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CDT网语】第34条、恒大危机、李佳琦翻车、福岛核废水(2023年8月、9月)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主题归类:第34条恒大爆雷李佳琦福岛核废水
CDS收藏:话语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中国数字时代所有,欢迎个人、媒体和研究机构在注明来源的前提下免费使用。详细版权说明

网民的声音一直是中国数字时代关注焦点之一。尽管中国的言论审查和舆论操控日趋严峻,国家对公民的监控无处不在,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那些不服从的个体,顶着被删号、被约谈,甚至被监禁的风险,对不公义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些声音虽然渺小,却精准地道出了时代的病症,而“发声”背后的勇气和良知,也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正如詹姆斯·斯科特所言:“犹如无数的珊瑚虫形成了杂乱无章的珊瑚礁,无数个体的不服从与逃避行为也形成了自身的政治或经济堡礁……当国家的航船搁浅在礁石上时,人们通常仅仅关注船只失事本身;他们没有注意到,正是大量微不足道的行为才是造成失事的原因。”

中国数字时代在“每日一语”栏目中以字卡的形式记录下了这些声音,同时在“网语馆”、“公民馆”中对这些不服从的声音进行存档。同时,在每月的“CDT 网语”栏目中,梳理当月舆论焦点,并精选这些事件中值得关注的观点和讨论。

双月热词:第34条

在8月和9月,“34条”成为了中国网民热议的话题。

“34条”指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4条,这部被称为“小刑法”的法律在实施17年后迎来首次大修,自9月1日至9月30日公开征询意见。

其中修订草案的第34条第2、3款规定:“在公共场所或者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着、佩戴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服饰、标志的,可以最多被处以15日拘留,并处5000元人民币罚款”。更夸张的是,“制作、传播、宣扬、散布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物品或者言论”也会受相应处罚。

这种将一个内涵模糊的概念(伤害民族感情)作为法律上的处罚标准的做法,不禁让人担忧在司法实践中是否会导致处罚范围的任意扩张,继而伴生各种权力滥用现象。

有网友评论说,“精神和感情是十分主观的东西,你所谓的正能量很可能是我眼里的负能量”,这其中的模糊概念由谁判定呢?也有网民创作段子讽刺道,“(去年)佩洛西落地台湾前,说不打的是破坏民族情感。佩洛西落地台湾后,说打的是破坏民族情感。佩洛西落地很长一段时间后,提起这件事是破坏民族情感”。

除了34条外,也有网民注意到,该修订草案的其他条例(第19条、59条、67条、100条、101条、106条、120条)也存在着更多的问题,其中第100条更是直接赋予了警察当街任意搜查民众的权力。几乎所有的修订内容都指向“加大公权力机关自由裁量权”。

《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所聚集的反对声也是近年所罕见的,据全国人大官网显示,共有近10万人提出意见,意见条数高达125962条。这些修订意见未必能够反映在最终的修订上,但正如网民张3丰所说,“或许反对不起作用,但是,如果我们今后的生活,主要由倒退构成,我的抵抗和反对,本身就是意义所在。”

img

对于此次修订草案,多位法学教授和网民都公开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劳东燕(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是内涵极为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会有完全相异的理解与把握,将其作为法律上的处罚标准,必然面临处罚标准过于模糊的问题,容易造成任意扩张行政处罚的范围……这样的立法规定可能会刺激民粹主义或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肆意蔓延,进一步恶化公共领域的舆论环境,不当压制个人在日常穿衣与言论的自由空间。同时,也可能加剧与一些国家的对立情绪,导致外交上的被动。

赵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并不是说冒犯民族感情不应入罪入罚,只是立法者对其加以规定时必须要对多种利益进行全面检视和权衡,其中包括冒犯的严重性、受众对冒犯是否已无法避免以及冒犯行为对个人权利和社会价值的伤害程度。如果对冒犯的严重程度过高估计,对冒犯的行为过度解释,很容易造成对个人自由的过度压制。“有损民族精神,伤害民族感情”作为相对抽象的观念,在具体实践中往往为公职人员的个人认知所替代,从而演变为对他人开启道德审判甚至发动国家惩罚的工具。对此,不可以不警惕。(选自《关于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几个问题》

童之伟(华东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建议暂不审议《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第34条第2—3款。“中华民族精神”由谁确认,按什么程序确认?“中华民族感情”由谁体认,按什么程序体认和确定?这都是极大的、几乎无法循法治原则操作的问题。若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现在的草案通过该条,执法司法上必造成循长官意志抓人、定罪的实际后果,会贻害无穷。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科学立法要求立法者永远避免就“精神”和“感情”问题做规定。

