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说“俄罗斯必败”的冯玉军,不再是复旦的了
作者:风慢慢
发表日期:2024.4.20
来源:风慢慢
主题归类: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前几天,《经济学人》发表了一篇冯玉军的文章《俄罗斯在乌克兰必败无疑》。

冯玉军认为,因为乌克兰的顽强抵抗、国际社会的支持、俄罗斯工业力量及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体系的老旧、普京执政时间太长陷入“信息茧房”这4个因素,俄罗斯的失败就会不可避免。

他判断俄罗斯将从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所有乌克兰被占领土上撤出,即使有核武器也无济于事。

俄乌战争以来,冯玉军与大多数国际问题专家或军事专家的看法相左,一是战争的性质,他认为这是侵略,一是战争走向,他一直看衰俄罗斯。

我认同他的观点。事情的发展也证明他是对的。

其实得出这样的观点并不难,但当下的中国,诸如俄乌这样的问题已经不能被正常地讨论,常识和真相往往被蹂躏碾压,立场以及由立场带来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你讲了一句真话,不仅得不到任何正反馈,还会被攻击会被封口,但如果你讲的是符合某种政治立场的话,就会得到巨大的奖励,即使这些话违背常识和良知。

结果就是像冯玉军这样的人越来越少。古人用8个字来描述这种现象: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另外,冯玉军的官方身份是复旦大学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这让我这样的校友在别人意味深长地说起“张维为是你们复旦最知名的教授”时,能够回一句“我们还有冯玉军”。

俄乌战争之初,张维为说俄罗斯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同情者和支持者。这得多无耻才能说这样的话。

而冯玉军则说,乌克兰享有国际社会普遍支持。

于是我可以辩解一下,如果张维为是“出奇”,那么坚持学术品格的冯玉军则是复旦的“守正”。

冯玉军。题图:经济学人

当然在复旦,无数教授都像冯玉军一样“守正”,只是当张维为在公共舆论场过于奇葩时,需要冯玉军来对冲一下。

然而,《经济学人》的文章最后有一句作者介绍:“Feng Yujun is a professor at Peking University”。国外把北京大学称为Peking University,简称P大,也就是说,冯玉军现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很多自媒体在引用冯玉军这篇文章时仍然说他是复旦大学教授,但《经济学人》应该是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出乌龙的,或者这个介绍,很可能就是作者冯玉军本人提供。

我看了下复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官方网站,副院长一栏没有冯玉军,专任教师那里也没有。有没可能编制是在国关学院呢?在国关学院网站,也没找到冯玉军。

那么他确实是去了北京大学。

在北京大学网站,还没有看到冯玉军作为北大教授出现的资料。该网站今年1月份刊登的一个会议新闻里,冯玉军的身份是复旦大学教授。

而复旦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站在今年2月23日还发了一篇文章介绍冯玉军的新书。那么可以推测,冯玉军是在近2个月内离开的复旦,而入职北大的流程还没有完全走完,或者是北大的网站没有及时更新。

无论如何,“我终于失去了你,在拥挤的人群中;我终于失去了你,当我的人生第一次感到光荣”。

冯玉军为什么要跳槽呢?我并没有一手的资料,作为记者需要去采访相关当事人,但作为自媒体只能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

冯玉军本科是在河北大学,硕士在吉林大学,博士在外交学院,硕士毕业后在现代国际关系学院工作,2016年到复旦国际问题研究院。相比于在复旦读过书的其他教授,他做出离开的决定会容易一些,他的跳槽应该是因为自身原因。

imgv

上面提到的复旦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站文章介绍他的新书,书名叫《谁将接管俄罗斯:普京之后的俄罗斯政治精英》。这一本书是在香港出版。

可以想见,他的新书不太可能在内地出版,他的“俄罗斯必败”的文章,也不太可能见诸于国内媒体。

这样的境遇,自然不会因为他去了北京大学而改变。

在《俄罗斯必败》的文章最后,冯玉军警告:如果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冲突可能会陷入僵局,这只会让俄罗斯在休养生息后继续发动新的战争,使世界面临更大的危险。

倘若我们认同这一判断,对一些问题的决策是否应该发生调整呢?和一个注定要失败的国家绑紧,是否明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