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麻辣总局】抠门男性联合会| 在中国如何省钱过日子
————
在双十一前的最后一刻。
我希望建议大家能先去这里看一看再剁手。
在豆瓣上有一个“负债者联盟”小组。
这个小组里的帖子,只看一眼标题就让人喘不过气。
这些负债者们负债的原因多种多样。
有人做生意亏本,有人家庭遭遇变故,有的人被骗。
有的人一夜之间成了迷妹,为了追星她们全网买周边,全国看演唱会,两年时间不仅花光了之前攒下的存款,还背上债务。
这种能说得出原因的负债者还不算惨。
这个小组里最惨也是最多的负债者们,根本说不清自己的钱去了哪
他们甚至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只是吃吃喝喝买买,为什么欠了这多钱。
其中很多人的负债,从没有收入的学生时期就开始了。
一开始可能只是欠了几千块钱的小钱,然后越花越多,花出去的钱还不上,只好再去借更多的钱。
以债养债,不停地拆了东墙补西墙。
等你发现的时候,债务已经成了一个自己难以负担的天文数字。
借不到钱,还不起钱,无路可走。
不止一个负债者在描述自己的欠钱经历时提到过“自杀”。
可惜,对于负债者们来说,自杀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你虽然死了,但你的债务没死,你的家人还得继续帮你还债。
但是让这些负债者们最头痛的还不是钱。
而是催债带来的精神压力。
不过,这个小组里也不全是这种要死要活的人。
作为负债者,我们还是可以在这个小组里学到有用的东西:
如何应付催债电话话术。
当然,这里最多的,还是各种记账贴,大家在这里记下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为了早日还清债务一点一点努力。
在这个小组里鄙视链顶端的,就是这些还清债务的人。
用他们的话说,叫“成功上岸”。
几乎所有成功上岸的前辈,都会留下这样一句忠告:远离网贷,拒绝提前消费。
可惜 ,听到他们说话的人太少了。
而且还有越来越多正在岸边的人,排着队地准备往网贷这个大坑里跳。
拦都拦不住。
有媒体统计,有一半以上的90后身背债务,人均负债13万,负债率高达180%,也就是说,他们欠下的债务,得用自己18个月的工资才能还清。
而且,以贷养贷的人更是占据了三分之一还多。
别的我不敢说,就这以债养债的三分之一,以后估计都得去“负债者联盟”小组里哭着打字。
自己借的钱自己还。
按道理说,他们变成这样,担得起一句“活该”。
但主要责任,还得是万恶的资本家。
前段时间,一个借贷APP的广告火了。
“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细算
女儿的生日也要过得像模像样”
我记得上一个借钱给女儿过生日的还是他呢:
这不就是现代版的“杨白劳借钱给女儿买红头绳”吗?
有蛋糕的生日才叫“像模像样”,女儿才能开心,所以老爸借钱也要买蛋糕。
把父爱和消费联系到一起,你这么做,天下的爸爸答应,妈妈们也不会答应的。
可是,花呗这个系列的广告都是这样:
小情侣借钱买家具:
床的大小决定梦的大小?
社畜借钱请吃饭:
请客多少等于面子大小?
不仅如此,他们还让大学生借钱环球旅行:
打工人借钱给妹妹买电脑:
广告的角度,都是大学生、牧民、年轻社畜这些口袋里不宽裕,经济实力不强的人。
让他们用高档的家具,环球旅行、逞强买单……这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了吧。
有多少经济能力,就做多少经济能力的事情,让人花超过自己能力的钱,就有点过分了。
更过分的是,这些广告把爱情、友情、亲情甚至自我实现,都和花钱划上等号
只有花更多的钱,才能得到幸福。
这不对吧。
然而,鼓励消费,特别是鼓励那些没有收入的学生和刚进入职场没什么存款的年轻人们的超前消费,根本就是个大坑。
他们连负担自己生活的能力都没有,又如何给你们的利息?
最后,只能以债养债,欠款雪球越滚越大。
就像“负债者联盟”小组里的一个组员写的那样,“这是一个凝视着你的深渊”。
不过,资本家再用消费主义绑架我们。
只要我们头脑清醒,还是能逃掉的。
可惜如今,用消费主义绑架我们的已经不是资本家了,是我们自己。
前两天火起来的炫富的凡尔赛文学也不说明了这个问题。
凡尔赛文学之所以这么让人上头。
就是因为这是一个穷人绞尽脑汁幻想出来的上层生活,充满了天真和荒诞。
穿着亮晶晶的鞋子逛高档商场才能被尊重。
肯为你用流量下APP就是真爱。
穷人绞尽脑汁幻想有钱人的幸福生活,可惜这种幻想都是建立在消费主义之上的假象。
他们用消费档次定义人的档次。
甚至认为只要消费档次提升了,自己的阶层也能提升。
-怎样有更多的钱?
-花更多的钱。
-怎样才能花更多的钱?
-先有更得多钱。
只要是正常人都没有这种逻辑。
但这是被消费主义洗脑的人的逻辑。
和他们一比,那些拼单的假名媛们,倒成了智慧生活家了。
然而,大牌衣服、包包、口红、最新款的电子设备和价格不菲的旅行也不能带给你亲情、友情和爱情,更不会让你走上人生巅峰。
他们带给你的只有账单,还都有利息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