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特面目
作者:刘植荣
在国外很多文化里,“故乡”就是“母亲城”、“母亲土地”的意思。如果无法辨认自己成长的城市,也就相当于忘记了母亲的面庞。这不但中断了文化血脉的传承,也是情感上的撕裂,就像我们记不起祖宗,或将来我们的子孙记不起我们,这正如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克梅所讲:“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庞和城市的面貌。”
英国国际古迹及遗址理事会主席伯纳德·费尔顿说:保护城市风貌,就是保护一些古建筑以及其周边的环境,因为“它具有建筑、美学、历史、记录、考古学、经济、社会甚至是政治和精神或象征性的价值”。
在欧洲乘飞机,从舷窗向下望去,有时很容易辨别出飞机飞越的是哪座城市,因为欧洲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屋顶的式样和颜色都有规定,而且几百年、上千年保持不变。
下面,我们就看看外国是如何保护老建筑的。
法国很早就有法律规范城市建筑。1374年,查理五世国王(1364-1380在位)发布的法令甚至连厕所建设都进行规定,规定巴黎市和近郊区所有家庭住户都要设置足够其全家使用的厕所,以确保巴黎城市的公共卫生。说起立法建厕所,法国历史上还有一段趣事。路易九世国王(即圣路易,1226-1270在位)早晨起来在巴黎街道上散步,临街的楼上一桶屎尿泼了下来,正好浇在国王的头上。国王打发陪同问个究竟,原来是个大学生早晨起来读书,清理马桶。国王听后,非但没生气,反而重奖了这位青年,说他早起勤奋学习,是青年人的楷模,应该得到奖赏。
1913年,法国出台了《历史建筑保护法》,使巴黎105平方公里的古城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在保护区内变动或新建任何建筑,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并要多次征求公众意见。
现在的巴黎老城在拿破仑时代就规划好了,基本上是4-5层的建筑。1667年,巴黎的建筑最高限度为15.6米,20世纪60年代将建筑的限高提高到31米。提高限高后,导致城市建筑密度增加,交通流量大增,出现了交通拥堵,遭到公众的批评。1977年,巴黎建筑限高降到25米,环线地区(巴黎老城以外的地区)为31米。
为了保护巴黎老城,巴黎的城市发展不是在老区基础上的扩大,而是建卫星城,防止巴黎市区交通拥挤,破坏老建筑的和谐。巴黎的现代建筑和高层建筑集中建在巴黎新区(拉德芳斯)。
法国有一批国家建筑规划师,在城市景观遗产保护区内的一切建筑的建设、改建、维修、拆除都要经过他们批准,甚至种树、伐树也要经过他们批准。市长必须听规划师的意见,当然,市长如认为规划师的意见不合理,可以向上一级政府申诉。国家建筑规划师和市政部门通过的建筑计划,还要在社会上广泛征求民意,遭到多数民众反对的建筑计划必须撤销或重新规划,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1961年,法国铁路公司想把建于1898年的巴黎奥赛火车站拆除,在原址上建豪华酒店。此计划遭到多数民众的反对,法国文化部撤销了法国铁路公司的重建许可,根据民意把奥赛火车站列为历史建筑予以保护。1985年,奥赛火车站又被改建成“欧洲最美的博物馆”。
世界遗产名录里意大利的文化遗产最多,这要归功于意大利古人先贤的文物保护意识。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就开始对古罗马和中世纪的建筑进行保护,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意大利还创立了建筑遗产保护理论。
意大利的历史名城相当多,罗马、庞贝、比萨、佛罗伦萨、拿波里、斯普莱托、锡耶纳等城市,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不少城市是作为整体进行保护的。
罗马古城始建于公元前753年,由18公里古城墙围合,共有7000幢建筑。罗马古城区把现代交通限制在古城之外,没有高架、高速道路,主要发展地铁。
意大利很多古城不允许建高层建筑,一般都是3-5层古典艺术雕刻建筑,而且多数古城的屋顶瓦片颜色是红色的。
为了保护城市的整体风貌,意大利法律规定建筑物外部结构属于政府,任何房屋开发商和商店经营者、居民,所购买的只是房子内部的使用权,但不拥有对建筑物整体改造的权力。对房子的维修也要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
前段时间,美国有条很有趣的新闻,说的是二战期间的一封信,当时卡在邮筒里,一直未被发现,最近被发现后才投递,居然按信封上的地址,准确无误地投递给收信人。
