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绝无可能想到,它一个做零食起家的,能有机会戴上“丑化国人”这个顶级大帽子。还有的情绪高涨指着说,模特菜孃孃“辱华”了,罪证就是柳叶细眼,所谓眯眯眼,带着挑衅民族感情的不忌之味。平地起风波,一次一次,风波定不下来。
在这个事上,最大的感受就是真浪费时间,耗在向四面八方宣告——这不是辱华,卖瓜子的没有丑化国人,模特不是故意长那样的——真是耽误生命啊。往大里说,把国人的注意力和精力摁在这个方面,考虑到干扰到的国人之多,这是“丑化”新境界。
新境界之一,就是“丑化”国人的眼界,以为义愤填膺地在此事上表态,就是新境界的高境界了。之二,被丑化的还有“国人”的审美,以为非要降格在他说眯眯眼好,他说眯眯眼不好,搞得这些“国人”没见过世面似的。“国人”有苦难言,也是愁苦。
就目前来说,对丑化与辱华指控的辩解,都是无效的。三只松鼠赶紧撤下广告,还道歉了,恨不得变身三只老鼠钻进安全地带。而那边,说是文明程度最好的上海某机构苦口婆心,说企业要尊重大众审美云云。叹气,一个是大众,二个是审美,都被代表了。
把“大众审美”搞成“大宗审美”,就是“丑化国人”得以成立的有力保障了?大众审美既然顶着大众之名,审美不是该多种多样吗?什么时候,舆论一律、众口铄金、乱贴标签成了大众审美了?但考虑到每次舆论热潮,都是对词语的污染,也就那样了。
眼睛大小,人之常态,这个根本不是审美的问题,但是跟“大众”有点关系。那就是,平地里起这么大的声浪,是谁掌握了“丑化国人”的金标准了吗?还是说,谁成为说一不二的辱华鉴定权威?这跟“大众审美”一毛钱关系没有,却跟煽动大众有半毛钱关系。
继三只松鼠被严定青山不放松之后,模特本人也出面澄清一二,说是天然眯眯眼,如假包换,受之父母,无可更改之类。进一步地,这位叫菜孃孃的模特进攻了,说事事上纲上线就是“病态”了。可见她气愤又无解,就差学精神科医生了:你们这样情况多久了?
从辩论的技术来说,解释从来都是个麻烦事,越解释越被动。不如放下自行解释,将口舌不用在眼睛上,甩过去更大的一顶帽子,文质彬彬的效果肯定比不上反击对方“祸国殃民”划算。“大众审美”赫然写在打人的棒子上,“祸国殃民”也可以写写。
但棒子飞来去,无法吊打干净的是某种伤感:要是一直是这样多没意思,无端端地折耗人生。爱国是多么私人的事情,却非要像某车型车主那样,挑个旗子挂后尾箱招摇街市,好像如此就喜迎油价上涨、不用心疼加满箱又要多出几十块似的。
从一则平常广告,扯到丑化、扯到辱华,再有帮腔的扯到大众审美,对方不是辩友,但总是在对己有利的立场上打滑成魔鬼的步伐,立于潮头,手把红旗旗不湿的霸凌之态。“病态”成了常态,一想到必须要带病生存、病友共存这回事,真是没意思的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