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记者 王雪青 王子霖 见习记者 刘艺文编辑 马婧妤 孙放
 

对于乐清滴滴杀人案,上海证券报发出文章,质疑“带血”的滴滴,到底是一个出行帝国,还是又一个资本畸儿?

滴滴创始人程维8月初接受媒体采访
文章报道说:

疯狂的资本扩张,让滴滴(小桔科技)成为了全球估值最高的出行服务公司;然而,在市场垄断地位之下,滴滴却呈现出了对公众安全保护不力甚至冷漠嗜血的公司形象。

据查,滴滴成立以来已进行过20次融资。

其中明确披露公司估值的是:滴滴在2017年12月的一轮私募融资中,从软银集团、阿布扎比国家基金等投资者手中筹集40亿美元资金,当时滴滴估值达到560亿美元。

相比之下,软银近期收购Uber的18%股份时,对Uber的估值为480亿美元。从现有估值看,滴滴已经实现成为“全球最大的出行服务公司”的目标。

今年4月份曾有媒体报道,滴滴出行已在和多家投行洽谈IPO事宜,期望在2018年下半年上市。7月份,又有消息人士表示,滴滴出行可能会放慢融资计划,考虑在明年下半年IPO,美团等竞争对手以及市场环境变化等会影响滴滴的上市打算。

对于上市地,5月下旬的消息是,滴滴已初步决定落户港股市场,考虑不同的上市架构,不排除以同股不同权形式上市。

估值方面,此前也有媒体报道,滴滴上市后的估值或达到700亿至800亿美元(即4800亿元到5500亿元人民币)。

 

同时,文章指出:
 
与版图迅猛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滴滴的求助客服“事不关己式”的服务效率。“等一个小时、再等一个小时,消消气的,亲。”此刻,生命在拖延中消逝。
文章分析:

滴滴引发社会焦虑的重要一点是,处在垄断地位的公司冷漠不作为,让公众安全备受威胁。任何一个领域,一旦垄断,会发生什么?经济学专业说法叫:“剥夺消费者剩余”。大白话就是说,定价会变高,一直压榨到消费者的极限;服务会变差,差到消费者还能勉强忍受。

 

滴滴会不会对自己的管理进行整改呢?文章说:

“(司机审核制度)严格是严格了,但制度还是不完美。”一位顺风车司机表示。“顺风车6月份整改重新上线后,由于取消了自定义头像和乘客标签的显示,我们司机选乘客都成了‘盲选’,即司机没有选择乘客的权利。”

“虽然整改后顺风车司机接单加上了人脸识别,并且还在全系统增设了110、120等紧急求助功能,但整体来说,整改就是‘花架子’,根源是滴滴没有能力细致了解和管理庞大的顺风车司机群体。”另一位顺风车司机表示。

 

文章还分析:

滴滴、Airbnb等网络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涉及到公共安全,是传统业态中政府监管的重点。平台企业手里握有大量数据;而公共安全服务和其他公共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但政府却没有这些数据。

这种信息拥有者和公共安全服务提供者的错位,增大了社会风险。从滴滴两起凶杀案的流程中,我们看到,平台公司拥有公共服务所需要的数据,但却不向政府开放,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社会治理失败的后果。

所以,滴滴顺风车这两起凶案提醒我们,对于平台公司的数据治理,一个重要的点,是应该通过立法,使涉及公共安全等重要公共事务的平台公司与政府建立数据和算法的公布机制,并规定好这些信息在公司和政府间流动的法定模式。

 

相关阅读:

一群年轻女性给滴滴的信:请给一个我们免于恐惧的理由

张洲:乐清女孩乘坐滴滴遇害事件,我认为更欠妥的是当地警方

温州警方凌晨通报滴滴司机奸杀案:指滴滴客服两度拒绝提供司机信息

霍老爷:滴滴女孩遇害:当消费降级遇到消费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