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

BBC | 青海军警加强戒备防止藏人自焚

中国藏区总共有81名藏人为抗议中国政府的压制而自焚。 中国当局再次加强在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控制措施,在过去一个月中,已经有至少十名藏人自焚,数百藏人被当局拘押。 青海省当局周四(27日)称,为反击国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的破坏,保持当地社会稳定,已经开始打响“反自焚专项斗争攻坚战”。 当年官方媒体报道,当局对黄南地区的藏人自焚行动采取各种打击与遏制方式。 采取的措施包括,当局以制止藏人自焚为理由,没收了当地300个寺庙的电视机,并捣毁了这些寺庙使用的卫星接收设备。 当局强调要调查自焚事件发生的幕后背景,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用正面的社会舆论对抗“消极谣言”。 黄南自治州制定了具体防止自焚的计划,并加强军警在城镇中心、广场和其它公共场所的巡逻。 军队和武警的巡逻重点是检查易燃物品,并层层设立治安卡点,控制旅馆、酒店和加油站,阻止堵截境外人员进入该地区。 当局还在辖区内的寺庙展开分化工作,动员包括36名活佛在内的僧人现身说法,批判自焚是反社会、反人类和反宗教教义的行为。 与此同时,当局还制定奖惩措施,奖励检举揭发或阻止自焚事件的人,对发生自焚和慰问自焚人员家属的村、社及人员,则采取取消低保、延缓项目等经济处罚。 根据官方的说法,目前当局已经抓捕部分参与自焚事件的嫌疑人,初步查清5起案件。 今年以来,中国藏区总共有81名藏人为抗议中国政府的压制而自焚,其中5起发生在黄南藏族自治州。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海佳伟:论周边地缘语境下南海问题复杂性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摘要】:南海问题是近年来困扰我国周边局势稳定和影响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重要因素。作为中国历来固有领土的南海西沙、南沙,陷入争议中的国土存在问题使南海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复杂、最紧张的水域之一,南海周边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缘环境也愈发复杂。我国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南海政策,有利地维护了周边环境的稳定,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演进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这一政策已经不能有效解决和控制现阶段南海地区的复杂局势。原因在于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和南海问题相关各国的现实状况制约了南海问题和平解决的进程,同时基于南海地理区位要素对南海周边国家地缘环境的主客观干涉,让南海问题成为了一个的火药味十足的掐点。南海问题涉及多元利益和跨国机构关联问题,包含域内争端国家、域外干涉国家和具有复杂组织机构关联性的”大”周边,南海周边地缘环境是超出地理毗邻的”大”地缘语境,中国的维权、维稳势必要在域内双边地缘环境、域外多边地缘环境、国际多元多边地缘环境等构成的大周边地缘环境下做出战略决策。结合当前新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形势,我国应该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和确定更能有效解决和控制南海局势的南海政策,争取用一种新思维为南海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积极稳妥的解决南海争端。   【关键词】: 地缘语境  南海问题  现实主义  争端干涉  现实机遇期    一、南海问题及发展   南海,即我国对外和外国文献刊物中一般所称”南中国海(the South China Sea)”,南海中有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在内的”南海诸岛”,这其中,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争议最大的就是南沙群岛。   南海北部有珠江、韩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江河注入,东部有台湾岛、黄岩岛、东沙群岛等诸多岛屿,南部有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和由 235 个有名岛屿礁滩构成的南沙群岛,西部有北部湾、泰国湾两大海湾等,南海位居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塞,在政治、经济、战略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谓南海问题,即指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之间的争议:东南亚一些国家否认我国南海U形断续疆界线内领土主权,非法占据部分岛礁并开发海洋资源而引起的相关国家之间的主权争议问题。