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日报

教育部近日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为建立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防火墙”,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标准要求,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程序。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介绍,《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学校在课外读物进校园中的管理职责及其管理边界,将进校园课外读物的推荐权赋予学校,将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责任压实到学校。

img

(新华社发)

一、 这12类书籍禁止进校园

(一)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污蔑、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模人物,戏说党史、国史、军史的;

(二)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反华、辱华、丑华内容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

(四)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五)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内容,宣扬宗教教理、教义和教规的;

(六)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

(七)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

(八)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

(九)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十)存在科学性错误的;

(十一)存在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及不当链接,违规使用“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等字样的;

(十二)其他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img

(新华社发)

二、 学校要当好“把关人”

《管理办法》明确,学校是 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 遴选、审核工作。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应包括 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

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 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三、 学校应科学引导 优化校园阅读环境

《管理办法》提出,中小学校要 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可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 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将书香校园建设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纳入相关表彰奖励中,学校要采用适当的形式表彰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师生。

专家说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王殿军表示,中小学阶段正是儿童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课外读物不仅能启智增慧,开阔视野,还可以培根铸魂,让学生在阅读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优秀的课外读物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是教材、教辅的有益补充,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来源:新华社、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