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所谓“爱国舆情” | 舆论手札
作者:照相的宋师傅
发表日期:2024.1.28
来源:旧闻评论
主题归类:民族主义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广西南宁地铁广告图的折扇扇柄被指是旭日旗,南京某商场布置的玻璃门招贴被指以红日象征日本文化入侵,河南焦作某公园唐朝制式灯笼被举报是日式灯笼,近期这三件事情引发了一些骚动,合并起来看,有一些值得汇总的舆论动向。

1、针对举报者或视频博主的行动,除了数量众多的批评声音,一些官媒和“左翼”微博主也参与置评,对这种做法予以否定。

2、无论是民间、官方抑或半官方的表达,都将这些人的行为定性为“不当爱国”,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或者说,这种定性只是为了便于评判,故意逃避了本质问题。

3、其实这三起事件的核心指向,依旧是反日话术的具体应用,它们的本质是反日而不是爱国。

4、但这种失焦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爱国命题下,爱国的方式可以商榷,由此可以制造批评势能;但在反日命题下,不存在弹性空间,要么反日,要么不反日。

5、就上述三个社会事件,争论爱国的姿势是否恰当,将批评保持在安全区内,既是难得糊涂的表现,从效果看,却也是糊涂,因为它是为了批评而批评。

6、面对反日行为的三个微观场景,正大光明的立论是,在当下的中国,到底是要反日还是要克制反日情绪?而不是,到底怎样的爱国表达才是真爱国?

7、一种混淆或无视事件本质的错置讨论,其实在强化一种观感:哪怕反日不等于爱国,但爱国也必须反日。因此,假装在驳斥“战马行动”的声音,实际上在强化驱动这些人的社会氛围。

8、接7,这些虚假的批评试图将上述三件事当作特例,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所有这些事及建立在它们之上的所谓爱国舆情,都是日益扩大的反日情绪的一部分。反日就是反日,而不是代之以爱国与否,这就是最犹豫、最不彻底的切割,具有浓厚的投机色彩而不自知。

9、将反日的正确与否偷换为爱国的恰当与否,看似在辨析是非,实际上是在冷冻“反日是否正当”这一重大的朝野问题。

10、换言之,急冻“是否要反日”这个议题,是为更多东西让路——实际上这些趁势涌现的反智观念得到了蓬勃的演变,扎根在大量国民的心灵当中。憎恶日本,对日本人、日本文化的低评价成为舆论的主流,虽然可以借此掩饰很多事情,但长远看并不乐观。

11、从反日举报人的牟利动机看,有两个真实结果:一是这些人所谓的反日本无文化入侵,并不会增强传统文化,而是流量至上的愚弄,反日不是要退回文化保守主义的界限内;二是这些人的激愤不具有真情实感,他们拉低了文化审美,实际上不是激进观念的急先锋,而是审美上的害群之马。

12、对这些人的狙击,有人倡导被举报对象奋起反击,或者呼吁政府干预,这是非常矛盾的、缺乏现实感的立论。被举报的地铁、公园管理方、商场迅速地“改正”,不是他们真的怕举报者,而是另有惧怕的对象。

13、用“破坏经济面”“妨碍唱响经济光明论”为依据,提出打击不当爱国的诉求,基本上是缘木求鱼。这仍然是不敢触及所谓爱国舆情的本质,拖延整个社会对日本的正确取态。

14、12年来,反日情绪被运用的过程中,这股情绪已经酝酿出难以预测的旁支错节,尤其是视频平台对下沉民众的撬动,勾沉了一股野蛮、反智之气,横冲直撞。视频平台在真正成为舆论场中心力量之前,它们不会停止豢养、放纵这类奔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