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的洪灾,一直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邀请函”事件还未落幕,一条乌龙新闻又把舆情搞得热火朝天。
8月3日,河北共青团在微博发了一条转自河北日报救灾一线的视频,因连日劳累,一名小战士在吃饭时吃着吃着就睡着了。
视频在网络传开后,细心网友一看,这位小战士,不就是3年前人民日报发布的江苏无锡防汛救援的那位吗?
难道这位小战士在江苏睡了3年,又来到河北继续救灾?
一下,该条新闻在网络引起一遍哗然。
一、什么是乌龙新闻
这不就是一条实锤的乌龙新闻吗?
3年前发生在江苏无锡抗洪防汛救援的新闻,怎么会堂而皇之地变身为今天河北抢险救灾的新闻呢?
如此跨度之大的“花样翻新”,也敢登上官媒当成“满满正能量”来宣传?
在灾区民众的呼救声中,于似乎,优美的赞歌又不绝于耳,有一众人群又开始欢呼雀跃起来……
雀跃是好事,欢呼也未尝不可。
可问题是,这样的欢呼和雀跃传出来后,让人们听到的,只是啪啪啪的一阵打脸声!
许多事情你不想则罢,一细想,无疑又会增加出无限的讽刺意味来。
如果,这条视频不被细心的网友发现是条乌龙新闻,那这名因救灾累得精疲力尽的小战士,万一真被宣传成了网民心中“最可爱的人”,那这形象,又该去哪儿找呢?
去找江苏无锡的那位,肯定不行,必定会露馅。为了树立一个真实的形象出来,势必就会重新找一位顶上去?
若事情真发展到了那种地步,这背后的内幕,岂不让人啼笑皆非?
更让人忧虑的是,这不仅塑造了一个高大的假形象出来,还把蒙骗的行为又摆弄得风生水起了!
幸好有网络,要是没了网络的监督,谁又敢保证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呢?
因为,谎言不停重复就会成为真相,有人说谎,就会有人相信。
二、什么是新闻的生命
我们都知道,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河北共青团在引用该条新闻时,难道连时间也不看看?就算不看时间,难道连内容也不核对?
剩下的唯一解释就是:河北日报用的,我们用了肯定没问题!
当然了,河北日报作为河北的第一大官媒,怎么会有错呢?
可就在8月5日晚间,作为河北共青团信息引用来源的《河北日报》发布了一条微博,疑似为上述乌龙事件致歉。
河北日报弄错了,河北共青团也跟着出错,导致官媒形象在公众面前栽了跟头。
其实,这样的新闻岂止才栽跟头,这次新闻乌龙事件,把官媒的形象不仅摔得鼻青,脸也摔肿了!
因为,民众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又会在心里想,当年无锡的这条新闻背后的真实情况,又当是如何的呢,万一也像今天一样……
这样的想法,并非不无道理,毕竟,现成的例子就摆在哪儿!
三、官媒的职业素养在哪里
有网友说,这种事情的出现,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混合变异体,为了刷存感在而盗用别人发布的内容,官媒的职业素养在哪里?
我们撇开职业素养不说,身为官媒发文,需要层层把关,那些把关的人,又都去哪儿了呢?
细究其原因,尤其是河北共青团的这种出错,典型的是“只唯上,不唯实”的心态造成的。我把这种心态称之为“官媒心态”,正是在这种“官媒心态”的作用下,才出现了这次令舆论哗然的“乌龙新闻”事件。
官媒,代表的可是官方形象,在这种“只唯上,不唯实”的思想左右下,还有什么怪事不能发生呢?
一切,只能说——不言而喻……
四、谁更值得宣传
最后,我想起了一位网友给我的留言,他告诉我说:他朋友是直接拉着物资进入的灾区,把东西亲手送到受灾群众手里就撤回。钱,一分不捐!
把对灾区民众的情份,亲手送给他们后立马就走,一刻也不给他们带来麻烦,这才是真正的救灾。
让我们记住那些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个体,他们虽默默无闻,但他们务实负责的奉献精神,才值得我们尊重,更值得我们颂扬。
至少,他们把自己的那份情意,真真实实地送到了灾民手中,没糊里糊涂地装进了那些伪君子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