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英杰 | 评论(0) | 标签:所见所闻

(图文并视频版请移步这里: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e001a0100l1kn.html)

——

单位组织旅游,有一条线路是庐山。忽然,动了前往拜谒陈寅恪夫妇墓的念头。记得前两年才得知陈寅恪先生的骨灰最终安放在庐山,那时也才知道,陈氏后人最早有意将陈寅恪夫妇葬在杭州西湖边其父陈三立坟茔边而未果。于是,这趟旅行在还未成行之前,已悄然变成了我的朝圣之旅。

关于陈寅恪夫妇归葬庐山的来龙去脉,可见张求会先生的《陈寅恪、唐筼骨灰安葬侧记》,讲得十分清楚。(1)有关陈寅恪先生的生平事迹,坊间书籍已多,而关于义宁陈氏家族也可参加张求会的《陈寅恪的家族史》。(2)特别是由陈寅恪三位女公子撰写的回忆录《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3)最近已经出版,有兴趣者可购买阅读。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于2010年8月12日下午动身乘火车前往庐山,坐的是下午的普快,次日凌晨6点多到达庐山。在车上时,就旅行线路与导游颇费了一番口舌。不过,接待我们的地陪倒是知道陈寅恪的墓地在植物园,并称就“恪”字怎么念(她念que)还查过字典。(4)后来我们达成一致,当团队游览含鄱口时,我自己去植物园,然后约定时间和大家在停车场会合。虽然当时尚不知道具体该怎么走,但我也已决定绝不迁就旅行社,毕竟这是我来庐山的主要目的。

说来有趣,在车上和导游谈到陈寅恪墓时,边上的同事大多茫然,有的即便知道这个人,也并无兴致一同前往。更有甚者,当我大致浏览了庐山可供游览的景点,发现旅行社设计的线路竟然没有包括蒋介石、宋美龄住过的“美庐”。来了庐山,却连蒋、毛都住过的“美庐”都不去参观一下,也不知道这趟来庐山贵干。(后来在我建议下,旅行社增加了这个景点, 25元门票自理)

不到8点,我们到达前往含鄱口的停车场。从停车场走到中科院庐山植物园,大概也就五六分钟的光景。我在植物园门口和大伙分道扬镳,他们去含鄱口,我自行前往探寻墓地。此前听说,陈氏墓地颇难找,包括贺卫方教授,庐山游了个遍都还不知道陈墓就在这里,直到最后一天临离开前才得知并前往拜谒。(5)还看到有些人已经来到植物园,可询问工作人员陈墓在哪里,却也无从获知。这让人觉得,陈墓在庐山简直是一个神秘所在,躲在深山老林里,外人无从窥视。

不过由于事前查过资料,知道墓地就三老墓(即庐山植物园的创办人胡先骕、陈封怀、秦仁昌三人之墓)附近,所以一进园我即向人打听三老墓所在,而没有直接询问陈寅恪墓在哪。进入植物园,立即感觉这里别有洞天,与庐山其他景观有所不同。我不懂植物学,只觉得这里花木繁盛、景色别致,大概是所种植物与园外有所区别吧。那时辰,到园里游玩的人并不多,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路旁或树林里忙碌。一条水泥路通往前面,到不远处有一分岔路口,然后就隐藏在视线以外了。

顺着水泥路,我走到分岔路口,依照工作人员的指引,拐往左手边的马路。在路旁,我见到了颇有意思的一幕:只见路边竖立一块石头,上书“毛泽东主席与植物园职工交谈处”,并嵌入一幅现场照片。当今某些地方热衷于把领导人用粉笔写过的黑板、在食堂吃饭的座位当宝贝疙瘩一样保护起来,原来却是大有渊源啊。

沿着这条路走10分钟不到,便来到了一幢老建筑面前。这是植物园的办公楼了。其实到了这里,已经离陈寅恪夫妇安眠之处不远。顺着办公楼边上继续往前走,可看到一个牌子写着“参观游览往这里走”(大意),另一侧路口则有更详细的路牌指引,上面分别标示“三老墓”及“陈寅恪、唐篔夫妇安息处”(“篔”字用的是简体字书写)。如果按照以前来过的人所说,这个牌子应该是不久前才添加上去的。

