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来想写一篇谈论茨威格的文章,但是看新闻以后,觉得茨威格可以等一等,先说说阿富汗吧。
01
关于阿富汗历史,市面上能见到的最好一本就是安萨利的《无规则游戏》了。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12和第13章。这两章讲述了国王阿曼努拉的悲剧。
1919年,27岁的阿曼努拉登上了王位。他很快就做出了一系列改革: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全面废除奴隶制残余、制定结婚彩礼的上限、女子未年满18岁不得结婚、任何人无权要求女性佩戴面纱、学校必须招收女生、家暴属于犯罪。同时,阿曼杜拉强烈反对一夫多妻制。他自己也只有一位妻子,索拉娅。
1927年,阿曼努拉和索拉娅做了一次对欧洲各国的访问。国王身着西装,王后穿着露半肩的晚礼服,参加各种各样的晚会,所到之处,大受欢迎。这对王室夫妇成了全球瞩目的名人。
回国后,阿曼努拉的态度变得更加急切:他公开批评阿富汗男人懒散傲慢,欺负家中的女人;他在首都设立了“无罩袍街区”;他派出了阿富汗女留学生;在会见喀布尔女界名流时候,他甚至开玩笑说:如果你们的丈夫有再娶的打算,你们可以杀了他,我非常乐意提供武器。而索拉娅王后也为阿富汗女性做出了表率。在国王发表一次长篇演讲的时候,她站起身来,当众扯下了面纱。
第二年,叛乱开始了。
叛乱的原因牵涉到很多因素,比如说改革需要花钱,花钱就要增税。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以前阿富汗国王发动战争也会耗费大量钱财,民间并没因此叛乱。这次叛乱的核心问题是:阿富汗人——更准确地说是阿富汗男人,从伦理上就不接受这些改革。
当他们看到法国总统对索拉娅王后行吻手礼的新闻照时,国王的威信就已经崩溃了。阿曼努拉让别人当众吻自己妻子,他还配当国王么?
叛军包围了喀布尔。
国王走到平台上发表演讲。他说自己搞错了。女性不应该受教育,她们应该戴面纱穿罩袍,学校应该被关闭,一夫一妻制更是天大的错误。阿富汗人民是对的,而自己从头到尾都搞错了。
为了表示诚意,他回王宫以后,马上迎娶了表妹阿利亚,作为自己第二个妻子。
但是一切都太晚了。没有人起来保卫阿曼努拉。喀布尔沦陷了,阿曼努拉逃亡国外。在那里,他“只能靠做家具维持生活”。阿曼努拉活到68岁,死的时候贫病交加。
关于女性教育、禁止童婚、取消罩袍面纱这些改革全被废除了。
02
阿曼努拉的改革距离今天将近有一百年了。
一百年了,阿富汗的故事起起落落,最后似乎又回到了原点。阿曼努拉当年要面对的问题,现在依然是问题。
塔利班做出了五大承诺,答应保护妇女权利。二十年了,它可能确实发生了变化。但不知道为什么,大部分人并不是很相信。喀布尔人把街边的女性广告都涂白了,女人也在街头几乎销声匿迹了。
塔利班为什么会势如破竹呢?网上有很多分析阿富汗局势的文章,有些写得确实很有道理:地理、部族、城乡对立、悬浮的政治、腐败的官员、不足的建制能力、外国力量的干预,这些因素混杂在一起,制造了今日之困局。在阿富汗问题上,只有一个房间里的大象,被国内外的评论者们不约而同地小心翼翼绕开,其他的因素大家被仔细分析过了。
其实让我说,这件事真的有那么奇怪么?
那些种田放羊的乡下男人,恐怕大部分都觉得塔利班的主张是正确的。就连那些政府军,恐怕大部分也觉得塔利班的主张是正确的。《人类简史》说人们需要一个大的story。塔利班能给他们一个这样的story,而喀布尔那些腐败的官员,却不能提供一个让阿富汗人信服的story。
至于阿富汗女人的想法呢?
在阿富汗历史上,她们的想法从来不作数。
我看到视频里,村庄里的很多男人在狂欢。这也许真的代表民意,但是民是有性别的。
肯定有人也在哭。那些没有跑出去的女法官恐怕就在哭。
她们有差不多250个呢。今年一月份的时候,这个数字少了两个,因为有两位女法官在喀布尔街头被不知身份的抢手杀掉了。
03
历史的洪流会把这些哭泣席卷而去。这些眼泪太渺小了。洪流是好是坏,有时候身处局中很难分辨,只有拉长距离才能看得清楚。
不过如果站在个体的角度去想想,有时就会有点不寒而栗。如果一直没有看到外面的世界,也就罢了。如果一直蒙着面纱生活在闺房里,也就罢了。可有的人看到外面的世界,当过记者,当过法官,当过公务员,如果忽然有一天,她们又要戴上面纱退回到闺房,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更可怕的是,她们又该怎么跟女儿们解释这个世界呢?
这样想一想,真是毛骨悚然。
往好处想,这样的事情也许不会发生。但是写完上面的段落,我才想起来,在阿富汗历史上,这是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的事情。
04
最后我又想起了一件事:
《无规则游戏》出版于2012年,它最后一章的题目叫: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