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处世哲学里面,“好死不如赖活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但这个原则操作起来往往会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大多数面临“好死”还是“赖活”这种重大抉择的年代,都是洒满血泪的年代,普通人的生存空间极其逼仄,往往是既不能好死,又没法赖活。这里我先讲两个故事,两个山东籍普通军官的血泪人生。
先说快意恩仇的叛徒的故事。
姜华亭是1956年入藏的解放军一个底层炮兵军官。单从个人的履历来看,说他又红又专没有丝毫疑问。念过书,17岁开始就在山东莱阳老家参加八路军下属的儿童团闹革命,抗战后加入解放军,一路屡立战功,1948年作为后备干部被送入军政大学学习,其后先后保送东北炮兵高级学校、沈阳东大营高级炮校学习,专攻炮兵。既有实战经验,又有专业素质,这么一个天生的专政工具,自己家里却首先遭遇了专政。
姜华亭的父亲解放前是负责征粮的,国共内战双方打得不可开交,共产党撤退的时候命令他隐瞒粮食。但后来国民党攻占莱阳,老姜头觉得瞒不住,就把这批粮食交给了国民党。结果后来共产党杀回来,秋后算账,召开批斗大会,抽掉老姜头两根肋骨,活活给打死了。
姜华亭在前线流血卖命,老爸却在后方被专政。更要命的是,这事由于地方上的刻意隐瞒,姜华亭是四年后才从亲戚口中得知。个中悲愤,可想而知。姜华亭毕竟是在旧学堂念过书的人,传统人伦理念尚未泯灭,悲愤难平,但也只能隐忍不发。当时西藏形势日趋紧张,噶厦政府与解放军之间剑拔弩张,开战在即。姜华亭有心思变,主动报名入藏。
1958年,反右之风刮到了部队。在之前的大鸣大放中憋不住,提了很多意见的姜华亭面临被批斗的困境。加上他和当地藏族姑娘的私通被人抓住把柄,结局已经可以看见。当年3月,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以演习之名擅自调动部队,自己则化妆单独出逃,投奔藏军。当时的藏军还未公开决裂,所以不敢收留他,把他辗转送到一支叫做“四水六岗卫教军”的叛军手里。
四水六岗是藏区的泛指,这只叛军其实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康巴游击队。这只游击队虽然得到了美帝和噶厦政府的支持,但多数是地方武装牧民的临时纠合,不仅没有正规的建制,连最基本的军事训练都没有,很多队员连怎么瞄准都不会。虽然康巴人历来以强悍著称,但这种水平的乌合之众,要和解放军对抗,那无异于以卵击石。
这个时候,姜华亭的军事才华才得以真正的爆发。他从最基本的拆解枪械、战术动作、练习发炮教起,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康巴游击队脱胎换骨,从一堆乌合之众迅速转变为学会了夜战、近战、以少打多、打了就跑等游击战术素养的半职业军队。叛军司令用人不疑,给予了他极大的信任,任命他为前敌总参谋。事实上的战术策划都出自于他。
虽然在人数和武器上都出于明显劣势,但由于姜华亭深谙解放军常用围点打援、穿插迂回、分割包围等战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利用解放军轻敌的心理,数次重创清剿部队。
特别是1958年9月,姜华亭经过精心策划,以少击多,带领500余人在山南尼木宗伏击了解放军两个团2000余人。他的奇袭战术打得解放军晕头转向,在不知道叛军有多少人的情况下被各个击破,包括团参谋在内战死的270余人。这也是解放军在藏区作战中最严重的一次损失。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事后说:“十八军……从未有在尼木宗拿三倍以上兵力,还打败仗的事情,关于这次损失,将何以向中央报告?”
为了捉拿这名叛徒,解放军悬赏四万银元。这个价格几乎是天价。姜华亭的价值居然是在悬赏中才体现出来,不知道他是不是会有大仇得报的快感。
康巴游击队失败后,多数骨干得以冲破重重包围,成功出逃印度,事实上也是来自于姜华亭的谋划。解放军的每一步部署,几乎都被他提前识破。姜华亭出逃后,在印度南部门索市生活了20多年,最终于1987年病逝。可算得上善终。
再说忍辱偷生的模范的故事。
郭兴福是一名步兵连长。死后得到的荣誉非常高,被官方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他发明的“郭兴福教学法”,至今都是解放军军事教学的样板。
这个模范也是山东人,前半生的人生轨迹和老乡姜华亭高度类似。14岁就参军打仗,1948年在济南投诚共军,参加过淮海、渡江、淞沪、漳厦战役,因为作战勇敢,火线入党,建国后被保送入军校学习。之后在南京军区担任连级干部。这个人非常敬业,自己刻苦钻研,摸索出了一套贴近实战的军事训练方法,所带领的部队军事素养明显高人一头。
因为有在国民党服役的经历,郭兴福这种有所谓“历史污点”的人纵有天大本事,在讲究出身的共军中其实是希望不大的。但1963年的一场军事比武却出人意外的捧红了他。他率领的部队因为战术严谨,动作规范,一举在比武中脱颖而出,官方随即以“郭兴福教学法”命名了他的训练方式,并在全军中推广,他的人生貌似得以逆转。
但幸福来得有多快,消失得就有多块,一手捧红他的大将罗瑞卿在之后的政治运动中失势,被斗得极其凄惨。失去了靠山的郭兴福不懂得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拒绝揭发自己的恩人,结果可想而知,被打入罗瑞卿的死党一伙,从神坛重重跌落,天天被游街。
这个职业军人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什么退路。和姜华亭不同的是,他想到的不是反抗,而是死。而且是拉上全家一起死。
1967年1月30日午夜,郭兴福和妻子商量之后,在家里勒毙了3个无辜可爱的孩子,其中最小的儿子刚刚一岁;然后割断了妻子李淑珍静脉血管;然后,自己试图通电自杀,但屡屡不成,随即又朝自己砍了十几刀……
可是命运就是喜欢嘲弄悲剧。就这样,他的三个孩子死了,两夫妻却没死成,被人发现后抢救了过来。罪上加罪,被判处死缓,后改为20年徒刑。坐牢9年之后,已经是满身伤残的他才赶上平反,但这个时候,这个曾经的全军尖兵,连话都说不了了。
1985年,年仅55岁的郭兴福遭遇车祸身亡。留下老伴幸存至今。
说实话,这两个军人的故事让我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同样是历经坎坷,前者虽然处处是骂名,所谓的负能量,但读起来让人莫名轻快。而后者,每一处貌似伟光正的正能量。但只要你想想那3个被自己的父亲亲手杀死的孩子,想想那个血肉模糊的模范,你很可能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常人读历史,往往会有一些既定的人设和立场。但实际上历史的复杂性往往就在于,是非曲直,往往只有当事人感触最深。历史评价和地位也会因人、因时而异,盖棺定论,为时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人,在面对国家名义的不公的时候,争取个体的自由和独立,才是最大的正义。因为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只有遗憾和血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