,取消了考试,也无补于事。反而在取消之后,家长可能陷入更加迷茫的境地。更甚者,升中的压力会蔓延至更低年级的学生。可见,取消“推优生”之后,并非就能顺利迎来教育公平的春天。

因此,教育部门在“取消特权”之后,还应该“加大供给”,不是为了取消而取消。首先,政府真正凸显应有的服务功能,想方设法是让每一所学校尽快达到硬件和软件上的均衡。而公办学校要做到公平、公开、公共,以划定的学区为单位,接受学区内的学生到公办学校就近入读,公校不能够以任何形式抢夺生源,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学生。

其次,原来资源过剩的学校可以逐步推向市场,以市场的力量消除特权,进而减少公共财政支出。并且增加的民办学位越多,就意味着在不增加财政投入的情况下公办教育投入就会增加。教育投入越多,广州市整体教学水平提升的几率越大。

(文章发表于2014.1.24信息时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