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2022年会被写入历史的对话
作者:城市的地得
来源:微信公众号“城市的地得”
发表日期:2022.8.16
主题归类:民族主义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苏州淮海街,一个女孩穿和服拍照被警察带走,5小时后放出。

视频中的对话非常清晰。

警察(大声呵斥):你是中国人吗?

女孩(轻声反问):你可以这样大声说话吗?理由是什么?

这两句对话应该写入中国当代的语言史。在我看来,它是当下这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声音。

警察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思维——你是谁?代表你身份的,首先是“中国人”。在警察看来,中国人就不能穿和服(你要问他中国人能不能穿西服,他可能会沉默),因为那是日本人的服装。

这种认识,如果发生在闻一多写下《我是中国人》的1925年,或许更容易理解一些。那时,中国精英开始认识到,哪怕是在本土,强调“我是中国人”也是重要的,因为中国正处在走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

一个正常的社会,一个人有很多种身份和认同。你在餐桌上问一个刚认识的朋友,“你是哪里人?”他要是拍一下胸脯,“我是中国人。”你肯定觉得他脑子有问题了。因为在和平年代,在中国,在本国人中间,强调“中国人”这个身份并没有太大意义。

警察的质问,也许是“爱国的”,但是毫无疑问也是粗鲁的、无礼的,与法律精神相去甚远。

但是我们也要承认,最近几年,尤其是在一种新的互联网文化下,像这个警察这样思考和表达的,大有人在。上一个全国著名人物,是举起U形锁砸向同胞的蔡洋。

这实际上反映出一种现实:在21世纪20年代,中国仍然不是一个“现代国家”,因为本国人在本国,还要证明自己是本国人。那个“现代的中国”,仍然还在形成中。

和警察相比,女孩的声音是柔弱的,她小声问道:你可以这样大声说话吗?理由是什么?

她的话只有两句,但却反映了过去30年中国人艰辛的努力。

城市中产家庭,开始教孩子礼貌和教养,比如,和人说话不要太大声。所以,她被警察如此大声的“无礼”给吓住了。

女孩受过良好的教育,这是一套有关城市生活的新礼仪。它包括要尊重他人(城市就是陌生人相处的艺术),说话要礼貌(一整套交谈的规则),要守时,要尊重契约。这一套新观念,伴随着90年代以来的城市媒体开始普及。

它现在受到很大挑战。比如,如果你是一个很讲礼貌的人,细声细气,见人微笑甚至鞠躬——这看起来“像日本人”。很多“恨日本”的人,就是这种认识。这里有一种悖论,他们非常爱国,但是却又认为日本人“更文明”。

女孩的第二句话,声音更低,更没有底气,“理由是什么?”换一个说话,就是你作为警察,行为有什么法律依据?警察准确地理解了她的话,大声说“你涉嫌寻衅滋事”。

女儿问出这第二句话,表明她知道自己依法享有权利。这怯生生的问句,其实也凝聚了无数教育、法律、媒体工作者的心血,是中国过去20年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一个社会所取得的每一项进步,都会以某种形式体现在“自己的儿女”行为基础上。

但是,正如我们看到的,女孩不但声音很低,落了下风,而且最终这声音也湮没无闻。她被带到派出所,5个小时后出来,写了一篇像检讨一样的东西。

这实在让人伤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希望苏州警方能够出面道歉。你们弹压的不仅是一个女孩,也是中国过去30年文明的努力。

苏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它需要更文明的语言:承认错误,道歉,爱惜自己的市民。

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