其实质以及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以越南为首的一些东南亚国家否认我国对南海九段线内的岛屿主权,进而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南海海底资源。   归纳起来,南海争议的核心问题有两个:南沙岛礁的领土主权争议和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开发权归属。其中以领土争议为主,由于领土归属的争议而引发了对海洋资源的侵占掠夺。   在20 世纪 70 年代前,没有任何国家对南海领土主权问题提出过异议,但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南沙群岛问题逐渐复杂化和尖锐化。一方面由于南沙群岛丰富的石油和其它的资源被发现以及重要的战略地位日益凸现,同时也因为随着世界经济飞跃发展,各国对于石油等资源的需求大量增大。这样,南海这个被探明其石油储量不亚于波斯湾的地方引起了各国的关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对南沙群岛提出领土要求,并先后占领了一些岛屿或者岛礁,同时大举开采石油和天然气。   而这一情况是随着冷战形势的变化而逐渐延展和深入的:    1、冷战中的南海问题特点与各方关系   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冷战结束时期的南海问题。该时期南海问题刚形成并初步发展,其特点是东盟国家提出对南海岛礁和海域的主权要求并疯狂占领岛礁。根据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只要拥有岛的主权,就享有以岛为圆心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所以相关的东盟国家被利益驱使,继而采用各种手段来进行掠夺。   二战结束后,东盟各国(除越南外)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导致东盟以敌对眼光看待社会主义的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行对中国的敌对和封锁,处于资本主义阵营的东盟各国盲从于美国,树立强烈的反共产主义立场。美国的激烈反共和中国实行的向苏联”一边倒”政策,加重了东盟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而南海问题的出现和早期发展让处于敌对状态的中国与东盟关系雪上加霜,加深了双方的不信任   对于东盟国家提出对南海海域和岛礁主权的行为,中国政府提出抗议并一再声明,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东盟国家对此置若罔闻,并采取了包括疯狂侵占南海岛礁等一系列防范、对抗中国的政策,直接表明了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中国与越南、印尼在1950年建交后,都于60年代末关系恶化,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才恢复关系,而中国与马来西亚、菲律宾迟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才建交。   总之,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相互对峙,意识形态不同导致中国与东盟处于极大不信任状态。在影响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诸多因素中,南海问题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强化了中国与东盟的不信任关系,也导致了诸多的双边零和博弈。    2、后冷战时期南海问题的特点与东盟关系缓慢正常化   后冷战时期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到90年代末这段时期。在这一阶段,南海问题呈现出如下几方面的新特点。1.东盟在南海问题上日渐抱团以对抗中国。我国于199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重申南海是中国领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出允许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和制止对所属领海的各种侵犯行为。针对这一立法,东盟于同年7月以东盟名义发表第一个有关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东盟关于南海的声续明》,这标志着东盟形成了针对南海问题的共同立场。   对于1995年2月的”美济礁事件”,东盟发表声明,敦促有关各方严格遵守1992年7月通过的《南海问题马尼拉宣言》的精神并表示严正关切,呼吁各方避免造成地区不稳定以及进一步威胁南海和平与安全的各种行动。特别呼吁尽快解决由最近美济礁事件所引发的问题”。   在1995年第一届中国与东盟高官磋商会议上,东盟官员在”美济礁事件”上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中方的不满。1995年7月,钱其琛在东盟与中国外长会议上第一次谈到南海问题,强调了”中国对南沙群岛及相关海域的主权”,并表示在与南海领土争议各方进行谈判时遵守国际法。中方的做法对于东盟国家提出对南海海域和岛 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东盟与中国的矛盾 。