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两会”,除了能用在报道里面的那些材料外,也有些边角料,那就记录下来凑成几篇博客吧。

1.

3月3日下午3点,政协开幕。印象中,中国人讲究上午开幕、开业之类,不知为什么政协会选在下午开幕。

下午1点多,记者就开始聚集在大会堂前,等待堵人。一名拿着CCTV台标话筒的女记者对着摄像机一遍遍背词:“又是一年春来到,伴随着春天的暖意……”

背完,赶紧在瑟瑟寒风中戴上帽子。

2.

坐在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的三层,只有用望远镜,才能看得清台上人的样子。

这是去年《南方周末》一篇报道的开头。今年,我亲身体验了一回坐在三层又没有望远镜的感觉。

有记者真带了望远镜,比如来自《金融时报》的一位老外。大家起立唱国歌时,他拿着望远镜观察台上的大佬们。他能从那些表情和动作中看出什么呢?我不知道。我唯一确定的是:在这个只能做“拼图式报道”的领域里,拿望远镜观察表情也算是一种采访方式把。

3.

政协开幕会的第一项议程,是“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议程”,其具体过程是——贾庆林主席请工作人员宣读议程,宣读完毕后,贾主席说:“大家有没有意见?”稍顿几秒,“没有意见的话,大家鼓掌通过!”

掌声响起来。

不真正置身现场,你很难体会“鼓掌通过”这种表决方式的“魅力”。在恢弘的万人大礼堂里,你只是一个渺小的像素,你的掌声汇聚到掌声的海洋中,推动一种情绪的波浪。这种建筑、这种布置、这种场面,这种仪式,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宗教——或许,真有那么一些相似之处吧。

4.

无论大会小会,卫生部长陈竺都被记者围堵。一方面因为大家对医疗的关心,另一方面也因为他属于部长中对记者友善的那一类。

3月4日上午,政协分组讨论,他出去上了个厕所,之后就很难再回到会场了。在层层包围中,陈竺耐心地一一解答记者的提问。不过,他也提醒围着他的记者:建议你们提问前多了解背景资料,当记者要把事情弄清楚了,昨天我在大会堂接受采访说很多国家医保不保100%,只保百分之七八十,要另加补充保险,结果记者写成了“普通保险”。

他还说:医生的工作比你们辛苦多了,建议你们多去了解医生的工作状态。

5.

3月4日下午,政协民盟六组讨论。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吴正德在发言中提到了我所供职的报纸的名字——他说:我做了20年的政协委员,体会到了进步,比如之前往往是鼓掌通过决议,现在有了表决器,但这还不够,我记得前两年《南方周末》就曾评价,“给表决器加个盖子”是最好的提案。

表决器的话题让讨论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晓庄插话说:我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人民大会堂要向乌坎学习,乌坎都有了秘密写票。

“加了盖子也没用!”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说,就算加了盖子,后台的系统也还是能知道你投的是什么票。此言一出,一些委员附和。

“你们不能这么说,这种心态不对。”吴正德不同意这种略显悲观的看法。他说,加了盖子,起码能防止上面的摄像机拍到你的按键。

“要想政协不被边缘化,首先不能自我边缘化。”吴说,虽然这20年来的进步距离我们的希望还有很大差距,但每年开会费了那么多电、那么多油,总得有些作为。

关于作者

方可成, 南方周末, 记者,专栏作者
理解和谈论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您可能也喜欢:

三位农民工代表的履职报告

开会是个技术活儿

学写新华社通稿

你知道的太少了
无觅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