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一个鼠头引发的生物学革命
作者:老牌恶棍
投稿人:匿名读者
发表日期:2023.10.11
来源:微信公众号“勿言勿问”
主题归类:指鼠为鸭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今年6月1日,有人在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堂进食时,无意中从菜品里发掘出一团奇特的生物样本。

由于保存得相对完好,从其形态特征来看,应该是属于啮齿目-鼠科-小鼠属哺乳动物-小家鼠的头部。

image

人们虽然好奇为什么这种现代动物的样本会以一种不合常理的方式出现它本不应该出现的位置,但小家鼠毕竟太过常见,并未在生物学界引起太多的重视。

主流观点认为,就像生命史上的诸多意外一样,这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

不过这一观点很快就遭到了众多生物学爱好者的质疑,他们觉得在菜品中发现小家鼠样本就像是在KT线以上发现恐龙化石一样不同寻常,其中肯定隐藏着人类未知的生命谜题。

著名生物学家江协学教授也持此观点,作为此次研究小组的领头人,他在经过一番仔细鉴定后做出了一个超乎寻常的论断——该样本并非鼠头,而是属于雁形目-鸭科-河鸭属禽类的脖颈部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鸭脖。

image

这一论断震动了整个生物学界,毕竟无论是从生物学分类、形态特征、环境分布、社会种群、生活习性等等方面来看,这两种动物都有着天壤之别。

正所谓“超乎寻常的观点需要超乎寻常的证据”,江教授很快便给出了他的解释,虽然该生物样本看起来确实像鼠头,但经过反复比对,确认其就是鸭脖,这种看法得到了当事人的同意。

至于为什么这个鸭脖会具备小家鼠的特征,他猜测可能是变异,也可能是杂交,具体原因还需要后续研究。

紧接着,该校心理学系主任小何通过研究也发现,人们之所以认为该样本是鼠头,多半是出于错觉,“就跟看什么都是人脸的‘人脸幻想性错觉一样’,先心理锚定是老鼠,就越看越像,其实可能确实就是鸭脖。”

她还表示,谣言止于智者,不要“开局一张图,啥啥都靠编。”

image

与此同时,另一家知名实验室传来了好消息,该实验室的生物学家孤烟暮蝉通过样本中的胶原纤维结缔组织(筋膜)确认了这就是鸭脖。

image

很快,相关论文便发表在了《料学》杂志上,经过同行评议之后,排除了变异的可能,主流学界普遍认为,杂交或许才是真正原因。

而一旦该猜测被证实,那么生物学界也会如同20世纪初的物理学一样,升起一朵挥之不去的乌云。

然而,虽然有多位权威专家以及学术界站台,很多人却依旧不认同这个观点,于是在生物学圈子里出现了两个派别。

反对者认为,以江教授为首的生物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实验设计不严谨,论证过程漏洞百出,极度缺乏科学精神,存在“指鼠为鸭”、学术腐败的嫌疑。

支持者则认为,这个生物样本很可能就是颠覆生殖隔离的重要证据,如果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甚至可以推翻西方的进化论,彻底摧毁西方生物学,从而建立属于咱们自己的生物学,真正掌握话语权,反对派不希望中国好,所以极力污蔑抹黑,肯定是收了钱。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一张照片突然引爆网络,原来是有人在野外拍到了活的“鼠-鸭杂交个体”,由于该物种除了头部具有小家鼠特征,其他部位都是河鸭,因此得名“鼠鸭”。

image

该照片得到了许多生物学家的转发,他们纷纷表示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不过令人失望的是,这张足以载入史册的照片不久便被证实是用美图秀儿伪造的,随之而来的,是事态发展的急转直下。

人们对该事件的巨大质疑终于惊动了相关部门,在经过一番独立调查之后,最终确认,该样本是鼠头,而非鸭脖。

至于这场闹剧,可能就是几个生物学家急功近利的心态所导致的,一想到他们这么多年为生物学所作出的贡献,人们选择了原谅。

他们依旧在生物学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这份执着自然也等来了回报。

image

就在前天,有人在华北理工大学食堂的菜品中又发掘出一个形似鼠头的生物样本。

这是第二次在食堂菜品中发掘出形似小家鼠的生物样本了,第一次被生物学家们认定为鸭脖,而这一次则被认为是牛肉。

相似的位置,两个同样的生物样本,看来这绝非偶然,有相关研究人员表示,或许一开始我们就走错了方向,而这一次生物学界的大革命可能真的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