1996年5月15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同日,中国政府也发表了《领海基线声明》,为中国西沙群岛领土提供了明确的基线。针对中国的这一做法,东盟在1996年的东盟地区论坛发表了《主席声明》,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到了南海问题。1997年,中国与东盟签署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东盟合作联合声明》,是第一个直接涉及南海问题的联合政治文件 。东盟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的一系列文件和声明,表明东盟已经把南海争端提到了重要地位,旨在联合起来对中国施压。   上世纪90年代,东盟作为整体与中国在南海博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东盟成员国与中国的双边博弈也更加激烈。东盟国家运用各手段加强对所占岛礁的控制。越南引进区外大国资本加强南海油气开发,加快推进南海问题国际化、复杂化和多边化。菲律宾围绕”美济礁事件”在东南亚地区煽动”中国威胁论”,继续实施”卡拉延移民工程”加强对卡拉延群岛的控制,并力图控制黄岩岛 。面对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行为,中国政府一方面以多种形式继续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宣示主权;另一方面,中国始终保持克制态度,以谈判为主,缓和矛盾,建立互信,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快速发展,相互合作增多,中国与东盟都有使关系正常并进一步发展的强烈愿望。但是,南海问题成为中国与东盟关系正常化和初步发展的最大绊脚石,在很大程度上对双方系产生了严重消极影响。   主要为以下几点:   1. 南海问题加深了东盟对”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忧虑。   2.南海问题增加了中国东盟的不信任关系。   3. 南海问题加剧了中国与东盟的能源竞争与争夺。    二、复杂的南海地缘现实语境   南海问题具有争端类型多、涉及国家多、关联问题多的特点。它不仅涉及岛屿的领土主权、海域及其资源划分、运输进出口通道等的安全,还与国家的政治、军事、战略安全,国际性和地区性政治、经济组织及区域一体化的稳定发展具有息息相通的联系。解决南海问题,中国应在辨析南海海疆地理格局时空分异及其复杂性的基础上,尽早提出综合性、战略性解决方案。本研究基于南海问题的地缘环境要素,从地理区位、地域实体、区际联系的思维角度将南海周边的地缘环境划分为域内争端国家、域外干涉国家、关联组织机构 3 个地理空间结构,基于域内双边争端地缘环境、域外多边干涉地缘环境、关联组织机构交织中的多元多边地缘环境,对相关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的南海大周边地缘环境作探索分析:    1. 域内争端国家–南海问题的域内双边地缘环境   南海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主要表现为岛屿争端,南海问题的核心是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问题。域内争端国家是指在南中国海范围内,与南海海域具有地理毗邻关系,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南海主权具有争端、争议关系的国家,主要指南海周边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 5 个国家。域内争端国家是南海问题的主体国,也是直接决定南海周边地缘环境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在南海问题的利益立场和争端行为与各自目前的经济、军事实力,所处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地理毗邻的南海域内争端国家是我国双边环境下解决南海问题及复杂国际关系环境下解决南海问题的”域内双边争端地缘环境”的主要内容,也是南海大周边地缘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南东面和南面濒临我国南海,海岸线长 3260 多公里,1973 年越南同日本建交,2006年两国关系提升为”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1995 年 7 月越南与美国建交,同年越南加入东盟,现已与 173个国家建交,并同 20个国际组织及 480 多个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中越边界领土问题包括陆地边界、北部湾划分和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等三方面内容。目前南海问题上,越南是域内争端国家中最为强硬和最为突出的国家,南海问题上,越南拿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之前的”1977 年声明”来与中国争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出尔反尔对 1956 年越南总理公开承认的”黄沙群岛”、”长沙群岛”中国主权提出主权要求,以所谓的越南大陆架为由抢占万安滩群,甚至擅自占据我国南沙群岛的岛礁来试图抢占更多海底资源、海洋资源。   