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只有专家能打败专家
作者:小林
发表日期:2023.2.9
来源:微信公众号“雷叔写故事”
主题归类:砖家
CDS收藏:话语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今天的热搜,央视说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了。

原来是有个专家表示,将法定结婚年龄降到18岁,能提升结婚率。

image

网友不买账,觉得18岁还在读高中,这时候谈婚论嫁会影响个人发展。

还有网友嘲讽专家不学无术。

image

image

其实每每有专家建议,评论里无不是一片骂声。

《为民除害》

冬雪三尺埋教授

春雷一响劈专家

image

看过来,专家很多,专家观点也很多,可能彼此相悖,可能一个比一个递进。

这意味着你骂这个专家后,还有那个专家,代代无穷尽。

这就导致骂来骂去这招没用。

既然网友直面专家意义不大,那不妨用专家来打败专家。

为此,我搜集了一些素材,希望你用得上。

01# 年轻人也是人

专家A:失业的年轻人,可以先结婚生娃。

image

专家B:不想生孩子不怪年轻人,他们也是人,有现实压力。

image

02# 提前还贷

专家A:最好不要提前还贷。

image

专家B:房奴最好提前还贷。

image

03# 工资低的原因

专家A:年轻人工资低是能力不够,泰国越南只有你一半。

image

专家B:我国现行最低工资标准偏低了,仍有上调空间。

image

04# 进厂打工

专家A:年轻人多进厂打工,少考虑个人收入。

image

专家B:年轻人很清醒,他们喜欢自由,不喜欢工厂的工作氛围。

image

05# 存钱与买房

专家A:现在房价低,买房比租房划算,可以拿三分之一存款买房。

image

专家B:年轻人没必要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

image

06# 世俗标准

专家A:现在买不起的时候你就多买两套。

image

专家B:年轻人不要困于买房的世俗标准,可以不买房不买车。

image

07# 灵活就业

专家A:低收入群体可以拿私家车开滴滴,把闲置的房屋租出去。

image

专家B:政府应该给低收入群体发现金。

image

08# 种地

专家A:农民应该在县城买房,然后开车回村种地。

image

专家B:农业负收益,农民只靠种地没法儿活。

image

09# 喜迎

专家A:油价应该再上涨几倍,涨到23元。

image

专家B:现在油价应该降到5块钱才合理。

image

10# 年轻人养老

专家A:年轻人要从30岁开始为养老存钱。

image

专家B:年轻人不用过早考虑养老。

image

11# 延迟退休

专家A:延迟退休不能完全凭自愿;

image

专家B:延迟退休应该自愿。

image

12# 假期长短

专家A:中国人的假期太多了,该减一半!

image

专家B:应该延长假期。

image

13# 烟花爆竹

专家A:春节禁燃烟花爆竹。

image

专家B:不放烟花鞭炮,会让孩子忘了年味。

image

14# 楼层高低

专家A:住8楼以上,死的更晚。

image

专家B:住三楼四楼,更加长寿。

image

15# 吃货

专家A:蛰伏17年的蝉要从地底出来了,快去吃它。

image

专家B:不要吃。

image

16# 钱

专家A:年轻人想要存钱,就别开网站会员。

image

专家B:年轻人多开会员,才能在其他方面少花钱。

17# 尺寸

专家A:男性生殖器增大手术,没有什么卵用。

image

专家B:可以明显增大。

image

18# 脑死亡女性

专家A:脑死亡女性可被用于代孕。

image

专家B:脑死亡怀孕女子生命维持设备可关停,否则就是在剥夺她死亡的尊严。

image

19# 贪杯

专家A:不要和中国人喝白酒。

image

专家B:要多和中国人喝酒,白酒就像科研,一口闷掉,就不可怕了。

image

……

用专家打败专家是一种魔法。

这并不是说专家没有水平,只不过当他们想把知识信息往外扩散时,可能被媒体断章取义了。

比如,一个月前热搜写的是:八成大学生想生两孩。

乍一看话题触犯了各种互联网禁忌,人口学教授也跟着被骂了。

其实《中国大学生婚育观调查报告》里写的是:

80%的大学生理想状态是生育两个孩子,极少数人希望生三个,一个都不想生的丁克群体占比只有4%。

理想生育数,表示理想中认可家庭中孩子的数量;意愿子女数,代表自己打算生几个。

那大学生打算生几个呢?

报告显示1.36。这个数字是不是温和很多,不适合上热搜呢?

虽然媒体做到了让网友上头,但做不到分享有效信息。

看在现代社会的份上,一些媒体也做个人吧。

不要听风就是雨,把犄角旮旯里各种专家的话,都拿出来报道,还添油加醋了。

image

否则真印证了那句话:

我们的媒体在满世界找狗屎,我们的专家在满世界拉狗屎,天作之合。

但就算专家拥有真才实学,也防不住他们态度有问题。

目前专家说了话,不需要担责;而工程师造大楼,大楼出了问题,他会被追责。

既然如此,专家可能肆无忌惮地表达想法,今天一个样,明天一个样。

“能够打败昨天老胡的,只有今天的老胡。

当然,专家还是专家,乱说话也不纯粹是情绪上头,除了直接获得流量收益外,也可能是为自己的立场间接代言。

一些专家在催买房催贷款,因为他们就是房企的高管;一些专家建议年轻人多进工厂,少送外卖,因为他们就是整车企业的领导。

image

也由于派系和立场的众多,他们之间就会撕逼了起来。

这时候,你听不进去一种言论,那就去听另一种。

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年轻人讨厌的始终不是专家,而是乱说话的专家。

……

好在现在我们有 ChatGPT 了,它更能帮助我们找到想要的内容。

也许它未能给出最精准的答案,但可以分享看法,给出建议,包括老胡的看法。

image

新周刊文章里一些社会议题的问答更为直观。

新周刊 :专家建议,年轻人如果找不到工作,可以先结婚再生孩子。这建议合适吗?

ChatGPT :不合适。结婚和生孩子是重要的人生决策,不应该因为失业而被当作一种解决办法。这样的建议忽视了结婚和生孩子对个人生活和家庭财务的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年轻人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并为他们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

image

听听,口吻上是不是好很多?

也许新科技的出现能倒逼专家们接地气。

倘若如此,那么未来的篇章可以这么写:

你在网上当专家,我在ChatGPT找答案,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