沈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第34条第二项涉及在公共场所的穿着,而穿衣自由是人身自由不言自明的自然组成部分,有的时候穿衣还涉及到一种言论、一种表达,无论是对宪法保护的人身自由还是言论自由的限制,都应该用相对明确的标准,而不是十分含糊的“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此标准越含糊越容易带来执法的任意,更容易带来没有必要的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选自《关于《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的十条意见》

img

古老板的老巢:法治是要给予每一个普通人,可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权利的一种实践,而不是用法律来控制每一个普通人行动的法规增加。

治安管理处罚这种简易执法,本身就与法治精神有一定的冲突,要建设法治中国,是要减少警察的执法权限,对警察执法做出更多的限制,而不是要扩张警权。

治安管理处罚中的拘留更是要慎用、少用,罚款还可以退回,但人身拘禁这种行动一旦发生,以当地平均工资去赔偿是不足以平复受害者的。(选自《谁在支持34条,谁在反对34条》

img

李承鹏:“伤害中华民族感情法”——你吃特供时,想不起和我们是一个族,你住高干病房时,想不起和我们是一个族,你把子女弄到长青藤住尔湾豪宅开法拉利时想不起和我们是一个族,平民穿件和服拍照,买个日系车代步,夸一句日本食品安全,你忽然就想起我们是一个族。这很难不让人认为你在用“感情”牌镰刀想深化割韭菜。至于伤害,我认为最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难道不是那些揣着瑞士银行黑金卡、美国绿卡,人模狗样坐在人民大会堂举手决定着中国人命运的那些外国人爹妈吗?末了还爱说那句“我一生的追求就是为人民服务”。《选自《情感就像内裤,但别穿在外边》

网语焦点

在8月和9月,最受中国网民关注的焦点事件分别是恒大危机、李佳琦翻车和日本排放福岛核废水。

我们将选取这三起事件中值得关注的观点和讨论。

恒大危机

海边的西塞罗:许老板发家的时候,他割的是买房人的韭菜。如今资金链断裂、许老板被抓了,买房人还要承受他交不了房,破坏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合着他成他败普通人都落不着好,风险和房贷,都需要我们替他来负担。

我觉得这事儿背后其实有一个挺深刻的现代性问题,现代社会最大的不公平性在于富人总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均摊甚至转嫁自身的风险成本,将风险转移到平民身上去……时隔多年,我们看到这种现象依然在发生。当然,许老板的故事是个更极端的个例——我们眼见着他起高楼、又眼看着他楼塌了,但问题是,他起的那楼,花的是你的钱。(选自《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可问题是:他那楼是你买的》

img

有病要读书plus:中国楼市监管不可谓不严,2017年“房住不炒”高频出现,到2020年,直接划定“三条红线”,怎么还让许家印捅出这天大的窟窿?

不要没出事就一路绿灯保驾护航,一旦出事了,就是资本家的丑恶本性暴露,收税的时候,他是人民企业家,出事的时候,一句万恶的资本家就推的干干净净。(选自《我送的货打的工买的房,最后都变成我的债——恒大万亿债务背后的打工人》

鸡汤不是汤:恒大的落幕,也同样标志着一个以房地产为支撑,老百姓当接盘侠的高负债、高杠杆的经济模式全面溃败。虽然它也曾有过短暂辉煌,但终归还是一场空。就像一场体育赛事盛宴后观众褪去的球场,剩下的只有看台上满地的垃圾,和那散落一地的鸡毛。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呢?更像是时代洪流中的一粒尘埃,虽然倔强、坚强,可是也只能随俗浮沉,随波逐流。最后,只剩一声叹息……(选自《“皮带哥”的足球之路,恒大集团破产史》

img

关不羽:恒大的危机,是中国当下债务危机的缩影。结构性危机的病,不能靠流动性危机的方子来治。一年几千亿的续命成本,真能等来“房地产复苏”的奇迹吗?可能只有最虔诚的“宏观信仰”才会相信吧……到了这个份上,请收起与真实经济脱节的“宏观想象”,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大而不能倒”的,所有的错误都要付出代价。直面危机、承受代价,送恒大最后一程。许家印的背影,是一个时代落幕的最后风景。(选自《恒大是一个缩影》

老鼠记者:啄木鸟只会让一棵大树更健康,而不会让它死去。如果它真的死去了,那一定有它该死的原因。作为一个从中原地区走出来的商人,恒大缔造者许家印的身上,有太多红顶商人的气质与行为。比如他一掷数百亿于足球,大手买进归化球员,号称“为国养士”,就根本不是市场行为,政治投机气味熏鼻。成就一个人与毁灭一个人的,往往是同一样东西。(选自《恒大的锅,媒体背不动》

中日政经评论:恒大出问题了,是老许自己的问题;碧桂园出问题了,是老杨的问题;融创出问题了,是老孙的问题……整个地产行业都出问题了,那是谁的问题?该追究谁的责任?

