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重温

【旧闻重温】人民日报|天津讲话让资本家不再害怕

“听了刘少奇先生的话,资本家不用害怕了。因为资本家们对于政府的政策有了明确的了解,资本家是可以有好处的,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剩余价值的。这种剩余价值尽可能使用到新的生产方面去。以前所持的傍徨和怀疑的态度也都消除了。”

兽爷|群星闪耀的时刻

清零和躺平,健康与经济,生存与自由,三年的拉扯终于结束了。感谢那些在寒冬里,站在街上帮助他人的人。现在,场所码,地铁码都没有了,希望健康码也最终成为历史。一片灰蒙蒙中,幸好有不断闪现的星光,为我们照明方向。谢谢这些星光。

【旧闻】思想室|不传播偏见与仇恨是教育的最底线

面试结束后,我的内心充满遗憾和不安。我内心一直在追问,是什么让一位有一定阅读量,为人谦和有礼,热爱教育、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拥有“用原子弹炸死”别人的冲动?是什么让一位表面上阳光热情、单纯朴质的年轻女孩子说出“西方列强兔崽子们”这样粗鄙的语言?

传媒特训营|那些报道汶川地震的记者,基本都改行了

社交媒体曾流传一则未经权威方面确认的数据:汶川地震时,中国媒体共派出2031个记者奔赴灾区;发回的报道更是不计其数。那时的传统媒体,虽一样面对桎梏,尚有勇气尝试突破,或有耀眼时刻。岁月蹉跎,14年过去,很多当年赶赴灾区的记者或已转型或已离开,但他们拍摄的每一张照片,写下的每一段文字,都无不忠诚地记录着那段沉甸甸的历史。

【重温】浙江省委“劝进”:习近平不愧是雄才大略的领导核心

陈奕君:习近平总书记在危难关头能够力挽狂澜、扭转乾坤,不愧是雄才大略的领导核心、胸怀天下的大国领袖、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英明舵手,不愧是我们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代表着正确的方向、胜利的方向、光明的方向。

【重温】石扉客: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挡记者报道灾难现场

借用我的朋友王晓渔的话,重大事件里媒体缺席才是对媒体伦理最严重的伤害。媒体不是心灵抚慰师,不是救世主。不要把新闻伦理无限扩大化,不要太苛责媒体,不要把“多事”、“碍事”的帽子随便戴在媒体头上,更不要担心谁来管媒体和记者。中国最不缺的,就是管媒体和记者的人。

【重温】京华时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闲暇好读书信奉廉政路

张高丽每主政一地,都会在正式场合重申他的“三不”原则。有些干部说他六亲不认,决不给亲戚朋友办事。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广东和山东,一路走来,张高丽始终坚持廉洁从政、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人民群众说你好”始终是他信奉的准则。“人民群众说你好,才是真正的好。”张高丽曾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我们时刻要有忧患意识,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我们来自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事无成,也对不起人民。”

【旧闻重温】路透社 | 贺卫方:没有司法独立就没有公正(摘要)

我们的司法不过是一种工具,实现党的追求,党的利益,党的目标的一种工具。实际上我们在整个司法权力的架构方面,让司法在财政、人事方面受控于地方党政。这样的体制在十几年的司法改革中一点也没有动,使得许多的事情地方领导人可以一手遮天。终极性地看,一个国家能够形成法治,能够建立司法独立的体制,是一个社会结构演变的结果,而不大可能孤立地由法律界的努力来完成。

【旧闻重温】墙外楼|老虎庙 : 我认识的境外势力

有一次和小区门房老头聊天,说起境外势力这个词儿。老头说:什么呀?不就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嘛”。我知道那是毛泽东老三篇里的一句介绍白求恩大夫的话。中国的事情外国人不少介入,无论是共产革命,还是现在的北京政治。但是把这个词语用到最是精妙处的,还是在当前,在一些人嘴里顺嘴秃噜,直接疑似脑残。 所以,不如我来讲几个小故事,洗清一下那些被无端泼上的污水…

【旧闻重温】观世相|五四青年节:“小粉红”崛起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朋友圈被各种短视频和关于青年的言说刷屏,其中被广泛转发的,是B站推出的《后浪》2.0——《我不想做这样的人》,这是在征集了26所学校的955位初中生的想法后,汇集而成的一段演讲(由一名15岁女生和一名13岁男生轮流讲述)。

