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第三十四中学体育馆坍塌事故中,最后一名遇难者被找到。

CDT 档案卡
标题:体育馆被压塌了,其中一个孩子叫wei yu xin
作者:后厂村吴彦祖
发表日期:2023.7.24
来源:微信公众号“新闻哥”
主题归类:齐齐哈尔中学体育馆坍塌事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救援结束。

坍塌时馆内19人,4人自行脱险。

被困15人中,11人遇难。

讲真,昨天看到新闻推送时,哥甚至没意识到会有这么大比率的伤亡。

因为被困人数未知,但通报中提到已营救8人,受伤学生被送往当地多家医院救治。

img

随后10人被救,11人被救……被困人员、救,跟死亡不沾边。

保不准是虚惊一场。

消息都来自消防部门,他们负责第一时间救人,不必负责鉴定伤情和生死。

到了7月24日早上,第一份伤亡情况被通报出来。

通报前半篇是遇难者人数,后半篇是领导的重视与部署。

img

哥读了三遍才确定遇难者人数。

“截至24日5时30分,已搜救出14人,其中4人已无生命体征,6人经全力救治无效死亡,4人无生命危险,尚有1人被困,救援仍在紧张进行中。”

自媒体博主张3丰评论这份通报是说,“6人经全力救治无效死亡”,承认了这6人是死亡,但是这11个词组成的句子中,“死亡”两个字排在了最后。没有耐心的读者,看到的可能是“6人经全力救治……”,它强调的是全力救治。

通报后半篇是领导们的部署安排,“第一时间”“不惜一切代价”“全面排查”……是往年事故报道中常出现的词汇。

“灾难中的官腔其实是灾难之后的又一轮灾难,它无助于消除安全隐患、救治安抚伤亡人员及家属。”

——《灾难报道别再突出地方领导重视了》中国青年报

这是中国青年报2014年的评论文章,不断被重复,至今依旧需要被重复。

img

伤亡人数有了,领导也部署了,但大家想要知道的信息远不止这些。

大家关心是什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原因背后的合力因素,是不是可以避免?推此即彼,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是不是也有类似隐患?以及,遇难者是谁,她们是具体的人而非数字。

而遇难者的家长们情况又怎样,他们得到了怎样的安慰,他们有什么话想说……

抱歉,从当地媒体的报道中,看不出。

今早开始,哥蹲着三家黑龙江的媒体微博看一手信息。

是失望的。

媒体A上午发布了一条纯文字的《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体育馆发生屋顶坍塌》,没有其他多余的信息,并且这条信息淹没在《壮观天下无!你看这钱塘江大潮像什么》《街头演唱会上的可爱老奶奶》《初中女生花一年给老师写了一本书》中。

媒体B的层级稍低一些,它转发了媒体A的信息,配上了标题内容作为文案,随后发布了《上半年我省外贸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11项冰雪运动国家标准在哈发布》《录取通知书里的“中国式浪漫”》《你看这钱塘江大潮像什么》……

第三家齐齐哈尔新闻网发布的相关内容较多,总共三条,包括转发媒体A的文章,转发央视的救援信息,还首发了一则消息,通报最后一名遇难者被找到,无再发其他内容。

本该有更多信息被披露。

体育馆坍塌,是因为隔壁教学楼进行综合装修,用作保温层的珍珠岩被堆放在了体育馆的屋顶上,还是新华社发出的消息。

珍珠岩是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一立方米的重量在60-80公斤,根据颗粒度不同,吸水后的重量达到原重量的300%到600%。

事故发生后甚至有网友晒出工人在体育馆屋顶堆货的视频,树秃着,工人穿长衣,显然不是夏季。

img

施工方难道不知道建筑材料的重量变化,那他的资质是不是存疑?

有人拍到了视频,是不是说有人对此已经质疑过?质疑声为什么没被重视?

事情发生在冬天或者初春,一直施工到现在,相关部门没有发现过?

学校批条子,施工方干活,对施工方毫无监督?

东北雪大,如果没有珍珠岩,即便遇到大雪,类似的建筑是不是同样有问题?

……

因为这些问题没有人在意,成袋的珍珠岩压在了遇难者身上。

img

如果说要搞清“错位的珍珠岩”为什么错位需要时间,那遇难者是谁,确定人员信息并不是什么难题。

截至目前,11人中被知晓的名字,仅有一个“wei yu xin”。

来自一段家长们自己发出的视频。

他们聚在医院内,等待医生的信息,但音信全无。

有的只是现场来自各个部门的注视,希望他们保持情绪稳定

img

他们本该是最需要安慰的人。

呈现事故方方面面的实情,与其说是满足大众的知情诉求,更多是对遇难者的最大尊重。

毕竟,她们的离去并非是因为一场意外。

据悉遇难者主要是在体育馆训练的排球队员,前几天她们刚在牡丹江完成比赛,是学校的骄傲。

更是家长的骄傲。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