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好友聚首一堂,大家談天說地,說起工作、感情事,有困惑、壓力大,氣氛頓時變得沉重,但煞有介事的一個「爛gag」又會將大家的情感顛覆,來個爆笑的反高潮,在這個最有人性化的畫面中,令我想起Thelonious Monk的琴音。

巴洛克式的古典音樂以頌神為主,旋律、結構嚴謹,表達的情感宏大而莊嚴,亦是最接近「神」的音樂;相反爵士樂隨意、隨心、隨機,反應獨特而唯一,幽默感隨即而來,不和諧和弦與神交之筆的音符跳躍,交織出無法被定形、無法被歸類、無法被複製且極富人性的音樂。

而爵士樂大師Thelonious Monk就是第一個令我真正了解甚麼是爵士樂的人,他用一部鋼琴,一雙手,就將最人性化的情感表達出來。有人說他的琴音粗糙、風格詭異,但我覺得這就是人性的投射。解釋只是多餘的說明,粗糙不完全、隨心所欲,才是我們最真摰的情感。

而我就最喜歡他純鋼琴的大碟,沒有爵士鼓與低音大提琴的修飾,更沒有爵士樂的定型,純粹的「Monk式」鋼琴音樂,舒服而動聽,感情到位、點到即止,也沒有像其他爵士樂般有「無限loop」的煩厭,好比劇情自然推進的故事,沒有拖拉的長冗,只有興奮的期待,更像是高潮起迭的人生。

轉載自《新報》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