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朋友转发抗疫版《人间》。这首歌是2020年春天,老狼举行的名为“相信未来”的线上抗疫音乐会上,王菲和常石磊献给大家的。
这个时候大家转发这段“旧视频”,并不是大家记性不好。恰恰是因为,此刻的中国,在奥密克戎面前,确实回到了2020年初。
进入三月份,每日全国二十多个省份新增本土病例,单日新增过千例。不是哪里有漏洞的问题,仅仅是全球大流行Pandemic的必然。过去两年的抗疫经验,此时可以借鉴的太少。
于是我们又要问这个问题: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与病毒共存?
什么叫做与病毒共存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与病毒共存,指的是政策层面上,取消清零为目标的防疫政策。
所谓清零为目标的防疫政策,具体来讲,是包含以下几点:
对内,追踪每一条感染链条,以消灭所有感染链条为目的。这其中包括:
-
每一个病例,无论有没有发病,有没有症状,只要理论上具有传染性,都要集中隔离。
-
每一个病例的接触者,也要限制甚至隔离。在实际操作中,密切接触者都是被集中隔离的,次级密切接触者,有集中隔离也有居家隔离的。
-
根据健康码大数据,赋以不同的颜色,监控和限制本地人员流动。
-
根据通行大数据,限制区域间的人员流动,有过病例所在地旅居史的,限制抵达,或者要求居家隔离。
对外,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管控,入境需要严格的筛查和集中隔离。
登机需要有核酸和血清证明。航班班次有严格限制。
边境地区甚至会清空居民。不鼓励居民出国,非必要不办理护照。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清零政策,是建立在人类历史悠久的传染病学经验以及防治理论上的,这并不是哪个国家的独创,这是医学上很常见的防治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其他国家没有学中国一样采用这些方法?
其他国家为什么没有采用清零政策
有一些原因很简单。有一些则需要着重提醒。
第一,当然是做不到。
严格的清零政策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极强的动员能力。
韩国算是比较积极采取防疫措施的国家,韩国的便捷核酸检测方法、大数据排查和智能手机通知、付费居家隔离鼓励政策(2020年初,给每一个有居家隔离人员的家庭支付每月6000元人民币的补贴)都是发达国家里比较先进的。但是要做到中国式的严格清零,韩国应该已经是发达国家所能做的上限了。
第二,某种程度上是不愿意做。
这个也不难理解,大规模清零政策所带来的社会停滞,为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以及执行政策所消耗的成本,以及民众心态上带来的心理压力,乃至包括政策带来的潜在次生伤害,都要让决策者权衡一下清零政策和疫情本身伤害的利弊。一些科学家提供的数据来看,一定程度上的管控而不是清零,可能是比较好的平衡。
第三,其实最重要的是,没必要。
所谓“没必要”的理由,其实也是一种“做不到”。
这个理由其实就是,在全球大流行面前,清零是几乎做不到的。
管轶教授曾在疫情之初准确地判断了疫情规模,但全球大流行依然超出他的想象
在卫生领域,通常会把传染病的疫情分为:Outbreak 爆发,Epidemic 区域疫情,和 Pandemic 全球大流行。
比如2002年的非典,一般大家不称之为Pandemic,虽然非典也在中国之外有病例,但是大部分都是可追溯的,也都被及时遏制了。
新冠在发现初期,在武汉所发生的疫情其实是Outbreak,后来蔓延到全国,成为Epidemic。而这一场Epidemic,基本上在2020年4月,武汉解封之时清零了。
针对区域性的Outbreak,如果早期及时发现和隔离,可以避免成为更大的疫情。而即使成为了Epidemic区域大流行,后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坚决清零,实际上也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2020年3月11日,WHO正式宣布,新冠疫情正式进入全球大流行。那就意味着,新冠病毒成为一种全球间传播的病毒。这种病毒在各国国家之间,已经成为完全不可追溯,很难斩断传播链条的疫情。
事实上,美籍华裔传染病学专家何大一教授(他曾经发明针对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就曾呼吁,如果在疫情早期,全球所有国家同时关闭边境,对内执行清零政策,那么新冠疫情完全有可能得到清零。
但是,一方面,全球的疫情治理机制在现有世卫组织以及国际协作框架下,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同步协作。
而到了世卫组织宣布全球大流行,新冠已经在114个国家共计11.8万人确诊的情况下,实质上的清零也已经不可能。
对于2020年3月之后的中国来说,实际上和2020年1月初世界其他国家,调换了位置。此时的中国可以被看作为一个,还没有发生疫情的国家。对于这之后的中国,内部已经实现清零,最大的疫情来源变成了境外。
而当时采取了边境严格管控+境内清零的政策,是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清零的,事实上也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对于全球其他已经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国家,除了部分小国或者比如新西兰式的岛国,利用地理优势一度可以实现清零,对于其他国家,清零从理论上已经不可能。
所以这个不可能,也反过来为前两个理由,做不到,和不想做进行了背书。
中美抗疫对比:“战时状态”迟迟不发生 vs “战时状态”迟迟不结束
当然,全球大流行之下,做不到清零,也不意味着什么都不该做。这和一个国家的制度没有关系,这事关科学和民生。
秦晖教授做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即使是在较早施行民主制度的雅典以及罗马,在面对突发事件,比如外敌入侵的时候,也会施行“战时状态”,授权更有效率以及执行力更强的执政官,来统领城邦渡过难关。
与此同时,这些授权也是有期限的,一旦外敌威胁解除,又需要及时从战时状态里恢复出来。
如果非要比较2020年时候的中美,特别是川普任内的美国,那么我们可以说,中国是在1月底开始,全面进入了战时状态。只是这个战时状态的期限,目前来看没有明确的终点。
而川普任内的美国,则是迟迟不进入战时状态,即使不能清零,也并没有特别采取措施、及时从科学角度来遏制疫情。
我们的 “战时状态”什么时候结束?
