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你看,他宁可流落街头,也没想过回国割民粹韭菜。

就冲这,也比某些归国学术混子强太多了。

CDT 档案卡
标题:当他们开始无事找事,当欲加之罪也为罪之时
作者:海边的西塞罗
发表日期:2024.1.8
来源:微信公众号“海边的西塞罗”
主题归类:知识分子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各位好,连日写作,有些疲劳,今天起的特别晚,还是点评个新闻吧。

有朋友让我聊聊复旦留美流浪博士孙某某的案子。这个案子在我加的一个复旦校友群里前两天确实挺引发热议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国内很多顶尖大学流行搞少年班,此次引发热议的孙博士,就是当时复旦少年班毕业的,毕业后直接拿了奖学金,公派赴美留学,在纽约城市大学布鲁克林学院读物理一路读到博士后。后来留在美国投身华尔街,年薪上百万美金,还入了美国籍,按说已经走上人生巅峰了。

img

可是之后的孙博士人生轨迹却一路下行,丢了工作不说,最终还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在纽约街头流浪了整整16年,才于近日被好事者找到,并拍摄成视频,在国内网上火了一把。

从留美神童、华尔街精英,到街头流浪汉。孙博士究竟遭遇了什么?目前能看到的说法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他丢了钱、有人说是因为他感情失败,但这些说实在的都不太足以让人信服。我看到的比较靠谱的一则在美华人的爆料,是说孙在事业成功之后沉迷上了赌博,每周都要坐飞机去赌城拉斯维加斯一掷千金。最终欠下了巨债,妻子与其离婚不说,公司也将其辞退。由此他的人生才走向了破产。

img

当然,由于此事涉及到人家的隐私,所以目前的所有说法,只是猜测而已。

但甭管怎么说吧,孙博士最终在美国混到了流浪街头。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怎样帮助这个人,对此国内网友出现了迥然相异的两种观点:

一是,既然我们当年的留美神童被残酷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蹂躏成这个样子了,那我们祖国同胞应当出手拉他一把啊!于是有人主张伸出援手,为他募捐,接他回国,让他回国内在专业上发挥余热等等。

但这种观点却又遭到了不少人的愤怒反对,很多这种愤怒是基于民族主义立场的——有人说这个孙某就是个“叛徒”“汉奸”,国家当年公费资助他出国留学,他学成之后不私回国报效,还入了美国籍,结果你看,现在混成这个熊样了吧,想回来?没门!美国人不养懒汉,凭什么让我们养!……

这番争执一度吵得好不热闹,但就跟我昨天说九边和卢克文粉丝的那番争论一样,我还是觉得这一架的有些前提条件其实就错了——争论给不给孙博士“回国”这个福利待遇的基础,是孙博士自己把回到祖国当做一种福利待遇,并且愿意回来。

可是,孙博士自己愿意回国么?

我看到的这些视频中,孙博士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直比较闪烁其词,一会儿说“祖国培养了我,我学成却没有回去,愧对祖国,没脸回去。”另一会儿又说“家中有老母健在,身体不好,回去怕老人见了伤心。”

看了这些视频以后,我觉得孙博士虽然当了多年流浪汉,但当年做神童时的那个聪明劲儿还在。

他知道,如果直接正面回答的这个问题,容易惹很多国内吃瓜群众不高兴。所以来了个“王顾左右而言他”。

但其实他的答案,早就明确给出了——想象一下,16年前,他穷困潦倒、失去工作与家庭,被迫开始流浪的时候,再怎么说,他依然是个留美博士啊!而且学的还是计算机。彼时国内正是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期,国家还推出了很多相关人才引进、回流计划。孙博士即便在美国混的再失败,回国那也是人中龙凤。这个机会过去16年中至少疫情爆发前的十多年是向着他敞开的。那他为什么不回来呢?

想来想去,可能的答案只有两种。

要么,是他觉得哪怕在美国当流浪汉,也比回国让他舒服自在。也就是“宁在美国刷盘子,也不回国考公务员”的进阶版。

要么,就是当时他所遭遇的打击或者生活波折,已经彻底毁坏了他的事业心和奋斗心,啥活儿也不想干了,就是要躺平当了流浪汉了。

考虑到第一种答案细说起来可能挫伤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我们就只分析一下第二种情况吧:

假如孙博士是在心灰意冷之下彻底躺平,才甘愿做一个纽约流浪汉的。那你把他接回祖国,对他真是个好选择么?

