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布病事件”已经给当地部分民众带来了莫大的伤害,倘若事件的善后处理,采取捂盖子的态度,无视民众的正当诉求,那么势必造成“次生灾害”,危及民众健康。

文 | 于 平

去年,兰州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曾引起多方关注。2019年夏天,兰州生物药厂在兽用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过程中,因含菌废气泄漏,导致当地部分居民和学生接触后产生抗体阳性。兰州市卫健委事后强调,这次事件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与“感染布鲁氏菌病”不同,临床上没有症状,专家建议不需要治疗。

然而,近日有多位兰州的网友向中国之声反映,他们是当时的被感染者,相继出现发热、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明显症状,并被多家医院确诊患有布鲁氏菌病,可当他们汇报给兰州市卫健委后,卫健委却否认患病,依然认定他们是“抗体阳性,健康无损害”,甚至还提供了“健康证明”。

这些布鲁氏菌病患者的遭遇无不令人揪心,让人同情。反复的发烧感冒,关节肿得路都走不了,甚至起不了身,翻不了床,不夸张地说,布鲁氏菌病不仅毁掉了他们的健康,也毁掉了他们的生活。而且,病痛的折磨似乎还远远未看到尽头,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后果将更不堪设想。 有专家就表示:一旦到晚期,可能治疗起来就会非常困难,严重的,可能还会对生育有影响。

然而,他们所承受的病痛,却得不到当地官方的承认,因此也无法获足额的赔偿,以维持后续长期的治疗。因为,一纸当地专家组出具的《健康证明书》,直接宣布他们只是“抗体阳性、健康无影响”,他们只能拿到几千元的赔偿。而这样的官方认定,明显与患者在其他医院的诊断打起了架。

相比起来,官方认定似乎难以站得住脚。因为,官方指定的医院和专家组认定的逻辑是这样的,他们认为,布病的确诊需要找到病原体,要流行病学史对得上。所以,即便受害者的症状再严重,但只要没有接触过患病的牛、羊等牲畜,你只能是“抗体阳性”,达不到确诊的标准。

居民王女士收到的兰州市专家组出具的《健康证明书》

确实,根据卫生行业标准,关于布鲁氏菌病的诊断,要求的流行病学史除了“发病前病人与疑似布鲁氏菌感染的家畜、畜产品有密切接触史,或生食过牛、羊乳及肉制品,或生活在布鲁氏菌病疫区”。 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条写得也很明确,“或从事布鲁氏菌培养、检测或布鲁氏菌疫苗生产、使用等工作”。

这些患者明显可以适用于最后面这一条,这一条的意思其实很明确,布鲁氏菌病也可能是因为直接接触到布鲁氏菌所导致的。虽然这些受害者并非从事布鲁氏菌疫苗生产、使用等工作,但他们的患病,确实受到了布鲁氏菌疫苗生产的影响,确实与含菌废气发生了接触,所以,完全可以将标准内涵稍微延伸一些,适用起来更灵活一些。

得承认,相关卫生行业标准是有些不够细化,明晰,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初建立标准时,考虑不够完善,没有预见到类似含菌废气泄漏等极端情况的发生。但尽管如此,在标准的适用上,也不能刻舟求剑,毕竟卫生的标准是为人服务的,明明人家就是受害者,都有暴露史、有阳性、有症状,每天遭受着难以忍受的病痛,却非要一个字一个字抠标准,给人家贴上“健康”的标签,这还有起码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吗?

王女士被解放军940医院安宁分院诊断为“布鲁氏菌病、慢性布病关节炎、白细胞低下”。

在其他医院都将相关患者确诊为布鲁氏菌病同时,兰州当地指定的医院和专家组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到底是对标准的死抠和误读,还是另有其他隐情,着实令人玩味。相关报道中,提到这样一个细节——记者问当地负责答疑解惑的专家,记者: 这个“健康证明”不就是专家组给开的吗?专家回答:这不是我给开的。一个有关个人健康生命的证明,到底源于哪些人之手,居然成了一个谜。 人们不禁要问,开出“健康证明”的专家,难道不该实名为自己的认定负责吗?

“兰州布病事件”中,确认阳性的患者是3245人,然而从媒体的报道看,官方认定只是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但通过其他渠道确诊感染的患者恐怕并非个别,那么他们的人数究竟有多少?对于这些患者的遭遇和困境,相关部门显然不能一味淡化和回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兰州布病事件”已经给当地部分民众带来了莫大的伤害,倘若事件的善后处理,采取捂盖子的态度,无视民众的正当诉求,那么势必将造成“次生灾害”,危及民众健康,损害政府公信。所以,本着科学精神和以人为本,必须给这些患者一个负责任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