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到高考季,又看到了唐尚珺的故事。

img

第一次看他故事的时候,我就觉得很震惊。唐尚珺是广西人,家境清寒,属于典型的只能靠高考“改命”的情况。

遗憾的是,他最初的学习成绩并不算好。2010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成绩只够上一所专科技校。很多像他这样的农家子弟,可能就认命了。

他父母也已经认命,凑了学费让他去读专科技校。可是唐尚珺做出了很大胆的选择,瞒着家人,开始了高三复读。那样的年纪,那样的家庭,可以想象他承受的压力。

第二年,唐尚珺分数有所提高,可是也只够三本民办高校。民办高校的学费之高众所周知,并非他这样的家庭能承受。于是他咬咬牙,继续备战第三次高考。

这一年他过了二本线,可因为志愿没填好,再次放弃入学,准备第四次高考。

如果说,前四年他的卧薪尝胆、孤军奋战,还都令人感佩。到了第五年,我就开始看不明白了。

第五年他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可仅仅因为不是理想中的中国科技大学,他竟然放弃了,回家继续准备第六年高考。

然后,第六年考上吉林大学,放弃。

第七年考上中国政法大学,放弃。当然这一次的放弃有着特殊背景。因为父亲生病,有所高中招高分复读生开出2万元奖金。为了拿奖金给父亲治病,他从中国政法大学退学,去了那所高中当考生。

第八次、第九次考砸。第十次考上重庆大学,放弃。第十一次考砸。

今年是他的第12次高考,而他已经33岁了。

img

不知道你们看完他的高考奋斗史,是什么样的感受。这是为了梦想的执着,还是走火入魔的偏执?

微博有一个叫“唐尚珺”的账号,不知道是不是他本人,简介写的是:“没有在适当的年纪做正确的事情,非刻意为之,只是后知后觉。”

如果是他的有感而发,这句话倒是很贴切的反思——没有在适当的年纪做正确的事情。

他曾经放弃的几所大学,都比我自己读的大学好。按理说,我都没资格表达同情,可真觉得,他把十几年的光阴,浪费在一次次的高考上,太可惜了。

为了梦想而永不放弃,听起来有种动人的诱惑力。可是,一个好的梦想,应该是让人前进的,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梦想变成只能考中国科技大学,其他四所大学都可弃之如敝屣时,唐尚珺收获了什么?是十年的原地打转,是本可以无限丰富的生命历程,耗费在了高三课堂里。

生命短暂,时间意识尤为宝贵。这不是鸡汤,是任何一个成熟的人,都该能体悟出来的。

大学作为人生的重要一站,确实很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得承认,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本科院校和专科技校,有质的差别。可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之间,有那么大的差别,值得花六七年的时间反复冲击吗?

02

但这不仅仅是唐尚珺个人的选择。

在他的经历中,有个特别值得反思的现象。就是那些高中,对于复读生的优待。这些学校根据复读生的成绩给补贴,上一年分数越高,给的补贴越高。

也就是说,唐尚珺其实是“带薪高考”。这是他能坚持十几年的重要原因。

img

从学校角度,自然有着很功利的考量。高考升学率提高,尤其是如果有学生考上名校,对于学校的“政绩”有着重要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高中愿意花重金吸引高考复读生。

且不说这种安排,是不是冲击高考公平,这对于复读生,真是好事吗?

那所花2万元,把唐尚珺从中国政法大学招回去的高中,在我看来是极不道德的,事实上影响了唐的人生轨迹。而唐随后的高考,也没有带来“双赢”的结果。

唐的例子有些极端,但像这样为了一所所谓的“理想大学”而复读的,显然不在少数。

有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的高考复读生高达240万人,占到当年高考总人数的22%。这其中有多少,本来已经有大学上,而非要再进一步考“好大学”的呢?

这是真正害人害己的内卷。“好大学”的资源总是有限的,高分考生一再复读,挤压资源加示范效应,就会倒逼更多的考生加入复读大军。这可能也是高考复读生连年增加的重要原因。

什么时候这种复读的励志故事少了,咱们的教育才算正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