李佳琦翻车

非非马:当李佳琦撕开那块时代的遮羞布戳中了无数人痛点的时候,他冒犯的不止是“嫌 79 块眉笔贵”的个人经济现实,他其实更冒犯到了无数人的工作伦理、工作尊严和自我评价,这才引发了持续多日的舆情发酵。毕竟,有那么多人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却无法再像过去一样凭借“努力”(和建立在努力基础上的)“涨工资”来建构自己的工作尊严。而在优绩主义的体系里,“涨工资”是个重要的标签符号,它标识着一个社会人的持续“进步”、不断“成功”,标识着 ta 有社会所普遍认可的工作伦理,并成功“靠自己”为自己赢得了工作尊严与社会地位。(选自《李佳琦翻车事件幕后:那只看不见的手》

img

张所长:李佳琦对粉丝的责问,也颇有时代之问的意思。假如要总结一下主题,可以叫做,“打工人啊,为什么你们越来越穷?”这让人想起1980年的那场世纪之问。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年头,《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封信,写信的人叫潘晓,23岁的女青年。但李佳琦的“时代之问”,显然问错了对象。他不应该问这些普通的打工人。他们就跟骆驼祥子一样,以为自己努力拉车,就可以拥有自己的黄包车。但事实并非如此。(选自《李佳琦的傲慢,以及无法回答的时代之问》

Sir电影:当许多人已经开始反身向后时,李佳琦还停留在原地,甚至,他还想拽着大家一起往前……升级,谁不想。努力工作涨工资,谁不想。但李佳琦没意识到的是——他是个例。他是过去式。大人,时代变了啊。(选自《问题不是李佳琦变了》

img

送青人:正常人都羡慕那样的生活,但那样的生活并不是人人都能过的,只有真正意义上像李佳琦那种身家几十亿的人才能过得上。可偏偏,李佳琦这类完全不属于正常人的范畴,他压根看不上我们正常人所羡慕的生活。

别总喊着让别人“不服就润”,不是每个人都有润的资格,喊别人润的人,他自己多半也没有润的资本。

李佳琦是“身不由己”,因为他无法再与底层共情,也不关心现在的经济情况,不降工资的保住饭碗都很难,又到哪里去涨薪。把这责任归咎于底层不努力工作的人,和批评年轻人脱不掉孔乙己的长衫毫无区别。(选自《一个简单的答案:身不由己》

img

王五四:时代真的不同了,当年满互联网都是“抱怨生活不公前,先问问自己是否足够努力”,很多人真的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够努力。而现在,大家努力过了,你再问这句话,大家思考的就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有人说这是“获利回吐时代”,我不太认同,大家当初靠勤劳获得的利,是分配不均的,大部分劳动成果没有在自己手里。分到自己手里的那部分,也都被医疗教育金融等等行业吸榨,再次到了那些强盗手里,所以,这不叫获利回吐,这是在吸髓敲骨。(选自《我不觉得李佳琦是在给群众道歉,民意是没有力量的》

叶克飞:与其说李佳琦忘记了来时的路,不如说社会本身就在嫌弃底层。当李佳琦们通过底层的“集资”实现自身的阶层跨越后,被鄙薄的不仅仅是自己曾经的底层经历,还有仍身处底层的受众。与自己的过去切割,也包括了与自己过去的阶层切割,无非是有些人不会说出来,李佳琦说漏了嘴而已。

只是,李佳琦们没有想过:如果一个时代,许多人都能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阶层跨越,成为时代的宠儿,那么意味着这个时代更能容纳梦想,成功的个体也更安全;相反,如果一个时代,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在机缘巧合下以暴发户的模式实现阶层跨越,那么这些时代宠儿的根基与命运,也是极其脆弱的。(选自《李佳琦为何忘记来时的路》

日本排放福岛核废水

Y博的科普园地:不管你对福岛核废水排放是什么观点,我认为这观点应该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咱不能人家排放是怎么设计的,有哪些监管,一点都不知道,或者说的全是错的,就在哪里喊东电毁灭全人类吧?那岂不是和阿Q一样,今天瞅着革命党了,嚷嚷着要革命,革命到底是啥,一概不知,反正就是能去摸摸尼姑。(选自《福岛六成核废水超标?所有检测数据均来自东电?别再断章取义了!》

