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编者按:该文发布于2024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
@-彪形丽人孙大圣-:
今天给学生上了一节妇女节特色语文课。
昨天放学前就让学生回家准备40个女字旁的字,包括姓氏、称谓、褒义词、贬义词。班里有个男孩子在我刚说前半句的时候就在兴奋地跟身边的男生说什么,听完我说还可以选贬义词,便兴奋地:“听见了没,可以选贬义词!”
今天上课,我把黑板分成四份,让学生依次上去从自己找到的“女”字里选一个写进去。每个人都写完之后,还有孩子兴冲冲地跑上来补充。
一黑板热热闹闹地铺满,我的课开始。首先从姓氏讲起,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初,女性在社会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承担着延续子嗣、繁衍后代的任务,女性地位更为崇高。 《吕氏春秋》记载:“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姓是区别血统的标志,由女性决定的,也就是所谓“因生以为姓”。 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也是母系氏族时期产生的,《说文》:“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认为人类乃至万物都是女神女娲所造,也从侧面印证了当时女性备受尊重。
目光右移,父系氏族形成后,“女”字旁汉字有褒有贬。学生找到的贬义词有“奴”“奸”“嫉妒”“婪”“婊”等等,以“奴”为例,左边是“女” 字 ,右边是“又”(手),表示抓住了一个人。古代罪人或可以被买卖的人,才称为 “奴”,“奴”字以“女” 为旁可以看出,虽然古代被压迫的是底层的每一个老百姓,但女性是底层中的底层,压迫中的压迫。另外还有一些专门骂女性的词,比如“红颜祸水”,大家能想到谁?于是孩子们说褒姒说妲己说杨玉环,我便引用鲁迅的文章:
天下太平或还能苟安时候,所谓男子者俨然地教贞顺,说幽娴,“内言不出于阃”,“男女授受不亲”。好!都听你,外事就拜托足下罢。但是天下弄得鼎沸,暴力袭来了,足下将何以见教呢?曰:做烈妇呀!
我们从这些贬义字可以看出,古代社会将国家灭亡祸国殃民等罪名归于女性,可见女性是毫无话语权,可以被随便泼脏水的。
这时候你可能就要问啦,这不是还有很多褒义词吗?这不是夸你们女的的吗?我们来看看这些字: 娇、婉、妩、媚、娟、婧、嫣……
我每指一个字,就会让孩子们组个词,组完之后问: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几个女生很快反应过来:这些词都在夸女的柔弱温柔。
于是追问,为什么要夸这样的女性呢?
学生:这样显得男的阳刚……
所以啊!我敲着讲台说,这些词表面上在赞美女性,实际上是在要求女性。
“太狡猾了呀”,一个男生呆头呆脑地说。
接下来讲女性称谓,简单对比了“当家的”和“烧火的”,又提到鲁迅,提问上学期读了鲁迅小说的同学:“能想到鲁迅小说里有名字的女性角色吗?”他很快回答了“子君”,我又追问,剩下的女性角色还有谁? 其他同学补充“那个圆规”,其实他们还没学过鲁迅的小说,我便直接一连串说了几个“嫂”,联系学过的继承了上一任女工名字的阿长,点明一个意思:古时候女性的称谓是依傍于夫家的,是没有姓名的。这时又转头问读过《伤逝》的那个男生:“为什么只有子君有姓名?”
“因为她曾反抗。”
紧接着呈现出各国女性为妇女权益做出的漫长努力,告诉学生妇女节的由来,也就引出,“妇女”是比“女神”更光辉的称谓。
去争取现实世界里的面包吧,不要做花瓶里的姝婧嫣媚妍婉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