那么我们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战时状态,也就是清零政策,什么时候结束?
这个问题看似很好回答,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时候战时状态就解除。
但是,如果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迟迟不能消灭呢?
2021年底开始蔓延的新冠奥密克戎变种,在全球范围内都掀起了新一波感染浪潮。但是与此同时,很多专家也预测,在这一波,感染力更强,症状可能更轻的病毒疫情之后,可能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情会开始下降。
但是对于清零政策来说,疫情不是多和少的问题,而是有和没有的问题。
只要全球范围内不是清零,哪怕只是散发,一旦开放国门,一旦取消国内的清零政策,国内就有可能发生大规模传播。
所以根本上,对是否取消清零政策,根本决定于我们自己的考量。
那么,那些促使我们考虑取消清零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呢?
很简单,清零政策是一种严格限制到社会生活的政策。病毒对个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只是一个方面,疫情的影响中,清零政策对社会活动的限制,本身是另一巨大影响。
举例来说,有专家讲国内的灭活疫苗,可能不能做到完全遏制传播,但是可以预防重症。但是这个说法为什么很多人不买单?
因为在清零政策下,因为感染所造成的社会性死亡,对个人影响不亚于疾病本身。
确诊病人,哪怕是无症状,以及包括密切接触者,就要被限制社会活动能力,其状态,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像被判刑一样(当然这也是出于对病人的保护)。
因此对于个人来说,在清零政策下,防止被感染、被确诊,依然是重中之重。
香港疫情给我们的启示
那么,如果清零政策取消了会怎么样?
清零政策取消,最大的担忧,依旧是病毒是否会大规模传播,病毒本身是否会对广大居民造成伤害?
香港最近的疫情,其实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2021年底以来的奥密克戎病毒,其实在欧美都造成了新一波大规模传播,相比之下,此前比较严防死守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在2022年的冬春之交才迎来爆发。
香港一度达到每日新增5万例,新加坡一度每日新增2万例,而韩国一度每日新增6万例。
但是在这其中,香港的死亡病例数据,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明显较多。
对此,我觉得流行病学专家Michael Mina的分析是比较可靠的:
即,一方面欧美以及其他国家,因为没有严格执行清零政策,在前几波疫情的变种传播中,已经有了大量感染病例,使得奥密克戎相对具有了较低的致病性。
另一方面,香港本地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过低,也是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来自于香港大学的另一项研究表明,灭活疫苗和主流mRNA疫苗,在奥密克戎面前,预防感染的作用差别是成倍差异的。
对此,健康博主@子陵在听歌 判断说,国内在没有大规模既有感染基础,也没有普及mRNA疫苗的情况下,一旦开放政策,很难不出现类似香港的疫情发展情况。这种情况下,坚持清零政策,只能是必然。
“我们要借助此次一定会到来的社会面清零所带来的难得的机遇期与窗口期,准备好更为完备、智慧、可持续的应对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老年人普遍的第三针接种,以及更好的疫苗与疫苗接种策略,可以广泛供给的口服药物,可以负担得起的广泛提供的居家检测试剂,得到有效训练和预演的分级诊疗策略,未来居家隔离的流程,下一次更大规模输入与本土疫情叠加时所需的完整防控体系和充足医疗资源的准备等。”*
紧接着,在上一周,新一版新冠诊疗方案发布。里面对于确诊标准、轻症感染者的隔离措施和药物方案都做了调整。
对此,我的朋友@庄时利和 说:
“其实你们翻过去看张文宏医生前天发的那条微博,他提到的分级诊疗、口服药物和居家检测,都在第九版方案中体现出来了。
现在,就差一个东西了
——「更好的疫苗」
上周,我接种了我个人的第一针灭活疫苗。
在去年的时候,我所在的单位同事曾专门电话询问,我为什么不接种疫苗。我的回答是,对于疫苗的数据我依然需要更多了解。
但是在接种疫苗后,我发朋友圈说:"在全新的疫情状态下,这是个体为数不多的可以主动做的事情。即使只是从0到0.1的提升,却好过没有。"
可以说,如果2020年4月,以武汉解封为标志,中国的新冠Epidemic 实现了顺利清零。那么,对抗全球范围内的奥密克戎的Pandemic 大流行,我们才刚刚开始。
但是我依然希望,决策者可以正视科学依据,可以做得更多。这里有最善良,最努力,最团结的人民,他们不应该被辜负。
—————
疫情以来,来自全世界的消息在社交网络泛滥,但是太多的傲慢、庞杂,真真假假,太多恶意与愚蠢,令人不吐不快。
罗新老师说,一生所学,皆为此刻。而我只想在这里纪录一下我每天看到的这个世界,希望可以和我的朋友们分享,我对这个正在发生骤变的世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