知乎用户@托斯卡尼尼:如果你一边“强烈谴责日本排放核废水危害中国安全”,另一方面对食用“受核废水严重影响的国产海鲜水产”毫不在意,请问你究竟如何看待核废水的危害?“反核废水运动”最终的结局就是和“老妖婆蹿台”一样,把自己举到一个下不来台的位置上。而内宣炒舆论的唯一优点,是可以强化“美日加强对华打压,国家安全危在旦夕”的导向。是增加中国对日本的事实影响力,还是借机强化内宣安全导向,孰轻孰重,在有关部门的选择面前一眼可知。(选自《“反核废水运动”的结局就是让自己下不来台》

img

刑辩冷暖:我看到几乎所有的反对意见,都忽略了上述「排海法」方案中的「净化」环节。他们都在反复地唠叨:含有几十种放射性元素的污水怎么能直接排入大海呢?!还有人更绝,说污水中含有剧毒的铯137,只要57天就传遍整个太平洋…

哪来的几十种放射性元素?哪来的铯137?在进入大海前,都已经净化处理掉啦。

看到没有,他们的观点和事实,已经产生了巨大的错位。这是问题的关键。脱离了事实的观点,还有什么必要讨论呢?那些网友的反对或抨击,不是讨论问题,而是情绪宣泄,或者,是文革式批斗。(选自《从福岛核废水说起:我们在谈科学还是立场?》

网易新闻:鉴于邻国排放核污水,小编认为我们应该早做准备,比如:

1.不要结婚生孩子,不能污染祖国的下一代

2.多存款,少消费,以备意外发生

3.不要买房,不要买车,人可能活不了那么久

4.尽量在家躺平,不要出门乱跑,不上班也没关系

img

照相的宋师傅:与12年前那波抢盐潮不同,这一次抢盐现象无法成为一类孤立现象,因为人们接受到的认知模块是:核废水排海即等于核污染太平洋。哪怕是在这种笼统的认知引导下,尽管未被挑明,但逻辑上无法否认(事实也如此),国产海鲜遭受道德风暴已是无可避免……2011年与2023年两场抢盐囤盐现象,确实互为参照,但后者并非前者的简单复刻,而是比前者蓄积了更为深刻的政经背景,见证了愈发激越的民间情绪。有人沉醉于慨而慷般同仇敌忾,可如果衡量这场民意表达的不是忠诚,而是牺牲呢?你又会作何感想?(选自《抵制海鲜:一曲忠诚的赞歌》

img

张3丰:我们生活的环境,其实和日本差距挺大。不信去查一下空气指数就知道了。如果要愤怒要改进,我们每天会有大量的事要做。但是,我看很多人没这个意愿,他们甚至赞成俄罗斯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别把吃什么和爱国联系起来。今天看网上都在说拒绝海鲜,我愿意祝福他们全家永远健康长寿。至于我自己,并不抵制海鲜,也不会抵制日料,我想抵制的是贫穷和愚蠢——比如抢盐,虽然可以理解,但是仍然愚蠢。(选自《我还是想吃日料》

坏雷达:囤积货物,是多重认知偏差的后果。而所有的认知偏差,都源自于持久而深层的不安全感。尤其经历了三年的恐慌与不确定性,在家中囤点儿东西,几乎刻印在了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尽管他们不知恐慌的原因。不知为何封控,不知为何放开,不知连花是否清瘟,自然,也不知国际风云物理化学,碘盐到底防不防辐射。某种意义上,他们是持续的认知损伤的受害者。他们不仅要付出智识上的代价,时刻生活在脆弱与惶恐中,还要真实地成为韭菜。(选自《受害者必得抢盐》

img

西北再望:污水 ≠ 废水。

正确处理后的污水 ≠ 未经处理的污水。

我们喝的自来水,也是从大自然比如江河中取水,然后经过一系列净化,然后才变成从我们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样子,而且也有一系列检测数字来向你保证它可以喝了。——这个道理很难懂吗?

然后人们还有第二个自认为天衣无缝的证据:既然无害,何必非要排?自己喝不行么,比如日本人每人分一杯。又或拿来浇花种菜不行么?——嗯,所以我们祖国及全世界的核废水,肯定都是核电站用来泡茶浇花种菜了,排了好可惜,节约多少水费啊。(选自《关于核污水,我们可以有谩骂之外的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