菲律宾西部濒临中国南海,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海岸线长约 18533公里。菲律宾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迄今已同 126个国家建交;因曾是美国殖民地,两国长期保持密切的盟国关系;因一直是日本最大援助和投资对象、与日本建立了长期的贸易伙伴关系。中菲两国在南沙部分岛礁归属问题上存在分歧。目前,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是域内争端国家中比较平和的国家,但也有日趋强硬的趋势。菲律宾以 1956 年一个海航学校的探险活动”发现”为由占据所谓的”无主地”–“卡拉延群岛”,1991、1998 年多次利用美济礁事件把南海问题扩大化,妄图借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等”中间势力”对抗中国。1997 年以来,以黄岩岛在其 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为由多次挑起、升级”黄岩岛事件”,进而达到混淆关联海域、争取国际支持和刺激其”军队现代化计划”发展的目的。   马来西亚海岸线总长 4192公里,是域内争端国家中唯一被中国南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的国家。马来西亚系英联邦成员,与英国、新加坡等同为”五国联防”成员,迄今已同 13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因与文莱同文同种同宗教,关系甚为密切;马来西亚与日本具有较为密切的外资往来和贸易伙伴关系。马来西亚与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归属问题存有争议。马来西亚以大陆架为由将安波沙洲、安渡滩、柏礁、卢康暗沙、南海礁、弹丸礁等 12 个岛礁划进其声称范围,并武装占领 5 个岛礁。马来西亚长期以”事实占有、实际控制”来强化其拥有弹丸礁”不容置疑的主权”的国际形象,也多次表现出南海争端国际化的企图。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海岸线长 54716 公里,1967 年同马来西亚参与发起建立东南亚国家联盟,2005 年与印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年与澳大利亚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06 年同日本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南海争端中,印尼与我国不存在岛礁主权的矛盾,但由于以纳土纳群岛为基线划定的专属经济区与我国的断续疆域线区域有部分重叠,印尼与我国就海洋划界问题存在一些分歧。尽管纳土纳群岛丰富天然气田促使印尼以鼓励移民、军事演习等各种方式来显示主权,但总体上看印尼在南海问题上还是趋向于和平协商、对话谈判的态度。   文莱是域内争端国家中最小的国家,北濒南中国海,海岸线长约 162 公里。文莱独立前长期为英国的保护国,至今两国仍保持着密切的政治、军事、经济、司法联系。文莱与日本保持密切的经贸合作伙伴关系,因与新加坡货币等值流通,两国联系最为密切。文莱单方面声称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与马来西亚声称的大陆架、我国的传统断续疆域线区域均有部分重叠,在南通礁、南薇滩等礁滩上与中国、马来西亚等产生争议。    2. 域外干涉国家–南海问题的域外多边地缘环境   国家与国家之间形成的关系、联系是地缘环境中”地”、”缘”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5个域内争端国家,虽然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上具有不同的地位和影响,但都有自己的战略伙伴、贸易伙伴、联防盟国等各种形式的政治经济关联网络,都不同程度地与南海范围之外的国际大国有着密切的要素关联。域内争端国家的这些利益关联套嵌于与中国南海主权和资源的争端争夺之中,形成域外国家干涉介入的多边地缘环境,也是形成南海大周边地缘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问题国家实体分类及国际关联域外干涉国家是指地理上居于南中国海范围之外,却凭借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和与域内争端国家的国际关联,插手或干涉南海问题以图获得相应利益的国家。域外干涉国家是域内争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固定关联或具有政治关系、经济贸易、军事合作等战略意义的对象,是与南海问题具有重要地缘关联的国家主体,主要指与以上南海争端 5 国具有稳定政治关联、经济军事合作的美国、英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这些国家对南海的窥视和对南海争端国家的态度成为南海问题发展态势的关键关联要素,也是南海周边地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问题的域外干涉国家因为与域内争端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组织上的利益联系,成为南海争端问题解决的重要牵制因素,是南海周边地缘环境稳定发展中不可小看的重要力量。

阅读更多

唯色 | 王力雄:不自焚,能怎么做?

