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维舟

cdtimg

去年的今天,我因为谈论疫情,被豆瓣第三次禁言,为期15天。一时憋得难受,就重开了这个当时荒废已久的公众号。那时公众号的风口其实已经过去了,近两年新兴的自媒体平台倒是头条、抖音、快手这些。最初也没多想,只是随手写写,放言无忌,反正就算被封了也不可惜。

没想到,到后来就一天天写下来了,关注数、阅读量一点点上升,但这种风险也始终存在。去年3月就曾因为一篇《宣传与公关》,本号被关小黑屋7天。整个2020年,共有33篇被删。这都是大家知道的。

现在,它又进一步收紧了。1月的下半个月,我就有7篇被关闭了评论区——其中2篇后来又被删了。近几天(确切地说是1月27日起),网上都在传,说新出台的管理规定,以后没有新闻资质的自媒体不能写时政了。这些天少说也被十几个人问及此事了,但我没有在后台看到这样的通告,一度怀疑是谣传。媒体的朋友也不清楚,但相信这是“大势所趋”。

不过,1月31日夜里,我确证了这看来是真的:我接到上海网信办的电话,要我删掉1月28日发布的《防控为何层层加码》一文(她语气倒是很客气),当我问原因时,她说“因为你没有新闻资质,不能涉及时政新闻”。但“时政新闻”是非常宽泛的一大类,为何单单是这一篇?我请她再明确一下,她说:“你不能评论地方防疫政策。”——那篇的确是以大连为主要案例来分析的。

看来收紧是真的,只是具体尺度在哪里,仍然并不清楚。那天亲友劝我疫情的话题就暂时别写了,避避风头,但我前两天还把这个系列都写完为止。如今,疫情有关的确实也写差不多了,有朋友也说看得都“审美疲劳”了,是可以暂告一段落,如有合适的再议。

除了时评,我以往还写过很多社会分析、历史评论、书评、散文,这些按说不敏感,但前几天也看到,“法史天地”公众号因转发《朱元璋之悲与苏绰定律》一文被封,更早之前,前年“南都观察”公众号也曾因发了一篇土耳其政治的文章炸号,这可能都是因为被视为影射当下。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编辑,似乎也难预料。

虽然一直以来,我感兴趣的始终是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不激不随,但谁也吃不准会不会哪天踩线。像我所尊敬的一位社会学家周雪光,他写的《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我为之写过书评:《国家政治中的多律背反》),并没有激烈抨击,只是理性、客观地分析,甚至也肯定其制度逻辑在现实中的合理性,但他的这本书还是被下架了。

之前我也发现,《河北:“大局意识”之苦》这篇,转载我的一个号就没事,这说明删我的文章并不是因为内容本身,而是为了阻断传播。这样的事已不止一次。这反过来表明,影响力越大,这个号可能就越危险

以前有很多人劝我提早准备后路,我也不是没想过,但实在忙不过来,也就一直拖下来。这两天终于开始认真考虑此事,留条后路。如果有一天真的任何“时政新闻”都不能写了,怎么办呢?

想了想,无非两种出路:一是给有新闻资质的媒体写:其实之前也一直有媒体约稿,说实话稿费收入还更丰厚(用现在的话说,“写公众号耽误我赚钱了”);二是到墙外去写:但这坏处是国内很多无法科学上网的读者就看不了了,微信的生态也搬不过去,所以现在仅把这作为一个防删的手段,等我空下来,会把目前的文章copy过去备份起来。

为防失联,你们可以有如下几种办法找到我(后两种都是独立写作平台,须科学上网):

本来我还想注册一个公众号小号,但这两天试了下,发现比我预想的麻烦,虽然每个手机号限5个号管理,但每个人的微信号只限一个账号,换言之,我得借用家人银行卡绑定的微信号开通后,再授权给我才能开。这且等下次有机会再办。

请大家不用为我担心,我目前还好,并不觉得明天就什么都不能写了,也还是会在小心之余,尽自己所能地记录下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时代——近两年越来越发现,其实很多事如果不记下,很快就会消失,留不下什么记忆的痕迹,正因此,平静地记录下来是有必要的。

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