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原创 只做不说或者少说,大多数时候都是美德,但是在疫情防控这样的“公共”事务中,“说”其实不但是一种“做”,而且是最重要的“做”之一。
郑州富士康接受媒体采访,称“富士康有2万人确诊”是“严重不实消息”,“仅有少部分员工受影响。”
富士康方面表示:“照护员工是集团经营的首要原则,针对少部分受疫情影响的员工,富士康将在符合地方防疫政策前提下,尽全力为所有员工提供必要的物资供给、心理抚慰、诉求反馈等生活保障。”
这个回应值得肯定。实际上,“2万人确诊”这样的消息,看上去也完全不可信,数字太过巨大,又是一个整数。但是,这个数字在网上到处流传,还有一些更像“故事性”的说法,比如富士康一直不停工,有阳性就拉走,剩下的继续待在工作岗位搞生产,大家基本生活也得不到保障。
仅仅是郑州港区的富士康,工人就有35万,如果工人出现大面积感染,那确实让人揪心。人们对富士康的关心,也让它在今天上午登上微博热搜。但遗憾的是,直到下午,也只有企业主动接受媒体采访回应了传闻,进行辟谣,而当地相关部门尚未发布一条相关消息。
或许当地认为没有必要回应。因为根据河南省卫健委的通报,25日0时到24时,郑州有3例确诊(1例为隔离管控发现、2例为重点人群筛查发现),20例无症状(17例为隔离管控发现、3例为重点人群筛查发现)——疫情没有社会面传播,处在可防可控的状态。
但现实是,在社交媒体上,人们的反应却不是这样平静。
三日来,关于郑州疫情的舆论持续升温,浏览一些媒体报道可以发现有不少郑州市民关心的实际问题。比如,网上有消息说,根据当地某疫情防控部门的通知,如果小区连续7天全员核酸阴性,就可以解除封控,但有市民准备出门时却发现小区仍然在封控之中。
类似的“困惑”逐渐增多,而关于富士康的传闻只是“故事”中的一个。有时候“郑州疫情”成为热搜,但是点进去看到的只是一些传闻,既缺乏可靠的报道,也没有官方通报。几天下来,一种“神秘性”就渐渐生成了。
其实,也不是只有郑州如此。
在兰州,社交媒体上也传播有图片,显示一些市民在“露天隔离”;在一个大型停车场上,有不少单人床,有些人坐或躺在那里,还有一段视频显示,有一些人在公厕中隔离?——这非常令人怀疑:难道当地是方舱不够用了,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但是,按照官方信息通报,确诊和无症状病例都还好——新增确诊是0,无症状是8人。
同样引起网友普遍关注的还有西宁。一篇《今天继续让大家看到西宁网友的心声》的文章,到26日下午3点,有8.7万人点赞,3.8万人“在看”,初步阅读数能有几百万,而西宁人口在2021年才240万——这说明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在关注西宁的状况。根据官方通报,昨日西宁新增确诊病例为0,无症状则是53人。
就像富士康的“传闻”(也是谣言)一样,有些网友猜测,这些地方是不是出现了“瞒报”?
从常识出发,疫情已经接近3年,各地早就有了完善的疫情统计和和发布系统,一个城市出现疫情,也不会影响官员的考核,实在没有瞒报的土壤,应该不会出现瞒报。
但是,以上这些传闻、猜测并没有及时回应,这就让各种说法无法停息。试想,富士康或者学校这样的“人口集中”区域,出现一个病例乃至密接,如果处理不当,还是会带来一定的恐慌和猜测。
当处于局部信息点上的人看到防疫人员进入,看到大巴转运等情形,会自然产生对信息的需求——我这个区域到底怎样了?当这样的信息需求逐渐增多,而掌握信息的机构又不能及时跟进或辟谣反馈时,“群众”的想象力就有了用武之地。
比如,郑州有些市民就表达了一个困惑:为什么政府不再公布流调信息了?3个确诊病20个无症状,应该不难向公众提供有参考性的活动轨迹。
现在地方政府普遍有了一整套的疫情管控办法,用成熟、熟练来形容也不过分。发现一个“密接”,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处理,一些人马上就会被通知居家隔离,一些区域在几小时内就实现“静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时候,这些措施都是日常的,人们也都习以为常。
但相对应的是,各地仍缺乏对防控措施的“解释”和信息沟通。最近看到一个家长的反应,接到通知说,马上接回刚送到学校的孩子,改成上网课,学校给出的解释只是“疫情防控需要”,家长理解这个需要的同时,也自然会产生疑问,学校或者我这个片区,出现了什么情况?
再多提一句,当前的一个趋势是,疫情防控措施的决定权,不同程度地下放了,从积极角度讲,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应对疫情的效率,尤其是对付传播速度更快的病毒新变体,需要更快的行动。一个区乃至街道、社区就可以让居民小区快速短暂“静默”,以应对疫情的突发。
但是很多街道和社区,仍没有相应地信息披露机制——只做不说或者说的少,大多数时候是美德,但是在疫情防控这样的“公共”事务中,“说”其实不但也是一种“做”,而且是最重要的“做”之一。
当然,可以想象的一种可能是,相关区域和部门忙于“实际事务”,连日奔波,已经出现了疲态,无暇多做解释,也许不少解释是重复的。但是,像最近几天多地市民这种集中的呼声,还是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关注重视的。因为更多、更细、更及时地公布相关信息,不会扰乱人心,相反,它会促成市民的团结,这种团结也是防疫必须依靠的力量。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