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这个春天,成都又变得”文明”而乏味了
作者:张3丰
来源:微信公众号“城市的地得”
发表日期:2023.3.8
主题归类:文明城市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目前了解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玉林彩虹街的生意最近很萧条,因为那里有很多咖啡馆,过去人们可以在咖啡店的路边半躺着聊天,现在外面都不允许摆了。

桐梓林片区一家书店,城管上门,在外面摆桌子肯定不行,城管还要求,要把书店玻璃门上贴的活动海报撕下来:“只要是宣传,都要撕掉。”

img

在他们眼中,这和电线杆、公交站点的那些“牛皮癣”小广告一样,都属于应该清理的内容。书店老板只有叹息,他希望城管部门的领导,适当提高一下文化水平——否则,城市怎么可能是文明的呢?

相同的故事各地都在上演,因为最近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高峰期。

但是,这样的故事发生在成都,更让人感慨,因为在成都,路边适当位置外摆,曾被视为是“烟火气”的标志,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2020年春天,成都是全国大城市中第一个允许餐饮外摆和摆地摊的城市,中央媒体纷纷报道,不少城市效仿,被称为“地摊儿经济”。

当时,北京有关部门专门说明,地摊儿经济不适合首都定位。但是,就在不久前,上海和北京也开始部分允许人们摆摊儿了。

地摊儿或者外摆,确实不高端。但是,对城市中的一部分人来说,这可以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实际上,据我观察,不久前成都街头摆摊卖水果的明显比往年增多了,可能这个春天特别难熬。

成都是一个“网红城市”,它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在它的街头。一个北京来的人,在玉林街头漫步会被感动,甚至头脑发热租下一个铺面,开一家咖啡馆,因为这里有真正的生活。

实际上,把这种氛围称之为“烟火气”并不恰当。“烟火气”是对田园生活的怀旧式想象,街头的活跃、流动,其实是真正都市性的体现。即便是在全世界最发达的纽约第五大道,都有人摆摊儿。

摆摊儿有时候会影响到人们出行,但是,那种“地摊儿”,往往是临时的,恰恰是城管不断运动式“执法”造成的。没有那个摊主会想着破坏秩序,因为只有别人方便,才会有生意。好的城市,完全可以既保证“秩序”,又保持街头的活力。

其实成都也发展出了非常好的“街边摊”,下面这张图是高新区,有点像我2012年在华盛顿某博物馆对面的写字楼下看到的摊位——它本身就是文明的成果,不但给人以方便,也能给人传递希望。可惜,据说它也被赶走了。

img

和其他大城市相比,成都的“烟火气”更足,这是因为成都在外贸、制造业、高科技等方面,都没有什么优势,成都人很难靠国家政策、投资来获利,更多依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它自古以来就很繁华。

在千城一面而投资驱动日渐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成都的魅力得以显现出来。

现在,那些领导创建文明城市分解任务的城管,正在破坏这种城市魅力。如果把玉林的街区,都治理得整洁但是空空荡荡,它或许是“文明”了(考核目标是“市容市貌”),但是却会变得无比乏味,商家的生意变差,但是只能忍受。

img

商家们一个荒诞的感受是:在城市需要“烟火气”来作为政绩的时候,为了鼓励外摆,甚至恨不得出台鼓励政策;而一旦不需要了,这些又都变成了“违规”,变成了“不文明”。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这种治理行动,只是一阵风,或者是一种运动,它会过去的。用不了多久,成都就又会恢复“烟火气”,在历史上还没有谁能真正清除掉这种烟火气。

但是,你想一下这样的事发生在春天的成都,仍然会感到不快。在暖洋洋的下午,你在街边喝茶喝咖啡,你正在享受城市文明,而这时你被“清理”,这种损失虽少,却永远都无法弥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