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密公路经常会因为山体滑坡而中断。
四
2008年4月初,我再一次抵达腾冲。这一次,是以一位媒体记者的身份。经过多日的思考,我决定以腾密公路的全线开通作为介入中国远征军报道的一个突破口。
腾密公路是云南腾冲至缅甸密支那的公路,是二战时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的一部分,由腾冲县政府投资修建。二战时,这条以美国将军约瑟夫·史迪威的名字命名的公路,让国际援华物资从印度经缅甸密支那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成了中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重要生命线。随着二战的结束以及新中国的成立,这条与中国远征军和国民党抗日紧密相连的公路,开始淡出公众的视野并日益荒芜。
2003年1月7日,王彩春始任云南腾冲县委书记,重修“史迪威公路”的计划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有人说我是开国际玩笑。”回忆起当年决策时的情景,王彩春感慨地对我说。在刚开始有修这条路的想法时,甚至连重修都不敢说。
反对者的声音格外强势。一是如何正视这段多年以来始终被回避的历史,二是一个县级政府掏钱在外国的地盘上修路,闻所未闻。
王彩春私下向我透露,一个可以印证当时紧张气氛的事件是,腾冲县的多位领导面对外界非议在私下结成联盟,如果上级追查这件事情,他们愿意承担责任,集体辞职。
“缅甸的国家很穷,让他们掏钱修路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发展,我们没有时间去等。”王彩春解释说。
王彩春的计划是,先期修通腾冲至密支那200公里的道路,随后再从密支那往印度边境修,与印方修筑的公路对接,全线复活“史迪威公路”。
腾冲县的一份汇报材料里,更是将这条路的意义提升到了国家的层面:在中国进口石油大部分要经过由美国控制的马六甲海峡的情况下,这条中国连接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将开辟新的石油运输通道,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这条通道经过的缅北以及印度阿萨姆邦,森林、土地、矿业、旅游等资源丰富,将有利于中国与南亚两大区域市场的对接和资源的合作开发。
据此,有人将这条路的重修称为“第二次远征”。
2004年10月19日,腾密公路的开工仪式终于在缅甸甘拜地举行。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腾密公路将于2008年5月全线通车。史迪威公路的“复活”,也是这段历史的“复活”。而“复活”这段路的始作俑者张彩春,在之后也升任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让我想不到的是,这条将给腾冲的经济发展带来跨越式发展以及对中国的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的路,在它的另一头,也牵动着无数华人的心。
在缅甸多个城市有百货贸易生意的华侨白绍信在谈到这条路时很激动,他觉得自己从此将做起有尊严的生意,“缅甸的日用品大部分来自中国,但因为条件限制,尤其是缅甸北部的好多中国货都是通过边境走私而来,不能保证事业的安全。”而公路开通后,口岸将建立起来,那时他就可以做一个“纳税公民”。
“到时我还可以把生意做到印度去。中印公路如果全线建成,密支那就在了中印间的一个重要一环,中印两个大国的人每人掉一粒米,都够我们吃的了。”白绍信补充说。因为家庭成份属于地主,1960年,13岁的白绍信和家人从腾冲的家乡逃到密支那。提起往事,白绍信就掉眼泪,“我不谈政治。”
同样来自腾冲的卢家敏在密支那做着服装生意,48岁的她就在密支那出生,“我爷爷那辈就来密支那了,因为家庭成份不好。”卢家敏的服装店经营的除中国货之外,还有泰国货,两者的区别是“中国货漂亮,但质量不好,假货也多”。
卢家敏去过昆明进货,因为属于缅甸的边民,她最远只能到昆明,“口岸开通就好了,我就可以拿着护照从这里去中国的广东,那里的货更便宜。”
虽然出生在密支那,但卢家敏一直想回中国,“到中国,看着那么多人早晨去上班,下午下班,没有什么顾虑,特别羡慕。”卢家敏遭遇过两次缅币作废事件,“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一下子没用了,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不过,卢家敏已经切身感觉和中国的距离越来越近,“密支那的中国货越来越多,从中国来做生意的人也多了,街上到处可以看到‘云’字头牌照的车辆,中国的影响力已随着公路的修通在不停地前进。”
卢家敏从心底感受到了这种影响力带来的好处,“中国强大了,我们华侨也理直气壮了。”
而腾冲县五洲旅行社总经理杨永志则坚信,经济将会影响政治,“缅甸之所以同意让日本人修建这么多的纪念碑,是因为日本对缅甸的经济援助很多,而腾密公路将开创中国对缅贸易的新平台,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有朝一日让缅甸拆掉这些有损中华民族感情的东西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此,杨永志已有体会。在第一次组团去密支那考察时,杨永志就提出应该修改关于“招魂之碑”的解说词,缅方的导游立刻同意,“因为他们要挣我们中国游客的钱,就必须尊重我们的感情、尊重历史。”
在接触了更多的华侨之后,我有了另一种感觉,这条曾经佑护了中华民族生命的公路,其实还是一条回家之路。缅甸的华侨,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解放前后辗转来此。
密支那云南同乡会会长李心远向我证实,在密支那仅云南籍的华侨就有1000多户,大部分都是解放前后逃难出来的,在这些华人中,除过一些当时被划为地主富农的人员外,还有不少国民党的后代。
李心远就是国民党高级军官李弥的侄子。他的父亲在1942年被日本人杀害,那时他只有两岁多。国民党败退云南后,年幼的李心远和母亲被李弥接到密支那,母亲以替人缝衣服和卖豆花为生。李心远兄弟三人,二哥目前侨居泰国,大哥曾因谋图反共被缅甸驱逐出境。
“我们华侨都很少谈政治。”李心远说。这是我采访华侨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但和其它华侨不同的是,李心远对于回到祖国并没有任何兴趣。
但对华侨简明亮来说,政治正是他喜欢谈论的一个话题。
简明亮的父亲是云南盈江县的一位保长,解放后,全家逃到密支那。简明亮的另一个职务是缅甸留台同学会会长,台湾大选时,曾专程回台湾支持马英久,“我们老一辈的海外华人,或多或少对国民党有一定的感情,但我们也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回家的路修好了,但对于简明亮来说,他看重的更是心里的路,这位经常穿梭于台湾、大陆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对问题的本质看得或许更为清楚,“海外的华侨,或多或少都和国民党有些瓜葛,而他们,对两岸的统一,将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包容才能强大,美国为什么会强大,就是因为他能允许像赵小兰这样优秀的华裔做自己的劳工部部长。”简明亮说。简明亮的另一番话让我陡然明白了,李心远为何对回到祖国竟然那么耿耿于怀,“没有一个华侨不想回祖国,而是如何回去的问题。必须要有一个认同!”
是呀,有什么能有这个家庭的命运如此多舛,日军的残暴已经让这个家庭支离破碎,而政权的交替,又让它陷入逃亡之中。
简明亮的母亲已经96岁高龄,这位至今还缠着小脚的老太太自从解放后从大陆逃出后再也没有回去过,多年来一直居住台湾的老太太2007年突然来到密支那居住,听说我是从中国大陆来的记者后,这位老太太的第一句话是,“马英久都说他死了连埋骨灰盒的地方都没有,我一个老百姓还能去哪里呢?”
这位至死没有加入缅籍的老太太,对于在晚年仓促回到密支那的原因只有一句:“这里离家更近一些。”
遗憾的是,这位已经从海峡彼岸移居腾密公路另一端的老太太,至死也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