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编者注:本文来自微信公号。按照中国言论审查规定,文中所有台湾政府行政部门均被加上引号,例如:“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中国数字时代转发时保留原样。

摘要:就台湾“中天电视”执照更新问题,台当局辖下NCC罕见召开听证会,历数中天“染红”罪状。究竟中天能否逃出厄运?NCC以堵截外来政治力量渗透媒体为由,向中天开刀,本身也被质疑是政治力量对媒体的干扰。此一事件,对省思媒体自主与“新闻自由”有何积极意义?

img

在自由、开放的西方民主社会,媒体作为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政治权力之外的“第四权”,即透过行使新闻自由的权利,在外部对政府行为发挥监督作用,进而形成独特的制衡力量,已获得普遍的认知与接受。然而,正因为“第四权”力量,深具影响舆论与民意的功能,如何成功地维护新闻与言论自由的开放环境,同时减少媒体受到包括政府在内特定政治力量的渗透乃至操控,成为民主社会发展的一大挑战。

“中天换照听证会”风波

作为台湾监督广播电视的独立机关,“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于10月26日就“中天电视”执照是否得以更新事宜,破天荒举办听证会,引发台湾社会的高度关注。NCC之所以罕见地召开“中天换照听证会”,根据NCC的说明,乃基于是否同意中天更新,“关乎国家安全、产业的整体发展以及观众的权益”云云。听证会当天一开就是八小时,也因此成为NCC与中天之间攻防战的重要舞台。

“中天”在台湾被视为最具影响力的“亲中”媒体重镇“旺中集团”旗下的电视媒体。过去因其报道内容涉及违规的问题,已受到NCC多达21次的处罚,罚金超过一千万新台币,为所有电视媒体之最。2018年高雄市长选举期间,该电视台对特定人物,即主张推动与中国大陆发展融合关系的候选人韩国瑜的报道超过9成,而为人所知。

img

这场攻防战的焦点之一,是身为“红顶商人”的旺中集团董事长蔡衍明,是否直接涉及这些被视为违反规定的受罚事例。蔡老板当天亲自出席听证会,并对 NCC 委员王维菁的相关质问,一概否认自己介入新闻的制作与播出。然而,在听证会后,台湾网媒《沃草》陆续取得多位内部吹哨人提供旺中媒体高层微信群组的聊天记录,该微信群组成员除蔡衍明(微信名:蔡明刚)外,还包括中天董事长廖丽生、中视董事长邱佳瑜、中时新闻网董事长赖岳谦、中国时报董事长王丰、中国时报社长王绰中、中国时报暨旺报总主笔戎抚天、中时电子报总编辑杨维敏(微信名:Vivian)等人。

该记录显示蔡衍明在群组直接下达关于制作选举报导、宣扬“九二共识”等指示,对此其他负责人均一一称是遵从。这些微信对话纪录似乎坐实了外界对于旺中三大媒体,即中天、中视、中时必须依循蔡衍明的意向,进行新闻的制作与报导,以及缺乏独立性的质疑。不止于此,此举也涉嫌违反2009年蔡衍明获NCC许可并购中天、中视的附加条款。

img

台湾社会的“亲中”媒体

台湾社会对中天换照的关心,主要来自于所谓担心大陆“透过旺中渗透台湾媒体”的疑虑。其实,如此质疑始于2008年在大陆拥有庞大市场的旺旺集团老板蔡衍明,开始著手并购《中国时报》、《工商日报》、中国电视公司、中天电视、创办《旺报》等台湾媒体,此举被视为台湾的舆论阵地已进入“染红”时代。

无论如此解读乃至指控是否妥当,旺中并购结果却也带出一个客观现象。即已回归23年的香港,包括《明报》等新闻媒体的网页,仍未能在内地得以正常浏览;然而仍未统一的台湾,《中国时报》及《旺报》等却可以。换言之,旺中媒体的新闻尺度,被认为早已朝大陆所要求的标准调整。而如此旺中媒体的现象,在台湾社会则引发了2012年的“反旺中运动”,以及在此延长线上爆发的2019年“反红媒运动”。

img

然而,对大陆而言,在“反独促统”的大纛下,掌握乃至扭转岛内舆论走向,无非是迈向两岸统一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也是中国崛起后大陆对台工作中更容易著力,并且成效较为显著的重点。尤其在“两岸融合发展”政策仍在进行的时空下,大陆未来对台湾媒体的影响,将会加大力度进行。尽管此次中天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然而并不会改变通过台湾媒体,一步步地改变台湾舆论导向的战略目标。除了直接在台湾组建直接或间接听从大陆指令的新“亲中”媒体,通过代理人对台湾媒体进行并购,从而发挥间接影响力的“旺中模式”,仍被视为现阶段较为有效的方式。

**尽管中天以及整体“旺中”媒体的政治倾向,早已“铁证如山”,然而在落实新闻自由以及深化民主的社会共识下,以堵截乃至杜绝外来政治力量渗透媒体的这场风波,仍无可避免地引发质疑NCC“大阵仗”地向中天开刀,本身就是政治力量对媒体的干扰。

**

img

媒体自主与“新闻自由”如何确保?

台湾社会因“中国”因素,而存在蓝绿光谱现象。“中天换证”风波因涉及“中国”因素,自然亦无可避免地引爆台湾蓝绿之间的另一场论争。前领导人马英九就此火力全开,猛批民进党“政府若真的将中天新闻台撤照,所被侵蚀的不只言论自由的边界,而是言论自由的核心,也是民主的核心”。马英九以及以蓝营为主的舆论,之所以不仅狠批NCC,甚至还将矛头直接对准蔡英文当局,涉及NCC与政府之间的微妙关系。

虽说NCC是独立机构,依据“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组织法”第4条规定,该机构委员7人,均由“行政院”院长提名,经“立法院”同意后任命。换言之,当局的意向还是相当程度影响了委员的选定,尽管如此现象并非台湾社会独有,而涉及所有西方民主国家和地区的执政当局能否完全做到中立与客观的操守问题。

NCC将最晚于12月11日作出裁决,倘若中天就此“寿终正寝”,台湾社会恐怕难免又将迎来一波不同政见之间的相互挞伐。不过,无论结果如何,如此的争议或许仍可视之为民主社会的常态,即各方力量得以透过合法的权利进行互相牵制,以避免当权者过度专权而左右媒体导向的弊端。

近年来,围绕香港媒体的问题也出现不少争论。香港或许亦可从台湾的“中天换证”风波中,得到具正面意义的启发。

img

注:林泉忠公众号No.103 作者:林泉忠。初稿原文〈从台湾"中天电视事件"反思“新闻自由”〉《明報》,2020年11月2日。修正版于本公众号及林泉忠【今日头条】同步发布。

编辑排版:李蘇宇

作者简介:

林泉忠(LIM,JohnChuan-tiong),东京大学法学博士,具有两岸三地长期生活与研究经验,历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员、日本国立琉球大学准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香港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武大日本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等。研究范围主要渉及东亚区域国际关系,包括中日与日台关系、两岸三地关系、琉球研究、东海南海研究、国民整合、民族主义、族群政治、文化认同等。目前已出版专书《"边陲东亚"之认同政治:冲绳、台湾、香港》(2005年)、《21世纪视野下的琉球研究》(2017年)、《谁是中国人:透视台湾人与香港人的身份认同》(2017年)、《当"崛起"中国遇上"太阳伞":透视两岸三地新关系》(2019年)、《中日国力消长与东亚秩序重构》(2020年),以及学术论文四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