沿着路牌指示下台阶不到30米,可以看到另一个路牌,但这个牌子上面却又不见陈墓的指示牌,所以当时我就继续往前走了。直到走有点远了,才觉得可能不对,于是又询问了工作人员。那位女工作人员很热情,告诉我就在刚才那个路口,而且说明陈寅恪墓就在三老墓前面的坡上。当我转回这个路口,才发现路牌边上还有一个路牌,这个路牌上却是有相关指示。所以,到这里的话一定要细心留意。实在不行,在这个路牌的正对面还有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天绘”二字,认准这个,应该就不难找。

从这个路口拐进去,经过一间温室花房,走大概30米左右,就能够看到一道木头山门。迈过山门,路旁树立着一块石头,上书“景寅山”。这个小山岗之所以称作“景寅山”,就是为了纪念陈寅恪先生,便于后人瞻仰墓地而命名的。一过此碑,应该说便进入了墓区。

沿着山坡上行,还可看到左边新立一块石碑,上书“陈寅恪墓”。从这块石碑可见,陈寅恪墓不过是庐山风景区的文保单位,可能连区级文保单位都不算。但这块石碑也明确表明一点,即陈寅恪归葬庐山,终于受到了正式的认可。此前,由于有规定庐山不能出现新的墓葬,所以陈寅恪夫妇墓地巧妙地写成了“陈寅恪、唐篔夫妇永眠于此”,而并不以墓地称。

由此石碑再往前走10米左右,可看到左侧路边堆放着几块大石,上面有书法笔迹。这里,就是备受寂寞而又令人敬仰的陈寅恪夫妇墓地之所在了。

行文至此,关于如何找到陈寅恪夫妇墓地,相信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似乎也有人是从三老墓那边走过来,说是很难找。我没有走过,也许那边没有什么指示牌吧。不过,只要记住找三老墓,一定就能够找到这里。这是想来这里拜谒的人所应记住的。

据悉,植物园在事先征得陈氏姐妹同意后,于2003年4月30日选择吉时良辰将陈寅恪夫妇骨灰入土。2003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十七日),即陈寅恪先生诞辰113周年这一天,陈氏姐妹在家人陪同下,出席了植物园为此举行的墓碑揭幕仪式。至此,陈寅恪夫妇的骨灰几经周折,牵动四方,终于在他的老家江西,在陈寅恪于1929年购下松门别墅迎奉老父的所在——庐山入土为安了。

这一方净土,在以后的岁月里必将不断为人们所提起,成为崇奉思想自由的后人所瞻仰的一块圣地。陈寅恪之于庐山,并非名山为名家增光,而是这位大师为庐山增添了新的光彩。

当我走近陈寅恪夫妇墓地,不由有些激动,又有些恍惚。站在墓前,我静了下心,整理了一下衣服,毕恭毕敬地朝着墓地鞠了三躬。年轻时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那一幕,恍如就在眼前。十年前在北京颐和园寻访王国维先生落水处的心情,好像和此刻一模一样。大师风范,高山仰止;大师精神,垂范后世。后生小子,惟有鞠躬如也,膜拜而已。

稍觉悲哀,就连这样的大师,似乎也不受当下人们所敬仰。抑或,敬虽有之,尔后远之矣。站立在这里,耳旁不断传来鸟鸣声,以及不远处人们的谈笑、嬉闹声。可抬眼所及,居然连一个人影也没有。也罢,这也算是闹中取静。无关人等,还是少来打搅大师的清净吧。

陈寅恪夫妇墓地左侧石头上的碑文为黄永玉先生所撰,上书“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落款为“后学湘人黄永玉敬书”。这是陈寅恪先生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乃为王国维先生所撰挽词中的一句。顺便提一句,王国维纪念碑在清华大学,碑文为陈寅恪所撰,碑式为梁思成所拟,林志均书丹,马衡篆额。“来世不可知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三光。”这段话原为陈寅恪对王国维的评价,如今又成了后人对先生的盖棺之论。这也可以说是文脉不断,精神不绝了。相信陈寅恪先生的学术、思想不会就此成为绝响。

墓地左侧石碑上书:“陈寅恪、唐篔夫妇永眠于此”。墓碑背面还有石刻,上面写着:“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庐山植物园敬立。”落款时间为公元二00三年六月十六日。

祭拜完陈寅恪夫妇后,我拿起手机拍照。值此时节,墓地一片郁郁葱葱,黄色的菊花以及不知名的野花争相盛开,顺着墓地抬眼望去,视野开阔,远山在前,并有一颗松树孤独地耸立于眼前,仿佛就是先生的一生写照。此乃人间仙境也,先生于此处安眠,适得其所。

