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川大女生的事件,不过是“互害社会”的一个小样本
作者:连清川
发表日期:2023.6.23
来源:哥轮布碎碎报
主题归类:川大女生地铁偷拍事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已经闹腾了一个月的“广州地铁偷拍事件”,6月21日以四川大学的通报做了一个总结。

川大的决定是给张薇两个察看:留校察看和留党察看。一个行政处分,一个党内处分。处罚轻重各有分说,并且都有一定的道理。

img

认为轻了的人认为张薇所造成对社会的恶劣影响极其严重,四川大学避重就轻,所以张薇这算是安全落地。而认为重了的人说,毕竟张薇没有造成实质伤害,而且她已经取得了受害者父子的谅解,并且对方也公开恳求学校不要开除,这两项处分,都已经接近顶格,实在不算太轻了。

不过无论轻重,这件事基本上也就就此打住了。河南大学不会在这件事之后继续跟踪,为自己吸引舆论火力,无论哪个层级的官方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舆论已经失去持续下去的阵地,社会热点如火如荼,能持续多长呢?连内蒙古新井煤矿死难53人,这种死人烂楼最大的事情,也不过轻飘飘地过去了。

但这件事大概会长时间地扎在人们心里,像一根刺,想起来就挺闹心。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它到底是个什么事呢?

1.

川大的处分不算轻,公道地说。但是川大的处分太有问题了。

img

对于张薇这样一个充满了野心和进取性的学生来说,这次处分基本上断送了她的前程(当然如果她还有很硬的背景,或者她未来的手段很高明的话,也难说)。

腾讯快速和她做了切割,河南大学保送程序受到质疑,她以往个人的品行以及霸凌往事被曝露出来,背着两个接近顶格的处分,无论她的职场履历,还是个人诚信,已经受到了全面的质疑,除非朝中有人,抑或贵人相助,没有什么人或者机构,愿意冒着再一次陷入舆论漩涡的风险来使用她。

对于张薇而言,耍了个小聪明,骗取了一点流量,引爆了一场风波,想来她是非常后悔的。当然她未必会真心悔过,因为对她来说,在风波起来之际就已经迅速在堵塞腾讯和学校漏洞的做法,显示她脑子清晰,行动敏捷,作风强悍,原本应当是职场高手,前途无量。只是她这一切的方法都是在冷酷而精确的计算之下进行的,没有任何道德、伦理与制度的内心约束,这样的人终究会把这次事件当成自己生命中的滑铁卢,是运气使然,而不是自己的灵魂毁坏。

川大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并不是审判机构,从行政和党内两个方向上,对张薇做出的处罚是符合程序的,至于轻重的裁量权,自然由学校的相关机构进行衡量,外人无从判断。

但是川大处理的方法与角度,却大有疑问。通报所针对的,是张薇“在其个人社交账号所发布……不当言论,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依据的是大学生纪律处分规定,以及党纪。

既然是张薇的个人账号,言论当与不当,是否触犯法律,这本是法庭的事情,川大凭什么处理?张薇的行为并不在校内,也并不违犯校规,从何处罚?至于党纪,倒是恰切。

img

但是我并不以为川大无权处分。大学是教育机构,它所承担的责任并不仅仅是技术传授,而更加重要的是对于塑造如何的学生,对于整个社会具有重要的指针作用。哪个学校在录取学生的时候,没有“品行端正”这一个描述?

何为品行端正?造谣难道不违反品行端正?蓄意传播假消息难道不违反品行端正?撒谎难道不违反品行端正?

这些反倒在通报中无有一字。

在网络汹汹的爆料中,多次提到张薇霸凌同学,涉嫌抄袭,这些事情,未经调查,我自然并不完全相信。但是问题是,学校难道不应当就此进行全面的调查?这样一个充满着戾气和暴力的学生,应当成为川大的招生对象吗?

河南大学保送的程序问题,回答得倒是挺快,但是能否公布调查资料?确认其中并无不妥?

所以,川大的整个通报都可谓是荒腔走板,该它管的事情,它全都置之不理;不该它管的事情,它反倒理直气壮,还留下了一个似乎是被社会舆论裹挟,从重从严的虚假形象。

作为一个四川省的最高学府,全国知名的高校,既无独立于公众舆论的风骨,又不尊重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又缺乏对于伦理道德的基本尊重,这到底是个什么学校?它在什么样的教育准则下运作?它为国家培养怎样的人才?

这些,都只能充分地显示了川大作为一个高等学府,进退失据,无是无非,毫无原则的真实面貌。家长们就不要把孩子送到这样的一个地方去糟蹋了吧。

2.

