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网图:洛阳博物馆 我自己拍的图片不够好

我在洛阳上学的时候,洛阳被称为九朝古都,但我从未去细究过有哪些朝代在此建都。实际上“九”是乾隆爷封的,只是表示多的意思。自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洛阳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都城。

2019年去洛阳的时候特意去新建的洛阳博物馆看了看。这些年很多地方兴建了地方博物馆,尤其是一些省会城市和一些历史名城。这些博物馆都很值得一看,尤其是中国灿烂的古代史。我个人尤其喜欢看青铜器。

洛阳博物馆让我吃惊的是它第一个展厅的河洛文明展,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洛阳的二里头遗址确立为了夏朝国都。我一直以为夏朝的历史并没有得到物证的确认,所以在1990年代中期有了一个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看来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国5000年文明史可以补全了。

我自诩爱好历史,但人不学习就会落后,不保持信息更新和文盲没啥区别。

实际上,早在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商周年表》就已经正式出台。年表确定夏朝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距今应该是4091年。这样中华5000年文明史只少了1000来年的准确信息了。

我参观完洛阳博物馆半年后的2019年10月,洛阳偃师还建立一个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夏都”二字就明白无误地写在了上面:

Image

二里头遗址究竟发现了什么?我引用一下相关报道:

这里发现了一座大型王城(都邑)的遗址。而且从中整理出了许多中国之最: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后世宫城直至明清“紫禁城”的源头)、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最早的青铜近战兵器、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 从王城的规模看,当时这里生活的人口高达2万人。

二里头遗址距今的时间大约是3700年左右,刚好是夏商两朝更替之时(年表说商始于公元前1600年)。这里曾经是一座王城,对此目前学术界已经没有争议。争议在于二里头遗址到底是夏朝的王城,还是商朝的王城,或者是别的没有记录的王朝的都城?

Image

许宏在查看洛阳铲里的土质土色

二里头考古队第三代队长的许宏曾戏言:“二里头考古的三代领导集体,大家会说一代不如一代。因为第一代老队长说这是前夏后商,第二代老队长说这主要是商,到了许宏这说不知道。是的,我们只能说二里头可能是夏,极有可能是夏,最有可能是夏。 ”

最有可能是夏,但目前还无法最终确认。不过地方政府显然并不在乎学术上的严谨性,先把夏都的名号打出来再说了。

物证已经这么多了,为何还确认不了呢?因为缺少一个关键证据:夏朝及其都城目前尚未发现能证明自身的系统文字。商朝的历史曾经也被怀疑,它的被确认是因为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些青铜器上的铭文。这些文字证明了司马迁的《史记》中对于商的记录是基本准确的。同样,夏朝的历史也需要文字的自证,否则只能是推测。

目前二里头的考古还没有发现这样系统性的文字。找到系统性的文字,坐实夏都的真实存在显然是考古的当务之急。好在考古学家李维明不久前发现了二里头遗址的祭祀陶器上有类似文字的符号:

Image

李维明教授发现的陶片符号

这些符号一看就很有深意

就是颜色有点新

Image

从个人简介看,李维明先生是非常资深的考古专家,而且是一个有过文字发现的古文字专家。经过认真研究,他于今年2月17日发表以下的文章,建议大家认真学习一下:

Image

对于远古的文字或符号需要科学的方法,李先生对这个类文字的符号理解为四个字:土(社)、六、蛇(龙)、告。连起来整个意思就是记录了一场祭祀活动。我记得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铭文很多是记录祭祀活动的。

我感觉李先生旁征博引,对字符的解读很有说服力。

他同时也很有想象力,想象出了“蛇”这种象形符号,而蛇就是龙。中华民族是华夏子孙,是龙的后人。而且这个符号与二里头发现的绿松石龙还真有些相似:

Image

二里头发现的绿松石龙

李先生的这一发现和解读应该算是二里头遗址考古的重大突破。对此,他自己在文中是这样评价的:

Image

看懂了没有?

李先生的这一发现证明了:1、二里头遗址有文字,只是文字可能因为陶片破碎而散落了。2、这些文字就是商代文字的来源。

实在是太棒了,我要为李先生的伟大发现而欢呼。

但是,就在李先生发出此文的第二天。二里头考古队就在文博中国的公号上发表了澄清说明,请大家认真看一下这篇说明:

Image

看明白了没有?

考古队居然说,这些根本不是文字,而是考古队员修补文物时随手做的记号

我去,这一巴掌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