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雅安汉源县马烈乡新华村提前启动了紧急避险方案,于19日晚将沿河居住的村民转移安置到废弃的新华小学,但许多村民并不相信灾难真的会发生。有的人在安置点睡得不习惯,偷偷跑回家了,有的人担心家里存放的现金和财产,偏要回去守着。在许多村民看来,村中的两条河都不过是“细水沟”,这么多年下雨从没涨起来过,过去的生活经验限制了村民对山洪的想象,人被卷走前,“都觉得雨再怎么大,水也是一点一点涨起来的,需要时间。”

记者 | 夏杰艺

CDT 档案卡
标题:四川雅安山洪致14死25失联:预警后,他们仍难相信灾难会发生
作者:飞天小豚
发表日期:2024.7.23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主题归类:雅安山洪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睡梦中的山洪

对于在马烈乡新华村待了一辈子的李兰来说,今年的雨有些特别,“稀稀拉拉的,每天都在下”,近半个月,出门总是伴着雨的。马烈乡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靠近青藏高原,海拔在1700m以上,从汉源县城出发,要开一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这里。沟壑纵横的山谷,使这里的气候迥异于百里之外降水丰富、素称“天漏”的雅安,年降水量不过800毫米,降水少而不均。李兰注意到,今年的雨下得多了,路就更难走,“山上、公路都被水汪着了,有的地方还塌陷了,出现了明显的裂缝”。

img

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地新华村

7月20日凌晨两点,李兰在迷迷糊糊中听到雨声,“不知道是不是雨声,轰隆隆像雷一样响,把我震醒了”。李兰今年六十二岁,丈夫去世了,儿子女儿都在外打工,她独自住在新华村一组的房子里,雨下得她有些害怕,滂沱的水流浇注而下,将窗户都糊住了,看不清外面的景象。李兰的房子地势较高,距离河流有近百米,她不太担心,很快就再次睡去了。等到第二天早上八点醒来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四川雅安汉源县“7·20”暴雨灾害新闻发布会的通报写道,7月20日凌晨2点左右,汉源县马烈乡新华村出现点暴雨,最大小时雨强达53.8毫米,19日20时至20日8时累计降雨量达107.5毫米。受点暴雨影响,马烈河突发大水,导致新华村1524人受灾。

img

山洪泥石流灾害救援避险处(图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据汉源县应急管理局通报,经初步排查,此次山洪造成30余人失联,40余处房屋、60余公里道路受损。**经全力搜救,截至22日14时30分,已搜寻到遗体14具,仍有25人失联。**灾区人员转移安置工作也在进一步推进,前期安全转移的412名受威胁群众中,有145人系临时就近避险安置,随着天气和转移条件的改善,这批群众已妥善转移到安置点。目前,灾区各安置点食物、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充足。

“他们都被卷走了。”李兰说,活着的村民,几乎没人目睹一切是怎样发生的,但从只言片语中拼凑到的是,凌晨下的暴雨引发了山洪,这些携滚石和泥沙的混浊浆流具有极强的破坏力,从山谷高处冲下来,瞬间堵塞了河床,击垮沿河房屋,带走了睡梦中的村民,后来李兰和其他村民交流,那天夜里,他们都没听到喊叫或求救。

img

灾害救援现场(受访者供图)

多位受访村民告诉本刊,遇难的村民主要是新华村三、四、五组的村民。因外出工作幸免于难的三组村民张春贵介绍,三四五组村民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沿河而建,距离河流只有二三十米左右。“这不仅是山洪,还是泥石流。”张春贵返乡后看见,河床充斥着杂乱的巨石堆,淤积的泥沙漫了出来,呈扇形冲出河谷,蔓延至两岸,庄稼地里一片被洗刷过的痕迹,而村里一座老旧的双拱石桥,也被泥沙树枝等杂物塞住,污浊的水流从桥上越过去,喷涌而下。

img

山洪泥石流灾害事发现场(受访者供图)

“认不出来了,我们的房子、我们的田地,好像从来就没存在过。”张春贵说。

被轻视的预警

7月19日下午,汉源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并在20日凌晨1时28分更新暴雨橙色预警信号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提醒群众注意防范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而马烈乡新华村的多位村民反映,19日晚山洪发生前,新华村村干部就已经开始组织沿河居民转移,到废弃的新华小学避难,新华小学距离村中河流数百米远,相对安全得多。