不少中国人看到这则消息认为这太不可思议了,70多年的时间,地址竟没有变化,要是在中国,房子估计都翻盖了几茬了。
美国虽然是个新兴的移民国家,但仍重视对老建筑的保护。1916年通过的《文物法》就有对老建筑的保护条款。从1933年开始,美国建立起了“历史文化遗产”登记制度,受保护的老建筑包括:具有国家历史性的标志建筑,有历史意义的地区、遗址、建筑物,军事设施、军营、战场遗址,美国历史上伟人的住所、雕塑等。目前,美国登记在册的历史文化遗址有8万多处,有500个历史文化遗产是作为整个小区或城镇完整保护。
在美国,如果是私人财产被列入历史文化遗产,则个人仅有该建筑的使用权,产权收归政府,不但不得改变建筑的面貌,还必须按政府的要求对其进行维护。美国鼓励居民保留老建筑,对1936年以前建造的建筑,不管其是否被登记到历史文化遗产名录,均给予10%的减税优惠。
纽约市的宾夕法尼亚中央车站是私人财产,有百年历史,纽约市议会决定把它划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起来,而此时车站的主人准备对老车站进行扩建。车站主人觉得那是自己的房子,想怎么改建就怎么改建,就把纽约市政府告上了法庭,官司一直打到联邦最高法院也没打赢。
英国已故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英国政治家对保护历史建筑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1877年,英国就出现了民间历史建筑保护协会。1882年,英国制定了《古迹保护法案》,规定无人居住的古建筑由国家购买进行保护。1890年,进一步把受保护的历史建筑扩大到住宅、庄园等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895年,英国还创建了慈善机构“国家信托”,其目的是永久拥有和保护自然景观和古迹。目前,国家信托有350万会员,它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会费、捐赠、遗赠以及各种经营收入,它保护着349座历史建筑,所有这些受保护的建筑均对公众开放。
1932年制定的《城乡规划法案》把古迹四周500米的范围划为保护区。1967年颁布的《城市设施法案》提出建立保护区,不仅保护历史建筑,连其周围的地貌和人文环境也要保护。巴思、奇切斯特、切斯特和约克四座古城则全城被列为保护对象。
根据1969年颁布的《住宅法》,政府对居民老住宅的修缮担负50% 的费用,从1974年12月开始,又将资助比例提高到75%。历史建筑的产权人去世后,如果捐赠给信托基金或其他文物保护单位或个人,并保证对公众开放,则免交遗产税。
根据1993年《国家彩票法案》,英国还将彩票收入的一定比例分配给国家文物基金,在2007-2008财年,文物基金从彩票收入中获得了2亿英镑。
1918年,日本公布了《古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护法》。1950年,日本出台的《文化遗产保护法》把文化遗产保护分为有形遗产、无形遗产、民俗遗产、名胜古迹、文化景观和传统建筑六大类。1960年,日本还颁布了《保护古都历史风貌特别措施》,并于1971年出台了《关于古都历史风土保存的特别措施》。1994年,日本耗资23亿日元征用“历史风貌特别保护区”内的土地,1995年再次出资24.5亿日元征用土地,并为历史风貌特别保护区配置相关设施。
日本各政府部门协调合作保护历史建筑。例如,建设省负责执行《古都保护法》、国土厅负责执行《传统文化都市环境整备工作条例》。除了中央政府列名要保护的历史建筑外,各级地方政府也可立法保护本地区的历史建筑。
由于日本老住宅区不允许拓宽街道,并限制车辆通行,这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为弥补居民损失的便利,政府对居住在老住宅的居民给予各种补贴,鼓励居民留在老住宅里,防止人去房空,使老住宅得不到看护和及时修缮。
二战期间,柏林、法兰克福等老城90%的建筑被炸毁。战后,德国对没有被炸毁的建筑则作为历史文物按原貌进行保护。
《联邦建筑法》规定,在编制建筑规划时,必须保护和维护具有历史、艺术和建筑价值的纪念物、街区和公共空间。古教堂、古住宅、古工厂、独一无二的建筑、著名建筑师设计的建筑、公认美的建筑都被列为保护对象。
1977年出台的《住宅改善法》规定,对老住宅的修缮,政府支付一部分费用。由于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对老建筑的保护主要由各州政府实施。另外,州下面的地方政府,也都有自己的老建筑保护措施。
