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清华和北大是世界一流大学,不仅因为清华和北大的本科是全中国高考生的梦想,更因为它们在国际大学排名里多年来在前50名。今年6月,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了2020版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已经高居世界大学第16名,北大高居第22名

2020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

全世界的大学有几万所大学(有统计说共4.5万所大学)。在我的心目中,能排名前50名(甚至前100名、前200名)的大学已经是世界一流了。前20名的大学必须是世界超一流大学

这两天网上的热点之一是,中国“双一流”专家评议会刚刚得出的结论是:清华大学全面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以下是清华大学网站上的新闻截图:

大家看一下评议组成员构成,后文中会谈到构成问题

清华是世界一流大学本来就是一个事实,中国专家们的此轮认定看上去多此一举。但网上骂声不断,争议出在哪里呢?

我感觉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教育的浮夸之风和学术不端现象太严重。二是官本位的中国大学与国际大学还是有本质差异。三是“国际一流”这个概念的模糊性。

先说浮夸。除了清华和北大这两个公认的世界一流、中国的超一流的大学之外,中国还有40所大学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有95所大学在争创世界一流学科。请看下图并细读评议结果:

上图中有26所大学已经公布了评议结果,几乎无一例外地实现了世界一流的目标。评议组的专家们的确辛苦了,评语中采用了各种细微变化,充满了中国式公文的圆滑。比如对中国人民大学的评语“整体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这到底是进了还是没有进?整体进入了,是不是还有一条腿在外面呢?对兰州大学的评语是“高质量地完成了双一流建设目标任务”,那到底是不是已经双一流了呢?

对中国农业大学的是最细致的:农业学科等相关领域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为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流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把一流方向确定在农业领域,再加上“中国特色”,我觉得这个评议结果倒是靠谱,世界上农业特色的名校的确不多。

有些争创世界一流的大学本身水分就很大,其中相当一部分大学是北京中学名校的学生看不上的。它们在国际上的排名都是200名开外,毫无世界一流的竞争力可言。北京师范大学今年QS排名才第277位。如果这42所中国大学的全球排名都能进入前100名,中国真就是世界教育强国了。

中国大学的浮夸的另一表现是学术不端现象严重。这方面的报道实在太多了,院士造假的新闻报道也屡见不鲜,很难让人相信中国大学的真实科研水平。

再说官本位。中国的这些双一流大学绝大部分是副部级单位,是一个官场。大学去行政化喊了很多年,但一直是一个伪命题。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才是大学发展的基础,现在却成为中国大学与国际名牌大学之间的本质区别了。

大学之,在于它的包容性、多样性和信息流通的自由,这也是产生创新力的前提。如果连查阅学术资料都需要翻墙,这大学怎么能大起来?

这个话题不便展开就不展开了。

最后说国际一流的认定标准和该谁来评,总不应该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吧。

2015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如下推进目标:

——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但方案中并没有明确“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更没有一个进入全球大学排名榜的要求,也没有日本人对每年都要获得诺贝尔奖的追求。这个方案中提出了五个建设任务:

1、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2、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5、着力推进成果转化。

方案中还提出了五项改革任务:

1、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

2、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3、实现关键环节突破。

4、构建社会参与机制。

5、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是不是这些建设任务和改革任务完成了,世界一流大学就建成了呢?

百度“世界一流大学”,我找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十大标准,但搞不清楚是谁提出来的:

1、科研成果卓著,学术声誉很高。

2、学术大师汇聚,教师素质很高。

3、科研经费充裕,研究力量雄厚。

4、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明确。

5、管理科学规范,杰出校长掌舵。

6、学生素质一流,生师比例不高。

7、学科水平很高,门类较为齐全。

8、国际化程度高,留学生比例高。

9、经费投入巨大,办学设施优良。

10、鼓励创新,重视创新团队的多元化建设。

按照这十大标准,这几年中国的大学的建设成就可真不

一是科研论文大会战,连中国本科生都在搞科研,很有点大炼钢铁的味道。2017年(2016—2018年均值),中国研究人员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为305927篇,位列世界第一,高于美国的281487篇;德国为67041篇,居第三位;日本为64874篇,居第四位。

这数字绝对牛逼,但科研成果的质量如何?只能另说了。

二是人才引进了很多,各种人才计划、各种学者的名头泛滥、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人也不少。当然,能否产生诺贝尔奖得主,只能另说。

三是好大学的钱真多,政府的拨款惊人,下图是2020中国政府对大学拨款的前十名大学:

四是大学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学科越来越多。

五是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为了争创一流大学,中国大学大规模地招收留学生,尤其是不发达国家的留学生。留学生素质低下、中国大学给留学生超国民待遇都引起了广泛争议。

我觉得这十大标准还是靠谱的,但充满弹性,无法量化。

国外的世界大学排行方式也许更具有可操作性。世界上较为主流的学术机构排名有三个,这三个排名差不多也是中国留学生的留学择校指南:

一、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

在QS世界大学排名准则中,考核标准包括六项核心指标,包括:

1Academic Reputation 学术声誉(所占比重为40%。这项指标数据来源于QS学术调查。搜集了80,000多位高校领域大牛对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意见。这也是世界上类似调查中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

 2Employer Reputation 雇主声誉(所占比重为10%。考察学校的就业水平。雇主声誉的数据来源于QS雇主调查,反映的是毕业生就业能力。

3Faculty/Student Ratio师生比(所占比重为20%)。考察学校的教学水平。一所大学的教学质量往往是小伙伴们比较看重的参考点,师生比例越高,学生被关注度就越高,一对一或多对一对和一对多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是有一定差别的。

4Citations per faculty文献引用数(所占比重为20%)。考察学校的科研水平。这项指标数据来源于Elsevier’s Scopus,世界上最大的学术期刊数据库。

5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国际教职工比例(所占比重为5%)。

 6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国际生比例(所占比重为5%)。

二、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考核标准:

1、教学水平(学习环境):30%

2、科研(论文发表数量、收入和声誉):30%

3、文献引用(研究影响):30%

4、国际视野(教授、学生、研究):7.5%

5、产业收入(知识转化):2.5%

三、美国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

考核标准:

1、本科学术声誉 (22.5%)

2、大一学生升学率 (22.5%)

3.、学生情况 (12.5%)

4、师资力量 (20%)

5、财务情况 (10% )

6、毕业率 (7.5%)

7、校友捐赠率 (5%)

这三大国际排名准确吗?也未必,只能说是相对准确,因为用于排名的参数也有差异。但这种排名毕竟都是量化的,有公开的数据可以引用。这三大排名机构都是独立机构,它们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它们的大学排名年年公布,也就成了比较公认的国际标准,有了相当的公信力。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三大排名综合起来考察,那些被三大排名公认的世界前20、前50或前100的大学应该是世界一流大学。

而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并没有量化的标准(或者没有公开),所以实在让我看不懂。从清华大学的报道来看,这一轮的评议是由主管一流大学建设的教育部组织的,参加评议的专家大部分是其他双一流大学的副校长,成了双一流大学之间的相互评议。

也就是说运动员和裁判员是同一拨人。这样的评议机制本身就不怎么靠谱,怎么着也得搞个独立的、第三方的评议机构吧。

这一世界一流大学第一阶段评议这些天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争议,各种嘲笑也不少。其实要消除这种争议,只要在“世界一流大学”前面加上四个字:中国特色

有了中国特色,一切争议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