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莫狄骁

img

近日有一南一北两条新闻,可对照观看。

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名宿管人员以感恩节为由,给学生准备了糖果等,在群里表示想表达感谢。有在读学生言辞激烈地指出,这是“过洋节”,不应提倡。有关对话截图发到网上后引发热议,随后校方发表声明,指宿管人员是出于好意,但学生也是善意,并重申不提倡宗教色彩的节日进校园,也禁止在校开展宗教活动。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物理学家李淼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讲座,期间谈及一个非常不妥当的、有性别歧视含义的笑话。他声称是引用霍金的话,暗指“黑洞”与女性生殖系统有关,并称“男生想不明白可以再想想,女生就不要想了”。随后提问环节受到一名女生质问,要求他说明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李淼此后在微博上先坚持声称自己没有错,只是引用霍金的话,有关人士不学无术;后指责港中深有“废青”,谈了一段大义凛然的政治表态,更引发热议。

细察两则新闻,都关乎政治,也有较强的对抗色彩。但在讨论背后因由之前,还应梳理是非,到底其中谁有过错、谁具责任。

哈工大校方称宿管人员出于善意,我相信应不假。可合理推断宿管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对感恩节的由来也不一定理解,甚至可能只知道不是中国的节日,而对源自美国也不清楚。当事人也声称,自己是想感谢长期以来公寓住户的配合,想必是想培育更融洽的住宿环境,确实无可指摘。

至于学生的指责,便颇值玩味。感恩节虽来源历史不太光彩,涉及西方殖民者伤害美洲印第安人的历史,但确实没太多宗教色彩。宿管人员虽只是管理者和服务者,不能认为代表官方,然其也不是以私人身份开展活动,名义上是作为宿管人员感谢大家。以此看来,校方的声明还比较公允。只是确认了学生也是善意,重申对宗教活动的审慎态度与既定政策,没有直接指出谁对谁错。

或许有人不满校方“和稀泥”的表态,然而学生能逼停活动,校方在确认宿管人员无过错时还要委婉追认这种逼停的合理性,并不能批评任何一方,实质惧怕的正是“过洋节”这种大帽子。这不是区区一个在读学生让校方忌惮,而是一种上下夹击的泛政治化攻击,使校方只能“和稀泥”,甚至已经算是“折节保全”了。

至于李淼的言论,无疑当然是性别歧视。无论他是否引用霍金的发言(也有人明确指出霍金本意并非如此,霍金只是以此说明为何法国人一开始反对用“黑洞”的命名,因为会有一些不当联想),他后面一句“男生可以想,女生就别想了”,把自己的恶臭嘴脸暴露无遗。而他所说的港中深有“废青”,没有任何理据,纯粹挥舞政治大棒压制异己,更显其顾左右而言他的窘态。只能感慨,若其导师方先生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宿管人员只是想借感恩节表达所想,这种“洋为中用”并非单纯的“文化入侵”,与圣诞节的流行等也有本质区别。实则拙文《“七夕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曾指出,许多人爱过圣诞节等也并非真的亲慕宗教,大多只是追求时髦或以此放松。这都是合理的精神诉求,若我们自己的节日不能回应这种诉求,不能责怪他人“文化入侵”。不允许办圣诞节等活动还算有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的理据,感恩节往这个理由上靠,已多少站不住脚。试想一下,若开展父亲节、母亲节活动,甚至还结合了所谓的“传统孝道”,那这算不算“过洋节”?

归根结底,“不让过洋节”就是一笔糊涂账,更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体现。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没问题,对有宗教色彩的节日一刀切也合理。不能办圣诞节活动,自然也不能办古尔邦节、浴佛节或其他。否则忽视合理的精神诉求,一味排斥“西方舶来品”,那只是一种变相的闭关锁国、食古不化。

这明明是不难讨论清楚的道理,也是需要讨论清楚的,结果在许多不可明说的原因下,变成了心照不宣的“红线”。那位学生指责宿管人员“过洋节”,程度虽不如李淼指责港中深学生有“废青”严重,但没什么实质区别。当然,我相信哈工大能公允处置,港中深也能,不过最有可能便是不闻不问的冷处理,毕竟而今公众大多确实不站在李淼一边。

正是因为公众还保有些许警惕,权力对认知的修改要求还未渗透到每一个毛孔,因而在李淼事件中,我们还能秉公直言。到了哈工大事件,最多只能“体谅”校方,皆因这是一个上下的合谋。指导方针不再是学问思想上的“中外兼容”,而变成意识形态挂帅的话,这种合谋便可发挥让校方也低头的威力。

全盘接受公权力给出的标准与判定,凡事以政治挂帅、意识形态挂帅,而根本不顾批评与赞美的自由,也不思理据与论证的必要。“泛政治化”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全世界都有。回首历史,更比比皆是。因而我们不断与之搏斗,才逐步建立起一些准则,如言论自由及其边界、不能以肉体消灭他人、基本的人道规范等,并一直呼吁探讨与反思。这些正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所在,也是我们血泪教训的累累硕果。今日我们若轻易放弃这些准则,或在民间争议时还能践行,一旦碰上利维坦巨兽便噤若寒蝉,那我们终将自食其果。千人诺诺,一士谔谔,自古确为难事。但我们即便一时做不到,也要在心里明白是非对错,不能任由狂躁的漩涡将自己席卷而去。

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把对方当傻子,不要首先给人贴标签然后踩一脚。这是最基本的,也是许多人都还未做到的。日常的网络交流太累,或认为有的人就是“收钱办事”,与之论证不值当,那也就罢了。但生活中还是这样待人,那我们只能逐步疏远。这不但让利维坦更加肆无忌惮,且我们所有人都会被撕碎。这不是对任何一派的忠告,而是无论持什么立场与观点,都要谨记。

生活不能离开政治,有人就会有江湖,但政治应当被控制在囚笼里。政治是对良善生活和美好前景的渴望,可惜一旦合力为私,便应了“通往地狱的路是由向往天堂的愿望铺就”之言。可标异己,不贴标签,这竟成了当下最难能可贵的一件事,不得不说我们的公共生活还在,或被迫受困于,一种相当低质的水平。

时代什么时候会变,我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影响时代,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希望,这个时代首先不要让我变得更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