拍完照,忽然也想在此留影。可是环顾周围,无一人走过。于是便在四周徘徊,抽着烟,等候游客经过。结果等了十几分钟也没人来,只好走下台阶前往十几米之遥的三老墓。在三老墓前,我亦毕恭毕敬地鞠躬三次,以表敬仰之情。

三老中的陈封怀先生,乃陈寅恪的亲侄子。陈封怀生于1900年,1993年病逝于广州,生前为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他是国内著名植物园专家、植物学家,也是中科院庐山植物园的创始人之一。其父陈衡恪(师曾)为陈三立长子,是鼎鼎有名的大画家。陈衡恪于1923年8月27日在南京逝世,二年后遗体安葬于杭州西湖牌坊山其母墓侧。陈三立逝世后也归葬于此。所以,杭州也可以说是陈家的祖墓所在,是陈家人安放灵柩、骨灰的最好去处。惜乎西湖青山不再有幸迎葬大师,诚为一大憾事。

这时候,还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插曲。当我拜谒完三老墓,踏着台阶走回陈寅恪墓时,看到不远处有一少妇牵着一个六七岁模样的男孩朝这边走来,我连忙迎了上去,举手招呼:“麻烦你,能不能帮我照张相。”不料这名少妇看了我一眼,拉着儿子立即转身快步离开,嘴里嘀咕着什么。看样子她是走错路,又或者认为我是什么坏人了。我呆站在那里,百思不得其解。

又过了大概十来分钟,从三老墓这边走来六个人,应该是两对夫妇和两个小男孩。这次我学乖了,不仅走下台阶和他们打招呼,请他们帮我照相,而且还指着陈寅恪墓说:“那个墓葬的人比这里的有名多了,是个大学问家、大教授,等会儿让你们小孩也在那拍张照,学习成绩一定很好,以后考清华、北大。”听了这话,其中一名男子的半信半疑地朝那儿望了一眼,跟着我走上台阶。当他帮我拍照时,我又一边鼓吹着陈寅恪先生的生平事迹。这名男子帮我拍完照后,果真叫儿子、老婆和其他人上前来拍照留影。目送他们离开,我不由苦笑,转而又觉得这一切似乎也很正常。寂寞,原本就是大师们的宿命。

我前后在陈寅恪夫妇墓地前呆了近一个小时,这才缓步离开,走出植物园和旅行团会合。至此,我的庐山之旅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结束了。颇有些遗憾,这趟旅行没有前往松门别墅瞻仰陈三立故居。后来听说,这处故居就在月照松林景点附近,想来也不会太难找。

还应提一笔,去年8月初,“义宁陈氏后裔庐山之旅文化交流活动”在庐山举行,陈氏后裔14户家庭55人,从全国各地齐集庐山,期间在陈寅恪夫妇墓前举行了祭奠活动。庐山不仅掩埋了陈寅恪夫妇、陈封怀先生等人的遗骨,在某种意义上也保存和延续了义宁陈氏的人文精神。于青山绿树中,这一精神传统必将远播四方,延绵不绝。

2010年8月17日 凌晨

(1)《陈寅恪、唐筼骨灰安葬侧记》

http://book.ifeng.com/special/chenyinque/list/200912/1202_8759_1459388.shtml

(2)《陈寅恪的家族史》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417640.html

(3)《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卓越购买地址

(4)关于“恪”字的读法,可参见清华大学教授黄延复的《陈寅恪先生怎样读自己的名字?》;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5803e010005ih.html

以及《关于陈寅恪名字读音几点新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5803e01000al9.html

(5)《拜谒陈寅恪墓》(贺卫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6632001000ax4.html

魏英杰的最新更新:
  • 他们的父母亲 / 2010-08-16 11:52 / 评论数(2)
  • 宽带不宽心,费钱又闹心 / 2010-08-12 12:07 / 评论数(9)
  • 限价房政策对谁最有利 / 2010-08-11 18:18 / 评论数(3)
  • 航班延误总有理,什么思维在作祟 / 2010-08-10 14:15 / 评论数(2)
  • 那些拜倒在偶像脚下的偶像们 / 2010-08-07 12:00 / 评论数(7)
  •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