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谨防国泰事件输出偏激观点
作者:照相的宋师傅
发表日期:2023.5.26
来源:旧闻评论
主题归类:国泰航空歧视风波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国泰空乘歧视陆客风波发酵至今,已经从单一的事件勾连起两地民众间的众多怨愤,演变为一场舆论争霸竞赛。其主题并未在反歧视的立场上汇聚有益的讨论,而是倾泻“有仇报仇”的泄恨动机。在舆论大批判的声浪中,输出了诸多令人不安的偏见。

其实到目前为止,本次风波的事实部分依旧存疑。具体来说,到底是哪位陆客在国泰航班中遭受了歧视,至今不甚了了。被当作揭批材料的是三名空乘人员的后舱闲扯,而这些背后的闲言碎语在支撑公然歧视的结论上,尚需区分公私、台面/桌底的差异。

假设地球上有这么一个时刻,只要这个时刻降临,所有在背后说人家坏话、流短飞长的人类都要死去,恐怕寰宇再无活人的存在。歧视要反,礼仪与尊重要强调,善意要扶持……上价值没有问题,可要是抛开事实不谈,谁能自认为幸免杀威棒?

在大批判中,作为讨论基础的个案及事实被裹挟了,变得无足轻重,“香港”“香港人”“讲粤语的”这类集体名词成为怒火的指向,成为要被打倒的标靶,受到严厉的审视。哪怕舆论惯于剑走偏锋,但用恶意索取善意、用诅咒求取尊重注定是困难的。

换言之,批判国泰、空姐,甚至将香港、香港人竖为敌对,根本目的是要确立什么?是要建设什么?若要有破有立,“破”的已经够多了,众声喧哗,可到底是要“立”什么,可惜看不到。国泰及港方改进意见都被嗤之以鼻,那到底要怎样?

分析这股国泰舆论的内在构成,可以发现它集合了英语(白人优先、国外优先……)、普通话(语言甄别、文化排外……)、港人(媚外、欺内……)、历史(屈辱史、殖民地……)等极易撩拨情绪的关键词及其延伸的社会敏感心理,自带偏见蒸馏装置.

“港人歧视说普通话的”,拜国内内容平台用户玩弄流量的阳谋,已经是相当流行的成熟偏见,民众在谈论香港议题时,会下意识使用和分享这一思维方式。这是香港在大陆化进程中正在经受的折磨,无论是港人还是陆客,都感到不开心。

1997年以来,港文化、粤语文化式微,向北影响力消散至无形,及至政治最终企稳,陆港两地民众在心理上反而有愈行愈远之势。原本维持甚至能弥合分歧的那些因素,要么无处觅踪,要么作用相左,从幼童屙尿风波到国泰风波,舆论强弱已见分晓。

考究以来,内地对香港(人)的舆论群嘲,也不单是专门针对香港的大陆化要求的体现。近年来,上海作为内地整体上最先进的城市,遭到的群骂不比香港少。国内舆论乐见先进的倒掉,争相咒骂发达城市之风,也早已经内化在那些戾气满满的舆论周期中.

所以,国泰风波被国内舆论批判的方式,昭示出仅凭大陆化与否的框架不一定能解释其内在逻辑,它很可能不是大陆化清单中的一种,而是某种退化与保守潮流的显性特征。这可以解释大批判对建设性的无所用心,甚至可以解释大批判本身。

或者说,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国内对香港的批判是对标大陆化标准的——哪怕这种标准相当模糊,但在经过这段时期后,就连大陆化也不再是重点,什么标准都没了,全看意气。相当任意的个人成见注入批判浪潮,偏见自认为有力量,要的是压服。

将个案中的不愉快放大为族群之争,将私人抵牾代入对群体的打量中,其后果从来都是双向的。当这种认知凭借怒气与怨恨在陆客与港人中传递,在两下共处的时间与空间中,纷争导致心结越打越紧,异文化共生先是丧失理解力,然后失去耐心。

而现实却是,克制陆客与港人在舆论场中的抵触与对立越来越难,陆客心态中的桀骜不驯对撞港人心理中的柔弱部分,必然会影响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舆论规训港人只会适得其反,偏激观点横行,港人心思晦明难见,陆客心态则在敏感与狂放中崩解,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