CCTV在今年5月7日半夜播出专题片《达赖集团与自焚暴力事件》,又于12月23日晚9点半播出专题片《阿坝藏区系列自焚事件真相》,这两部关于藏人自焚的中国官方说辞的宣传片,破绽百出,谎话难圆。  我不想看CCTV的谎话连篇,但要分析和研究党国是如何开动宣传机器,用其宣传攻势去扭曲藏人自焚真相,就只得看下去,而且不止一遍。另一个看的原因,是片子中披露了自焚藏人的照片和自焚时被摄像头拍到的场景——虽然极少,但非常珍贵,令人心碎的珍贵。其中一个场景是,三个藏人在偏僻的乡村道路上,在乡政府前,点燃了自己。当局的监控摄像头远远地拍下了三簇燃烧的、倏忽即灭的火苗。  那是2012年11月7日,中共十八大召开的前一天。在安多阿坝(今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各莫乡,年轻的僧人多吉、桑珠(CCTV说是索朗降木措)、多吉嘉(CCTV说是尼麦若巴)一起自焚,多吉当场牺牲,桑珠和多吉嘉受重伤,被军警带走,虽然在CCTV的片子中出现过疗伤镜头,但事实上迄今未获自由,无人知晓目前状况。  不自焚,能怎么做? 王力雄 对自焚藏人遗言的统计分析显示,“把自焚当做一种行动”占最大比重;自焚在中共十八大期间达到最高峰的事实,也说明自焚者是期望以他们的行动促进西藏问题的解决。应该从中看到,对藏人来讲,自焚本身不是目的,自焚的发生,与要行动的藏人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怎么做有关。如果有了能让每个普通藏人都可以参与的行动方式,随着步步向前得到成果,他们就不需要再去自焚。 改变民族政策、实行中间道路、争取西藏独立……这类宏大目标,皆非普通民众能够日常参与,而广泛的民众运动必须有大规模的社会协调网络,专制国家却绝对不允许建立这种网络。若没有与宏观目标同等规模的宏观协调,民众自发分散的行动只能被专制权力分头瓦解消灭。因此,缺乏这种协调的民众要么被动地等待精英包办,要么就是将“行动激烈化”——如自焚——才能让个体行动脱颖而出。 达赖喇嘛的中间道路长年未获得进展,使得藏人拥护西藏独立的意识大幅增加——既然妥协不成,就战斗相向,至少还有尊严。 世上没有哪个民族不愿意独立,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对 中间道路,障碍只是专制政府;而对西藏独立,障碍则会扩大到十数亿汉人。专制政府的障碍可以随中国民主化消除,十多亿汉人的障碍却会因为多数裁定机制在民主化后更强。所以,我个人虽不否认民族独立的权利,但是从避免牺牲的角度出发,我不把独立视为解决西藏问题的合适选择。 口号 换不来独立,以藏汉力量相差之悬殊,即使付出重大牺牲,可能仍然实现不了独立。 不自由毋宁死值得尊重,不死而能自由应该更好——而这正是达赖喇嘛的选择。 争取西藏独立路途遥远,争取藏人自由却可以从身边开始。 达赖喇嘛提出的目标是实现 西藏的真正自治,作为大目标看似渺茫,但是把这个大目标分解为诸多小目标——如从每个村庄的自治开始,就不再是遥不可及。 中国现行法律规定 村庄自治 是合法的。虽然专制政权并不执行法律,然而把村庄自治作为目标, 所需的协调网络与村民日常生活的网络相重叠,无需另建,也无法被专制权力封堵,每个村民都能参与,也都可以付诸行动。当全体村民借助村庄内部的协调网络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并且制度化时,村庄自治也就实现。 只要小目标是从大目标分解而成的,分头实现小目标即等于在实现大目标。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人人能参与,也能随时看到努力带来的 成果, 每个小目标的实现是向大目标迈近一点点,众多实现了的小目标集合在一起,就是迈向大目标的大步伐。 达赖喇嘛确定的目标是实现西藏的真正自治。如果一开始就要整体的民族区域自治,唯有取决于中国政府同意。而达赖喇嘛多年为此做的努力,都证明了那是幻想。但是村庄自治所依赖的协调网络是自然形成的,当局无法控制和切断,决定了村庄的自治无需当局同意,只要村民自己坚持就可以实现。 权力归根结底是一个被同意的问题。村庄权力的归属取决于村民同意什么。如果村民坚持不同意当局的权力,不服从当局派遣或指定的人,只同意自己的自治,只服从自己选举的领导者,村庄权力最终就是在村民自己手中。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没有坎坷。当局会镇压可想而知,在起步阶段会尤其会充满艰难险阻。但是村民自治符合中国法律,合法性是在村民一边,镇压则是名不正言不顺。当局唯一可以采取的有效手段是把当选领导者——村长和村委会成员——抓起来。然而那缺乏法律依据,抓了又该如何定罪?又能定多大的罪?因此相对来说,争取村庄自治面对的风险是比较小的,有基本的勇气就应该可以承受。而抓走了领导者,村庄的协调网络可以使村民马上选举出新的领导者,保证自治不夭折。当局再抓,村民再选——这正是非暴力不合作的“填满监狱”之践行。这种博弈的结果,端看哪一方会先挺不住。而除非当局有足够的监狱,最后把整个村庄的所有村民全都关押起来,否则只要村民不放弃,就能一直坚持自治。 如果是很多个村庄同时这样做,先挺不住的一定是当局。得有多少个监狱才够关押那么多村民?得有多厚的脸皮才能承受由此形成的世界奇闻?这种时候,只要村庄自治有理有节地坚持,不放弃,不后退,最终当局就可能不得不让步,像他们曾在广东乌坎村做过的那样。 的确,勇气是一个关键。 那些危险——汉人可以做的藏人不可以,会被扣上“分裂”罪名等……都切切实实地存在。 问题在于,那是因此就不做任何努力的理由吗?除非什么都不做,否则总会有镇压。即使是自焚,不也被当局定为有罪,开始了抓人和判刑吗?不过,话说回来,藏人也有胜于汉人的优势,正是在于藏人有更大的勇气——连自焚都不怕,难道还怕村民自治所面对的镇压吗? 