曾任新华村村委会主任的王翔告诉本刊,由于汉源县属于山洪泥石流高发地区,每年到了雨季都会提前准备应急预案。今年监测到暴雨预警后,村中很快就组织了转移安置,但少部分村民当天晚上还是选择了返回家中。

img

灾难事发现场

“很多人都不相信,包括我也不信。”张春贵介绍,村中有两条河,分别被当地人叫大窑沟和新华沟,大窑沟发源于十里之外的轿顶山,河流细细的,宽处四五米,窄处两步就能跨过,即使是往年多雨的夏季,涨水也不明显。而新华沟算是村中的水沟,“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干的”,在他看来更是不足为患。

汉源县虽是洪涝多发地,但在新华村居民的记忆中,上一次有印象的洪涝要追溯到1998年。张春贵今年六十多岁了,他回忆,即使是1998年的那次洪水,也没有给新华村造成人员伤亡。“在我们的经验里,都觉得雨再怎么大,水也是一点一点涨起来的,需要时间。”身为三组的村民,他曾经觉得自己的房子非常安全。“这些房子虽然很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但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后都修缮过,房子质量不错,比较稳固。而且房子建的地段比河流高个五六米左右。我有个邻居的房子建了三层,有十几米高,房顶和河流落差有二十多米。”正是因为多年对于雨季河流的观察,不少村民对预警和转移安置都不以为意。

img

泥石流救援现场(受访者供图)

山洪突发性强,而山区因山高坡陡,溪河密集,短时强降水后降雨迅速转化为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由于流速大,破坏性强,能迅速成灾,造成严重危害。大窑沟位处山区,流域平均坡度在27度左右,险峻的地势条件让暴雨后的涨水速度远超当地村民的想象。大窑沟是马烈乡流域内的主干排水通道,19-20日遭遇点暴雨后,承担了突如其来的水流压力,而新华村又位于该河中游的谷地,地势相对平缓,更容易受到冲击。7月20日15时39分,卫星影像对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新华村暴雨泥石流灾害进行监测,影像显示大窑沟该段水面明显变宽,宽度达到30米左右,新华村沿大窑沟两侧多处房屋受损。

这次山洪灾害中,张春贵有七位亲戚失踪,包括他的伯母、堂妹、堂妹夫,年龄在50来岁到80来岁,“主要是老年人”。周春贵听亲人说起,这次失联和遇难的村民大部分是老年人,“他们平时不太会用手机支付,家里存放了大量现金,担心自己去了安置点被偷了。还有些老年人比较固执,不相信山洪的威力,觉得在安置点住不习惯。”

王翔回忆,7月20日凌晨山洪爆发前,有村干部曾让一个村民将返家者叫回安置点,结果那位村民回家后倒头就睡,最终也成为了失联者之一。

img

泥石流灾后救援工作有序展开(图源@四川观察)

王翔说,新华村在马烈乡“算是发展得比较好的”。“这样说虽然不太好意思,但我们这的人确实比较勤快。”新华村不过35平方公里,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为1136人,但却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家庭农场,有养鱼、养山猪、养獐子的,还盛产花椒、玉米和红薯。

张春贵就是养獐子的,他外出做生意多年,便把家中闲置的房子改为了养殖场,从2015年运营至今,养殖场的生意已经相当成熟。山洪发生前,他有五十多头獐子,价值数万到十余万不等。山洪爆发后,养殖场被夷为平地,损失了上百万元。他感叹,幸运的是饲养员在山洪爆发前及时离开了,“财产损失已经跟村里上报了,我不去想,现在人命是最宝贵的。”

一位失踪的村民叫杨国军,是新华村的养殖大户,经常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养猪日常。失踪后,有熟人在网上发布了他的寻人启事,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有媒体找到了他的社交账户,上面的自我介绍写道,“致力于养殖黄牛、藏香猪、野猪、土猪,坚守‘专注、专业’的养殖文化和精神,推崇自然养殖、放养养殖。”山洪爆发后,“人和房子都不在了”。

img

泥石流灾后救援工作有序展开(图源@四川观察)

李兰家里没有养殖场,只有四五亩地,她年轻时候开过饭馆,在县城打过工,年龄大了之后又回到新华村,独自守着自家几亩薄田,在村中算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我的花椒树、核桃树、玉米地,全都毁了。这是我一年到头唯一的收入来源。”李兰用绝望的语气说,随即又叹了口气,仿佛安慰自己般自言自语道,“但我还活着,这已经很好了。”

(王翔、李兰为化名)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同同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img

大家都在看

img

img

img

img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