美国之音|70年了,中共依然重复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谎言

中共最近发动一切宣传机器高调纪念自己的军队在70年前的10月25日进入朝鲜半岛作战。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也发表了讲话。70年过去了,当年有关战争的很多资料已经解密,中共对这场战争的叙事依然是“反抗侵略”和“保家卫国”。对于美国来说,朝鲜战争是两场战争。美国赢了一场,成功阻止了朝鲜吞并韩国以及遏制了共产主义的扩张。但是,美国输了另一场,因为美国没能将共产主义赶出朝鲜半岛,以韩国的名义统一朝鲜半岛。朝鲜战争最大的输家是朝鲜的老百姓。朝鲜半岛至今处于分离的状态,战争还造成了朝鲜大约10%人口的死亡。朝鲜战争中最明显的赢家是台湾和日本。他说,因为这场战争,台湾得以最终脱离共产主义的圈子;日本也是赢家,由于战争刺激,日本的经济得以大力发展。

徐晓:幸存者的不幸

这是一个解不开的情结。只有经历过这种内心折磨的人才知道,那就像是一种除不了根的慢性病,它不影响你吃,不影响你睡,也不影响你工作。你不会疼得呻吟,也不会弱得喘息,但是它存在着,若即若离地、时隐时现地存在着,让人不得安宁。
  
我的困惑在于:人,究竟能在怎样的意义和程度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在这一事件中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即使想明白了,我又能做什么呢?事实上谁也无力偿付别人付出的代价,无法分担别人所承受的不幸。我惟一能做的是:不放弃内疚和自责,像牟志京,像杨健。

【旧闻重温】任志强:我在看守所的一年两个月零六天

作者│任志强 来源│《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 转自│刑事网 1985年9月29日上午,我接到区纪委的通知,去区纪委谈话。我答复说,上午有个大厦合作的重要谈判,是几天前就约好的,不便更改,我可以在下午去谈话。经区纪委同意后,我去组织了合作的谈判事宜。...

关键评论 | 黎智英:儿子天真无邪的七岁,令我想起自己七岁已历尽沧桑

七岁那年我在做什么?那是个三反五反、清算斗争世道不彰的混乱时期,很多事情记不起来了,但有些奇遇我记得清楚。家里大人四散,父亲去了香港,两个姊姊和哥哥在读高中和大学都被调派到不同的地方,很少回家,而母亲被关起来劳动改造。家里只剩下我和孪生的妹妹和轻微智障的姊姊。我们三个小孩子除了邻居偶尔照顾,几乎自生自灭。可是尽管我们只有几岁,世事恍如隔世的迷宫,因为年纪小不懂惊恐,生存的本能让我直觉找到简单的生存方法。今天回首我不禁赞叹造物的神奇,童年的灾难使我很早感受到上天的眷顾。
有人相信千金难买少年苦,我不相信,我认为No pain no gain的人生哲理只是老生常谈的迷信。

新京报文化客厅 | 专访刘绍华:如何看待公卫防疫和个人权利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回顾中国麻风防疫的成果和代价后,刘绍华在著作中讨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伦理话题,即公共卫生防疫与个人自由的争议。她在书中写道:

“现代卫生的论述核心议题便是‘个人’与‘公共’的拉锯。在前现代时期,卫生与健康基本上是个人与家庭的命运和责任。关于国家卫生或国民健康的讨论已指出,自十六世纪现代民族国家兴起后,卫生逐渐成为国家所关切的公共性议题。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由于西方民族国家的新兴治理、都市化与工业化陆续扩张、细菌理论带来的生物医学科学知识、医疗专业社群逐渐掌握人口健康的论述与管理等历史背景,卫生正式成为欧美工业先进国家政府的治理责任。在医疗专业化与社会医疗化的趋势下,公共卫生兴起,进入褔柯所指众人身体是卫生治理产物的生物政治(biopolitics)时代。”

霹雳炮 | 共产党人早期初心言论荟萃

限制自由、镇压人民,完全是日德意法西斯的一脉真传,无论如何贴金绘彩,也没法让吃过自由果实的人士,尝出一点民主的甜味的。

宋永毅:王光美的另一面

王光美算不上是文革序曲的演奏者,只是后来发生的一切,让她和刘少奇成为了双重悲剧(迫害与被迫害)的主人公。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