目前,流亡西藏为境内藏人所做的 发声援、开祈福会、搞活动等,都是 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有没有那些,对境内藏人不构成整体影响。境内藏人最需要的,是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的理论,是经过仔细推演和实验的成熟方法,是组织和培训从事推广的志愿者团队。专制压迫使得境内藏人没有相应空间与平台,无法完成这些准备,而 流亡西藏有组织,有基地,有资源,有自由,有知识,有社团和媒体、还有国际支持 …… 达赖喇嘛一生打下的基础,正该在此时用在刀口上。而 这,也正是对 达赖喇嘛的中间道路最有效的起步和落实。 以往西藏流亡政府一直忌讳参与境内西藏的活动,生怕被指责为操纵境内藏人与中国政府敌对。而推动西藏境内的村庄自治,却可以摆脱这种纠结,因为无论对村庄自治做什么——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培训人员,向西藏境内推广——都是在帮助中国落实自己的法律,是与中国政府和藏区当局的配合而非敌对。 当然,别指望中国政府对此感激,但至少会让它抓不住把柄,同时却能获得中国民众的同情和支持,因为他们也在争取同样的自治。 从推动西藏境内的村庄自治入手,另一个好处就在这里——因为被分解的小目标无需直接针对宏大的民族议题,每个村庄的自治只是针对本地具体问题,从而就可以绕开最易被操纵也最易形成对立的民族主义分歧。对乡村自治的共同追求与对权益的共同维护,会使藏族民众与汉族民众联合起来,汇集成融为一体的民主运动和维权运动,藏人由此能够得到中国广大民众的支持,也使汉人民众由此参与到争取西藏自由的斗争中。这既会有助于藏地实现乡村自治,扩大藏人的自由, 也会为中国民主转型后解决西藏问题,铺垫相互理解和彼此的感情。 真正的自治正是应该从基层开始。如果藏地多数村庄都实现了真正的自治,从 村庄自治到地方自治再到民族区域自治,只是规模不同的组合与层次提升——一个乡镇的多数村庄实现自治,当选村长们组成乡镇自治委员会,进行决策,选举乡镇长,实现乡镇自治;一个县的多数乡镇实现了自治,再由当选乡镇长们组成县自治委员会,进行决策,选举县长,实现县的自治……直到实现民族区域自治。这种进程的整体完成当然少不了历史时机,也取决于全中国的民主进程,然而村庄自治正是这个进程的起点与基础,而且是眼下就可以开始进行的。 2012-12-17 【此文发表于《阳光时务周刊》总第036期。】

阅读更多

Global Voices | 中国媒体对当地小学惨案保持沉默

2012年12月14日, 20名孩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起枪击案中遭到 杀害 。这个悲伤的消息马上占据整个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画面,并登上中国好几家主要报纸的头条。 同一天,在中国中部也发生了另外一起校园惨案: 一位男士刺伤了22名孩童 。 然而,这则新闻马上就遭到封锁。在中国的主流媒体上没有任何消息提到这个国内惨案,唯一能得知这则新闻的管道是 微博 (中国的推特)。 安徽卫视上对于校园砍人的报导。画面撷取自优酷。 比较这两则新闻,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其他主要媒体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这引起了网友们的注意,迅速地成为 微博上最热门的话题 。网友们除了表达对于孩童们的同情,还比较了美国和中国校园事件的揭露程度,并质疑中国不公平的审查制度和对人权的漠视。有些网友更尝试在微博上透过转贴受伤孩童的照片来报导这则新闻。 底下是微博上几个知名部落客和评论者的回应: 大鹏看天下 : 【你们不报导,我们自己来!】美国孩子出事,奥巴马垂泪,全美降半旗,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发头条。中国孩子出事,当地教育局的干部在办公室开着暖气玩游戏,各大媒体全部噤声,无耻地沉默,仅在微博能看到一些零碎消息…这是目前可见的照片集合。 小蝴蝶碎碎念 :愚民政策,能愚到哪一天,以人为本,可笑! 韩志国 :美国发生校园枪击案,这一消息一瞬间覆盖了中国媒体,大部分是头条新闻;同一天,河南光山县发生校园伤害案,主流媒体似乎都在装聋作哑,只在微博上才能看见。主流媒体如此迥异的态度,是因为中国儿童的生命不值钱吗? 假装在纽约 : 不要怪央视一整天都在报美国校园枪击案却对河南的校园砍人事件漠不关心了。领导的孩子都在美国啊。 慕容雪村 : 中国和美国同时发生校园惨案,有关部门下达禁令,禁止报导自己家的丑事,于是各报纸,各电视开始大张旗鼓地报导美国惨案,他们做回顾,做总结,做分析,然后异口同声地大叫:看这万恶的资本主义! 李宪法- :…..记者说封锁消息是各地各级政府应对天灾人祸的标准模式。 浪子布回头 :《新闻联播》头条播出美国校园枪击案,就在同一天,河南光山县发生校园伤害案,22名学生被砍伤,他们却不置一辞!央视这种无视国民生死的恶劣行径,必须批判!必须向国民道歉! 在网络上对中国政府和媒体的一片愤怒中,有一个不同的声音。中国官方报纸《环球时报》的总编辑胡锡进大力地批评美国政府,尝试转移网友们的注意力到美国枪击事件上。 胡锡进 :美国小学枪击案致28死,不仅这种枪击案的反复发生骇人听闻,美国政府的不作为同样令人吃惊。难道这不是人权灾难吗?美国校园发生枪击案比中国校车出事造成孩子死亡多多了,但美国政府在袖手旁观。我不明白美国的家长们为何能够忍受。可怜那些孩子。 胡锡进的评论并没有获得共鸣,反而引起大量的批评。一位网友如此回应: 段郎说事 : 美国政府是否作为,由美国人民去判断和处置,胡操什么心?还是多操心家门内的孩子安全吧! 校对:Portnoy 作者 Abby · 译者 Charlie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阅读更多