如果他什么都不愿意干,那他回来能干什么?IT行业大厂现在都在裁员,去高校教书他又早过了“青椒”入职的合适年龄,且现在进高校难于登天。何况孙流浪了16年,跟产业一线的相关知识早已脱节了,唯一还上手的可能只有英语。可是教培行业现在也不行了啊!俞敏洪、董宇辉都直播带货去了……

那么,想来想去,孙博士如果回国,可能唯一合适职业也就只有——学一学某些归国网红“爱国学者”,在网上以自己旅美的悲惨经历痛斥美国社会的吃人不吐骨头,发些什么“在中国生活比美国好五倍。”“在中国月入3000人民币比美国挣2000美元幸福。”

你还别说,考虑到孙博士在美国有学术履历,又有确实悲惨的生活经验,眼下又正有关注度。我觉得这条道路对他是完全敞开的,他要真想这么做,肯定比国内一批此类“网红学者”要做得好的多。至少学陈某教授,靠在国内批判美国,在美国买栋别墅,总不成问题。

img

你知道,前些年,海外的学术渣滓、学术混子中,有不少就是专营这门生意的——他们在所在国、所在领域搞的什么也不是,就摇身一变,冒充外来和尚,靠在国内互联网上把国外描绘的一团漆黑,炒民粹主义流量赚个盆满钵满。最后继续在海外过他们吃香喝辣的日子。

甚至,你都未必一定是个学者,你看现在某音上靠在海外拍挑动民粹主义情绪视频赚流量的人,不学无术的大有人在么。

更有甚者,这流量你也未必一定要回国才能赚,学连某老师来个离岸爱国,一边在日本长期“旅游”一边说日本会一批一批死人。或者来个“骂美国是工作,在美国是生活”,岂不美哉?

可是,孙博士,他居然没这么做!16年了,他宁可在纽约城市公园露宿街头,也没想起来写个文章、拍个视频、靠编几个段子做个观某网的座上宾。

这是错过了多大一个风口啊!

我觉得,若非是因为他脑筋太死,或者躺的实在太平,瞎话都懒得编了,那就只能解释为孙博士至少是个有底线的人,宁可当流浪汉,也不学某些“出口转内销”的学术渣滓、混子,恰骗情绪流量的烂钱。

如果孙博士真有此念,也堪称“君子固穷”了。

img

好吧,以上属于半开玩笑,下面说点更正经的。

很多人在这则新闻中,看出了美国社会缺乏底层兜底机制的冷血。你看《环某时报》都趁热发表了一篇文章,题曰《从“流浪博士”看美国的无家可归者》,严厉揭批了美国“消灭穷人”的丑恶现象。

不可否认,与被国人广泛嘲笑为“养懒汉”的欧洲不同,美国文化是一个喜欢赢家、鄙视输家的马克斯·韦伯所谓的“新教伦理”。

你看电影《巴顿将军》里老巴顿一开场就直言:“美国人就是一心想赢。我们最看不起那些输了还会满脸欢笑的失败者。”

是的,在美国传统文化里,你有一膀子力气,想过更好的生活,你就应该去工作、去奋斗。而社会需要优先保证每个勤奋肯干的人都得到与之相应的酬劳。所以美国不养躺平的懒汉,但同时又追求让所有肯干的人过想过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梦”。

这个思路与看到流浪汉穷死在街头,就会心生怜悯,觉得社会对他们有一份兜底责任的“欧洲梦”是有区别的。在公平与自由之间,美国人优先追求自由,而欧洲人(尤其是欧洲大陆国家)更追求公平。二者各有优势与弊端,孰优孰劣大家各自偏好使然。

而我觉得,如果真要二者择一,大多数中国人可能会更赞同美国人这个思维方式的。因为大多数中国人也和美国人一样强调个人奋斗,觉得爱拼才会赢么,躺平就活该受穷挨饿。

所以眼下借孙博士事件大肆调笑的国内网民当中,肯定有不少当初更刻薄的调笑过欧洲的“养懒汉”制度。

可如果一个人,既觉得欧洲那样的“养懒汉”不好,又嫌弃美国那种强自由、弱兜底的体系。那么他心中良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还是说,这帮人,仅仅是因为现实中美国和欧洲他们一个都去不了,所以只要能见到去了的同胞流落街头,遭灾遭难。他们就能获得一种幸灾乐祸的快感?

这样的韭菜,我觉得倒确实符合那些在海外混不下去、靠跑回来靠民粹赚流量的镰刀的胃口。

所以,再强调一遍,孙博士完全有当这种镰刀的资质,却没割这个韭菜。就凭这个,也值得赞他一个。

而我在想,如果孙博士真的回国,搞专业、教书、教英语的工作都不太好找;割流量韭菜的镰刀他又不愿当;那他能干什么呢?多半还得继续当躺平的流浪汉。

那么,同样是流浪汉,在国内当和在美国当,究竟哪个生活的更舒服一点呢?这个问题好像还真没人研究过,严重建议什么陈老师啊、张老师啊仔细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如果也得出一个什么“我们的流浪汉生活也比美国好五倍”的学术结论。那孙博士就真的能放心大胆的回国了——当然前提是,他真信了这帮“专家”的鬼话。

我估计孙博士不会,人家是躺平了,混的惨了点,但好歹没那么蠢。

而在此之前,我觉得就让孙博士继续在纽约街头飘着吧,这是人家基于自身意志的自由选择,我们无权干涉。而且听说美国复旦同学会已经给他找了房子,安排他住下了。你看他流浪了16年,靠吃救济、睡公园椅还能活下来……美国这“消灭穷人”的效率,也确实忒低了一点,远没有《环某时报》和一众“归国专家”说的那么凌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