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河北的朋友在社交平台上说自己家里冷。
刚看到时,乃悟以为大家说得是欧洲莱茵河以北,媒体总说没有了俄罗斯的天然气,欧洲人会冻得跟孙子一样。
结果看了看,欧洲今年是创纪录的暖冬。法国和西班牙有25°,阿尔卑斯山上没有雪,德国的青年人穿短袖庆祝新年,捷克的花都开了……到元旦,欧洲天然气储量只用掉了17%。
哦,原来大家说得是黄河以北。
前些日子,河北省部分地区晚上零下十几度。河北省邢台的隆尧县固城,燃气不仅限购,还经常停气。网友说家里一日三餐都没做,天天只能吃泡面,孩子们上网课冻得只打哆嗦,老人也跟着一起挨冻。
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大多数居民没法用手机缴燃气费,只能去营业厅排队。先不说营业厅很少,很多人购气不方便,就算你排到了队,能买多少还得听上级指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还要从6年前的一份文件说起。
2017年,环保部下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将北京、天津和其他26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提出要对大气污染进行整治。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
煤改电和煤改气。
就说煤改气吧,涉及到管道、设备的安改装。有人算过一笔账,每给一户人家安装管道设备,甭管你用不用,燃气公司也能净赚2500元。整个河北的煤改气涉及1100多万户家庭,乃悟数学不好,不知道这是几个零。
这次的停气事件里,媒体们反复提及了一家叫中国燃气的公司。乍一听像是央企的中国燃气,就是在京津冀煤改气那会儿,拿走了河北多个县市的特许经营权。
但其实这不是央企。中国燃气的创始人叫刘明辉,河北沧州人,设计师南巡那会儿,他是沧州一所中学的数学老师。10年后,刘明辉经过商海浮沉,创办了中国燃气。
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配置豪华,比如曾任国台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主任的李小云,带来了股东海峡金融控股。
虽然那时公司只有3个人,而且国家规定公司名字一般不得前缀中国、中华等字眼,可就是有人能把这个名字20多年如一日的留在河北沧州。
中国燃气成立不到一年,就获得了工行深圳银行60个亿的信贷额度。此后,韩国SK、德银、富地石油等等大公司纷纷都成了中国燃气的股东。
2010年,刘明辉因涉嫌职务侵占被深圳警方带走,内外部股东都看准了这个时机。比如同样在河北从事天然气业务的新奥,就和中石化发起联合邀约,准备收购中国燃气。
关键时刻,国有企业北京控股横叉一脚,大量吃进中国燃气的股份,成为了公司第一大股东。后来刘总被放了回来,借助新大股东的关系,中国燃气又收购了北京控股旗下的北京燃气发展,一举拿下12个城市燃气项目,并顺利成为沧州首富。
但燃气生意并不好做。
简单来说,中国燃气供给河北市民的,是居民用气,收费也是由有关部门调控,不得随意涨价。但中国燃气自己是没有天然气气源的,只能从上游企业公司先购买再输送给市民。
然而上游公司却是按照高于居民用气的价格卖给中国燃气的,这就导致中国燃气出现了严重的价格倒挂。
媒体们说的“上游企业”是什么企业?乃悟问了问业内的朋友,他们说就是三桶油。
按照中国燃气自己说法,为了保供,他们已经亏了40多个亿出去。
光看财报的话,他们说得好像也没错。2016年时中国燃气毛利率还在26%左右,现在已经跌到17%。
根据媒体报道,中国燃气可以获取补贴。补贴一方面来自政府。根据河北省的文件,将对采暖天然气采取给予采暖用气1元/立方米的气价补贴,每户每年最高补贴气量1200立方米。钱由省市县三级各承担三分之一,补贴时间为3年。
但根据中国燃气的反映,大量资金都是自己垫付:
补贴迟迟不能到位。
另一部分则来自上游企业返还。所谓返还,就是指中国燃气这样的企业先按照原价采购天然气,然后上游企业再根据有多少户煤改气居民,返还一部分采购费。
但中国燃气同样反映,上游企业不仅设置门槛、层层克扣,还拒绝执行政策,甚至压减居民气量,河北省内一些燃气公司,2018年的返还款还没拿到。
乃悟在断气城市的“领导留言板”里逛了逛,邢台、邯郸、保定等地的政府给瑟瑟发抖的朋友回复大同小异,都是已经约谈中国燃气,要求整改。
中国燃气说自己涂改液都要买不起了,你让它拿什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