许小年:改革需要更多共识

许小年:改革需要更多共识 进入专题 : 改革    ● 许小年 ( 进入专栏 )        国进民退的十年      搜狐财经:您认为过去十年重要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怎么评价这些经济政策?   许小年:过去十年出的政策有点多,也许太多了,其中不乏前后矛盾、朝令夕改。回过头来看,很难对这些政策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只能说这些政策的基本方向是政府对经济越来越多和越来越深的干预。   从理论上讲,你可以说它是凯恩斯主义,其实凯恩斯主义从来没有主张政府如此深入、如此广泛地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思想是通过适当的政府干预来提高市场的效率,但到了中国,就变成政府直接插手经济,政府在市场上追求自己的经济目标和经济利益,变成披上凯恩斯外衣的计划经济。随着政府干预的扩大和深入,形成了过去十年间非常明显的国进民退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趋势?大致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效益逐渐减少,到1990年代中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用当前的时髦词汇讲,市场化改革的红利在消失,最近领导层也在谈改革红利,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中国经济这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来自改革红利,而不是人口红利或者劳动力成本。计划经济时代也有人口结构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啊,为什么没起作用呢?制度不行。必须要有好的制度、好的市场环境,才能把潜力释放出来,红利才能兑现。   改革的红利递减,农业是个例子。1970年代农业改革,包产到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下就子上来了,农村经济繁荣,很快解决了农副产品的短缺问题,支持了城镇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但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农经济有很大局限,生产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碰到天花板,上不去了。这时如果继续推动改革,特别是土地制度的改革,明晰产权,促进土地的市场化配置,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形成专业化和集约性的农业,农业生产效率就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包产到户之后,我们在农村的改革停顿下来了,不仅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城镇经济。   农业只是一个例子,改革一旦停下来,经济增长就失去动力,不得不靠政府来推动。结果是什么呢?政府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这时真的走上凯恩斯主义的道路了。   改革红利和政府推动的区别是什么?改革开放前半段的效益是从哪里来的?来自于资源的重新配置。改革打破了计划体制对资源的束缚,在农村取消了人民公社,土地和劳动力开始自由流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经济利益的吸引下,人力、土地等资源流向高收入、高回报也就是高效率的部门。具体来讲,资源从农村向经济效率更高的城镇配置,到今天,已有两亿多农民在城镇工作。还是那么多人,还是那么多地,配置方法改变了,资源使用的效率、经济的总体效率就提高了。   第二个资源的重新配置是从国有部门到民营部门,允许民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低效和无效的国有企业倒闭,人力、资本、土地等资源释放出来,流向效率高的民营经济。私有制比公有制效率高,这是人性决定的,我们每个人都更关心自己的钱,私有制的效率不用什么理论去证明。   资源重新配置带来效率的提高,还有一个我们看不见却极为重要的效应,那就是激励机制。包产到户后,农民为自己干活,不是为人民公社或别人干活,劳动积极性、经营的主动性和以前大不一样。在城镇经济中则是出现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千方百计地进行创新,降低成本,他们的激励机制和国资、国企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也完全不一样。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改革开放前十几年,经济增长的源泉一是资源的重新配置,从低效到高效部门的转移;二是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由于激励机制的改变,劳动生产率、每亩土地或者单位资本的产出都增加了。   改革开放的良好势头从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发生逆转,不是更多地通过市场化机制配置资源,而是相反,在政府的干预下,资源从高效率部门流向低效率部门,从民营部门回到国有部门,表现为国企特别是央企的强力扩张。