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的“黑门”建于公元186-200年。1028年,希腊修道士西蒙恩隐居在“黑门”,1035年西蒙恩去世后,“黑门”被改建成教堂。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来到特里尔,下令将“黑门”恢复到原来的样子。1986年,“黑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的“黑门”就是拿破仑时代的样子,没有任何改变。“黑门”的黑色是因为空气污染和过往汽车的尾气腐蚀黑的。为了防止汽车尾气继续腐蚀“黑门”,现在“黑门”下已禁止车辆通行。
保存好老建筑,早在几十年前就达成了国际共识。
1933年,第四届国际现代建筑大会在希腊雅典举行,大会通过的《雅典宪章》提出,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
1956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德里大会决议,于1959年在意大利的罗马成立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恢复研究中心,截止到2012年7月,该中心有132个会员国,中国也于2000年6月14日加入该中心。
1964年5月31日,第二届国际历史建筑师和专家会议在意大利里威尼斯通过了《威尼斯宪章》,强调要保护的历史建筑不仅包括建筑本身,还包括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发展或某种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环境,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既要当作历史见证物,也要当作艺术品来保护,务必要使它传之永久。根据《威尼斯宪章》精神,1965年成立了国际历史古迹委员会,目前,该委员会拥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10多个国家委员会。
1976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历史地段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明确“历史地段”包括“史前遗址、历史城镇、老城区、老村庄、老村落以及相似的古迹群”等更为广泛的内容。
1977年12月12日,建筑师及城市规划师国际会议在秘鲁通过的《马丘比丘宪章》,把受保护建筑的范围扩大到“设计优秀的当代建筑”,因为当代建筑过若干年后就成了历史建筑,对一些优秀和有特殊意义的现代建筑进行保护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八届全体大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通过了《华盛顿宪章》,重申历史地段为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街区,包括老城区或其他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新建道路不得穿过历史城镇或城区,保护历史城镇免受自然灾害、污染和噪音的危害。
中国:建筑寿命仅有30年
我一个在北京做导游的朋友曾对我说,一次带法国团,看了故宫、长城等耳熟能详的旅游景点后,法国人不满意,说这不是北京,在他们的印象里,应该在北京能看到《骆驼祥子》、《茶馆》里描写的风貌。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可在中国很多城市已经很难发现古文化的痕迹,城市变化之快让人目不暇接,外出的人如果十几年回一次家乡,甚至很难找到回家的路。
根据我国建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建筑的平均寿命仅为25-30年。而很多国家的建筑寿命,要比我们的长得多,如英国为132年,美国为74年。在国外,老建筑是文明的标志,欧洲百年以上老建筑比比皆是,很多建筑在显眼的位置标注建造年代,他们像保护母亲的面庞一样保护老建筑,因为这些建筑与居民朝夕相处久了,就有了灵性,不但具有使用价值,也产生了情感价值和文化价值。
中国不少城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毁坏了不少老建筑,甚至为了眼前利益“强拆”了不少列入文物保护名录的历史建筑,这种“败家子”行为必须叫停,不然,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就永远找不到自己的故乡,回忆不起“母亲的面庞”。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