批判张薇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容易的,她也的确是。

但是这才是这个整个事件的核心要点:舆论与公众不依不饶地讨伐,不过针对了一个并没有什么根本真实力量的女孩子。

我想大约张薇的父母与亲戚都会十分心疼她,与她相处已久的同学朋友大约也都会心疼她。因为也许她在他们的眼里,美丽,能干,上进,努力,但是这样一个未来之星,就这么毁掉了。

img

恰如前文所提到的,她是个有能力的孩子,思维清晰,行动敏捷,大约如果能够一切顺利的话,她能够成为一个团队甚至一个公司的中流砥柱。

但是这个孩子也非常可怕,因为她计算冷酷,视世道人心为草芥,视仁义道德为无物。

即便在一个规则明晰、法治清明的社会里,她的结局也难以逆料。她可能会成为万众瞩目的成功者,也可能会成为搅动时局的作恶者。这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困局,所有的人类都是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但是可怕的事情恰恰是,她只是一个学生,她竟然已经能够如此计算。

回到事情的源头,张薇为什么会怀疑地铁大叔?为什么在事情看似已经水落石出的时候,还要发那个视频?为什么还要用小号恶狠狠地诅咒?

这么一个有前途的学生,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因为在整个社会之中,对他人的不信任是前提,对自身利益的本能维护是前提,对公共伦理的漠视是前提。

难道地铁偷拍,酒店探头,网络暴力在这个社会不是一个普遍的存在吗?难道在社会的日常教育中,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流量网红的思维不是普遍的存在吗?难道老人摔倒无人扶,灾难面前各自逃生的故事还不够普遍吗?

张薇起初的动力就是维护自身不被偷拍的权益,但是后来在网络上的经历让她以为有机可乘,并且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在风波初起的时候她开始歇斯底里地进行自我的保护。

所有的一切行为都是:个人的伤害最小化,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当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如此的时候,整个社会就已经全面进入了互害模式。

因为偷拍、性骚扰的行为无从禁止,于是女生们只能靠自己的神经质来保护自己;因为存在在网络上无论如何不道德的行为只要能够获得流量就能够成功的大量案例;因为网络暴力充当键盘侠从来不会受到什么真实的惩罚,所以人们如同疯癫一般肆意地发泄对无辜之人的恶意。

张薇的的确确是一个施害者,但是这个施害者,是整个社会的土壤培养起来的,这个土壤没有公共空间的存在,只有个体利益的计算。

公共空间不是一朝一夕,依靠人们的自觉形成的。它需要法律的保障,需要制度的规范,需要公权力机构履行自己的职责,需要造谣者受到惩罚,网暴者被送上法庭,偷拍者锒铛入狱,骚扰者身败名裂……它需要整个社会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和伦理制约。

如果公共空间无从保护,那么每个人都会歇斯底里地进行自我保护,而毋论会否伤害到别人。而在这个全民彼此伤害的过程中,权势越大,金钱越多,资源越丰富,就越不容易被伤害。所以,相互伤害最为严重的,自然是底层。

这就是典型的底层互害。

张薇是底层吗?一个追求功名的女学生,一个腾讯公司的实习生,一个在地铁中敏感的女孩子,她能伤害的人有谁?那些依靠地铁通勤的普通工薪族与打工仔。

那个蹲在地上的大叔,就是完美的伤害对象。

张薇迄今为止的结局代价沉重,并不值得同情。在一个浊世之中,不能够维持自我清白,并且主动去伤害别人的人,是不值得同情的,否则人们就会丧失最后的伦理底线。

但是仅仅追究张薇的责任是并不足够的。在这场闹剧之中,川大、平台、舆论、公权力、法治系统、传媒,没有一个维持了自己的名誉。

胡锡进在那里侈谈张薇获得了机会,但是就是胡锡进这样的人破坏了整个社会的机制。因为他从来不会告诉你,因为太多的权力机构无所作为,放任自流,得过且过,才让这样一个是非分明的事件,酿成了再一次让社会的伦理水平向下滑动的结局。

整个社会的氛围,已经全面进入了“所有人与所有人”的战争之中,武汉母亲自杀,中石油高管牵手,上海车展冰激凌……一桩桩一件件都在不断刷新人们的三观,拖拽着人们的伦理底线不断地下行,鼓励着本已经生活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中的人们,以更加歇斯底里的方式,以更加极端的方式,以更加不管不顾的心态,保护自己,求得生存。

img

川大女生事件,不过是这个互害社会火药桶中的一件小事,在真相的迷雾中,人们无名的怒火还在积蓄,对于这个社会的迷惘和愤恨还在不断加强。张薇不过是被处分了,也许有一天,另外一个张薇,会遇见一个比她更加愤怒的、更加自私的、也更加冷酷的人,会发生什么事呢?

每一场可怕的风暴,都是在这些小事中酝酿、发酵,以至于宣泄出毁天灭地的巨大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