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观影不语是君子
作者:照相的宋师傅
发表日期:2023.1.29
来源:微信公众号“旧闻评论”
主题归类:中国电影
CDS收藏:真理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随着春节档期电影而来的,是满微博的喧嚣之声。它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机会,不只是微博成为什么样子,而是集体意识如何以其干瘪的表达形式,演变成没有营养却富有侵略性的东西,一种类似于大而无当却自有出处的泡沫,随时炸裂,好喷别人一脸压服与羞辱的口水。

这些电影之所以能上映,当然经过了严格又仔细的审视,以确保它们按照一定的方向提供某些立场。实际表明,热议中的典型电影并没有在审美上往想象的那个审美模式推进——这个审美模式一直被鼓励着积极模仿,但近十年的中国电影主流没有完成任务。

电影主流及其背后的文艺观,在试图用电影复活一种与时代相称的欧洲旧美学时,遇到了种种障碍。这些障碍可以总结为,一是图解式宣传的电影制作,压制了旧美学电影的复活企图;二是附生在社交媒体的饭圈文化以细碎的易怒,削弱了复活的影响面。

影院里背诵宋词的疯狂,与另一边盛赞、忧心所谓中国电影工业的沉郁相映成趣。前者的谈论者以戏谑的方式发现“敌人就在内部”,而宣发的表现证明,民族的再也不是世界的,反而成为集体必须要用分裂和对立来消解的东西,一下子抖露出身份政治的浅薄。

这就相当于,这个国家的国民现时此刻从未主动争取过什么身份,那些被认为“身份”的东西其实是潜移默化的,像一种渗透到身上的浇水,塑型之后形成条件反射般的行为举止,然后再被命名。“悬疑管够”,最后变成笑料管够,但该赚的钱是赚到了。

激发群体无意识反应,越来越成为电影的盈利模式,这是电影主流唯一从流量界学到的东西——或者说,电影主流的制成品已经趋同于社交媒体的内容流水线,因为不再有能耐造出高于后者的思想产品,就破罐子破摔了,“去他妈的”,埋头割韭菜。

科幻电影作为一种高级别的电影类型,最重要的是提供一种高于生存的观念体系,并且将这套观念植入大众的心神。不过,国产主流电影中科幻向的制作,因为粗糙的文学素养,以及对里芬斯塔尔羞答答的仿拟,虽然在美学上没有建树,但满足了科幻迷的杀戮及占有欲。

国际阴谋论孕育出来的科幻读物用户,与反美翻西方的激烈分子告诉同构,被津津乐道的中式科幻电影,用所谓工业化产出打造了一个硕大的洞穴,投射一行散发着六七十年气息的标语:“我是你惹不起的人”,或者类似的人设,供手冲自嗨。

这当然是将影像制成品投喂到人群时,引发的一些固有反应。然而有一个问题或许可以提出来,包括审批者、导演、制片人在内,这些主流电影的制造团体可曾在任何层面实现其意识输出吗?难道没发现一种规划好的意识导向,在观影后乱了秩序?

当满江红的宣发微博像佳士得一样喊叫票房收入时,你当然可以理解为意识制成品的胜利,但却无法强调是意识形态的胜利。这是一个掺杂着好消息与坏消息的结果。但似乎也理解为,如果靠意识搭台才能大赚四方,意识到底图什么?

电影主流制造陷入了贫富分化的处境,正面阐释意识的五个一工程奖的电影票房稀疏,无人问津。而沾了一点意识之光的制作,却能裹挟亿计的金钱,意识把关人沦落为帮人精点钱的角色。这时候,意识,或者说特定的美学追求变得边缘,被“糖衣炮弹”打败了。

这就是电影主流制造的现实之处,它一点儿也不真诚,体现在对意识传达不老实,对艺术创作敷衍了事,它不对任何没用的东西共情,只是精算与利用,因为它们对票房的锱铢必较却是动真格的。再没有比将靖康耻断句为靖“康耻”,更能体现这种红色投机了。

这当然不是电影主流制作人独有的盘算,反正在这种电影制成品的制造心态上,你能在马路上跑着的车上看到类似的荒谬。比如,在进口霸道汽车上张贴硕大的国旗招贴,或“抗日战利品”等贴纸——尽管它们远不如“若有战召必回”的五菱宏光车主来的粗暴如一。

那些认为满江红夺旗,中国电影工业明日就完蛋的咒骂,展示了国产电影从题材荒芜向主旨荒诞转变的舆论景观。电影能够成为什么,已经不再是重要的问题。它既不服从审批者的意图,也惯于脱离制作导向,都是伪装成战士的观众在看电影,好在他们手里没有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