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编者按:美国国家副安全顾问博明(Matthew Pottinger)在五四青年节当天用中文发表了约20分钟的线上演讲,他赞扬了具有“公民意识”、敢于反抗压制的中国人,被他点名的有李文亮、艾芬、方方、许章润、任志强、许志勇、伊力哈木、20位天主教神父和香港的示威者。博明在1998年至2005年间作为记者驻华7年,后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任情报分析员并先后被派驻伊拉克和阿富汗。2017年起,博明在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他被认为是对华鹰派人物。

《联合早报》副总编辑韩咏红在评论文章中写道:“博明对中国的深度不信任,源于他1990年代末到2005年在中国工作的经历。他在2005年投稿给老东家《华尔街日报》透露,他在中国工作时屡遭骚扰,包括曾被政府情报人员录像、被警察追赶时被迫把采访笔记丢到马桶里冲走…”

韩咏红认为,博明的演讲在中国并未产生很大影响,一方面因为中国的网络监管,另一方面是中国青年人更关注迫切的现实需要,“对于西方的文明与民主理念,已不像二三十年前那么崇拜,更没有五四青年的激情。”

韩咏红还写道:

但博明的故事,也凸显一个现实:当前美国精英中的“知华派”,已不再像改革前的美国人,对中国的贫穷落后充满同情;他们也不是改革年代“初识”中国的学者、记者们,对这个古老文明的转身满怀激动、敬意与憧憬。反之,美国精英界更多的是对中国崛起充满疑虑,或者情怀破灭的人物。博明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也许中国本来就不是他们想象中那样,是他们误导了自己——中国本来不会走西方的民主自由道路。但与此同时,中国在这些年的变化,以及对待西方记者、学者的具体手法,将一个个原本的朋友变成对手,而今他们在政治领域影响西方走在对华极不友善的道路上,更是让人惋惜。

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客席副教授罗永生在《明报》上发表的评论文章中写道,博明的演讲是“今年最值得阅读的五四纪念文章”:

有别于中共官方今日谈五四只谈「反帝爱国」,博明也提及五四对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之意义,点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 博明先后通过胡适和张彭春来反驳「中国人不适合民主」的谬论,也否定「普世人权论」「不够中国化」的歪说。最后,他的话锋转回当下,不单肯定台湾的民主成就,更认定「『五四』的继承人,就是有公民意识的中国公民」

[…] 讽刺的是,当博明这样子引述鲁迅的过去时,现实中比当年激进的鲁迅不知温和多少倍的作家方方,正因为写了一本《武汉日记》交付外国出版商出版,就招来铺天盖地的「卖国」、「汉奸」、「为西方世界递刀」的指控。方方的际遇,正好给予博明坚实的证据,坐实他对共产党的批评。

香港媒体人、学者丁望在《信报》发表的文章中写道:

对于民间社会(公民社会、市民社会)与公民意识,博明似太乐观。有许章润、李文亮那样的发声者,并不等于已有真正的民间社会。

[…] 官方的「爱国主义教育」,即「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才是政治主流。思考型学者称,这是毛时代的驯服工具论,人只是螺丝钉式的「工具」,而不能独立思考,这是五四精神的反向。摆脱蒙昧、个人醒悟,是五四启蒙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