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CDT 档案卡
标题:有这么一个男孩,他敢为了真理去面对一些事
作者:容舆
发表日期:2024.6.14
来源:微信公众号“不器是一种态度”
主题归类:抗争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在中国,最不知所谓的群体也许是教师群体了。我这样说不是针对哪位老师——现实生活中我的很多朋友都是老师——我想批评的是整个群体和让这个群体所以成为群体的体系。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不像交警和城管,只需掌握简单的武艺就足够对付商贩和电动车了;也不像医生,治好治不好病能看到显性的结果。考试分数也许是显性的,但从育人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说明分数与将来的健康人格有联系。教育首在育人,即培养独立的人和独立的人格。很遗憾,在我们这里,普遍的情况是育人只停留在教学口号上,就像其它所有的口号一样,非但不打算实现口号内容,往往还反其道而行之,处处要求学生顺服,将独立人格视为大忌。

2023年11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一位姓韩的六年级学生发视频吐槽学校食堂饭菜,并称其在学校门口针对食堂问题“喊话”后,老师和教导主任把他喊到教导处做思想教育,教育内容大约是:萝卜发芽了不要紧,你吃土豆啊……你这样就是在抹黑你的学校,在否认那些食堂阿姨的劳动……

在我们这里,批评基本上等于抹黑。抹黑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外国人抹黑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思想教育鞭长莫及,只好加以谴责,如果影响不大的话还可以选择默不作声;第二种是非外国人抹黑,这时思想教育就会发挥其无往不利的功用。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反抹黑教育有个让你无法不接受的前提:“你的”。以上面学校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为例,该前提就是“你的学校”。这种反抹黑教育的高明之处是,你无法否认学校是你的,不然你为何在这里上学呢?就像你无法否认国家是每个国民的,不然你为何生活在这里呢?至于你的学校为何要给你吃苍蝇,这是一个玄学话题,一般情况下学校是我们大家的不是你一个人的,只有发现你需要接受思想教育的时候它才是你的。同样的玄妙逻辑放大到更大的层面一样有效,比如总有人理直气壮地质问我:你为什么要抹黑自己的国家?这时我会回答,我的确想把黑抹掉一些。把质问的人气得半死。

关于韩同学发网络视频批评学校食堂的事,学校一位倪姓老师跟记者说:“我们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韩同学也对学校的处理表示认可。”同时表示,“学校尊重学生,没有公开批评他,而是私下引导。”

从这位倪老师的话中不难看出,学校食堂确实有问题,否则就没必要“处理”了,但韩同学将问题发到网上则是更大的问题,学校本该公开批评他,只是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才转而私下引导。公共问题而私下引导,是出于对个体的尊重?还是担心事情发酵?熟悉这里逻辑的朋友们想必心里都有答案。

我们这里有个特色现象,私人话题常被一览无余地展现给公众,比如明星的个人生活,公共话题却遮遮掩掩。尤为特色的是,每当后者需要暗度陈仓,前者就出来明修栈道,导致社会时刻处在一种“兵者诡道也”的气氛之中。

倪老师说,韩同学在网络上的表现与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差异很大。在学校,他表现正常且上进,但在网络上则显得消极和激进。以我的人生经验判断,正常和上进是听话的意思,消极是说真话的意思,激进是不听话和批评的意思。仍以这件事为例,韩同学曝光学校食堂问题是说真话的,因此也是消极的;不听学校的话并且嘲讽学校的“思想教育”内容,毫无主人翁精神等等自然该归于激进。

但是学校有办法让你听话,网传的另一个视频中,疑是韩同学的父亲老韩被领导约谈了,老韩转而给儿子施压,要求他删掉视频,以后不要发这些东西了……这样对你不利,领导跟我关系蛮好的……

在跟父亲的激烈争论中,小韩说了一句绝大多数国人不会说的话:人是自由的。还有一个视频中,小韩说:我现在拍摄视频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有这么一个男孩,他敢为了真理去面对一些事情。【笔者借用这句话作为本文标题】

这个孩子让我汗颜。跟朋友们聊天时,我常说一句话:有些事如果我们这代人无法完成,责任就会转移给下一代。我希望我的话不要应验。老韩跟大多数成年人一样,知道哪些事对自己的孩子“不利”,为了孩子的将来,很难说他的话没道理。可是,你、我和无数个为了孩子的老韩,正在把担子搁在孩子们肩上。

看到这么小的孩子利用公共空间争取自己的权利,除了敬佩,我不知道该欣慰还是悲伤。我知道的是:醒来,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老师和教导主任挡不住它的到来,其他东西也挡不住。

202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