民营经济的空间受到挤压,经营环境恶化,企业家信心不足,移民成风。微观层面上的增长动力衰减,政府不得不在宏观层面上用政策推动,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这就形成了过去十年间国进民退的态势,凯恩斯主义兴起,计划思维回潮。      应该解散发改委      搜狐财经:但政府推动效果是很差的。   许小年:政府推动永远是低效的,如果国家计委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的话,我们为什么要解散它?解散了计委为什么又要成立发改委?搞市场经济,发改委没有存在的必要。   搜狐财经:因为它管得太多了?   许小年:不是管多管少的问题,而是政府不可能有效配置资源,凡是它管的事,效率一定低。管光伏,光伏死掉;管高铁,高铁出问题。哈耶克在上一世纪四十年代就说过,政府管不好经济,因为它一没信息,二没激励。信息在市场上,不在政府的办公室里。政府官员的激励是升官、寻租发财,而不是把企业经营好,企业效率高低和他有什么关系?   搜狐财经:取消发改委的可能性大吗?   许小年:没参加十八大,不太清楚。大家对改革的预期很高,可以理解,但改革的难度比以前大多了,比1978年困难多了,所以最近在一次会议上我说:“Nothing is going to happen”。说一切照旧,可能太悲观了,但预期确实不高。   搜狐财经:因为既得利益比以前更强大了吗?   许小年:既得利益是原因之一。1978年刚开始改革时,没有很明显的既得利益,那是在“文化革命”的晚期,“文革” 给中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有目共睹,这是党内、党外的一致认识,按照那一套路子再走下去,经济要破产,社会要动荡,不能再那样干下去了,朝野形成了关于改革的共识。关于“文革”,没有什么好说的,执政党的中央文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通过。)已有总结,你要想重新肯定“文革”的话,党中央得再出个文件,说前面那个错了。   现在可不一样了,权贵既得利益不想改革,而且改革的社会共识也没有。今天的共识仅仅是对现状的不满意,大家都不满意,要求改变现状,但怎么改,往哪里改就没有共识了。      收入分配恶化是因为政府干预太多      搜狐财经:改革呼声大,但是要怎么改大家看法很不一样。   许小年:对于“怎么改”,大家的看法很不一致,有些人甚至不愿意提改革,认为一提改革就是邓小平路线。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些人认为是错的,本人当然认为是对的,历史也证明是对的。   分歧大的一个原因是收入分配的恶化。过去十年间,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和干预越来越多,为政府官员创造了不断扩大的寻租空间,各种各样的现象冒出来了,官商勾结、贪污腐败,造成国民收入分配的恶化。恶化到什么程度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政府甚至不敢公布过去十年间的基尼系数(编者注: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20世纪初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用于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分析指标。)。最近的民间调查显示,现在的基尼系数0.61,早已超过了触发社会动荡的警戒线。收入分配的恶化恐怕是社会的共识,连高收入阶层都承认,再发展下去要出社会问题。   但正是在这里产生了关于改革的分歧,如何阻止收入分配的继续恶化?从源头上看,答案非常清楚。政府的权力过大,对经济的干预太多,制造了合法、非法的寻租机会。央企垄断市场是合法的寻租,经济学中称为“垄断租金”,石油石化、通讯等行业不许民资进,这是合法获取租金。非法的寻租就更多了,寻租的结果一方面是暴利的富商,另一方面是暴富的官吏。王小鲁等人做过一个研究,中国基尼系数的恶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货币供应等宏观指标,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中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来自寻租腐败的收入。改善收入分配,首先要限制政府的权力,减少政府掌握的资源,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和干预。   可是有些民众不这样认为,他们说腐败是头号问题,政府要提高反腐力度,抓贪官,打击奸商,管制价格和市场,反市场化的思维就在反腐的过程中获得了道义上的支持,这也是过去十年间国进民退的另一个原因。由于媒体管制下的信息不对称,这些民众看不到每天都在进行的官商勾结和寻租活动,他只看到地产商赚了多少钱,垄断行业的工资是我的多少倍,于是要求政府控制房价,控制垄断行业的工资,而不是铲除两极分化的根源,根源就是政府垄断资源和市场啊。   根本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呢?是消除政府的寻租空间,这就必须让政府退出经济,而不是进一步干预经济。更多的干预只意味着更多的寻租机会,差距更加悬殊的收入分配。   我们的建议是反垄断,是打破垄断,但社会上的一种民粹主义的思潮仅仅针对结果,而不是针对收入分配恶化的根源。老百姓希望出现一个朱元璋式的皇上,能为他们打贪官,为他们均贫富,所以网上有不少支持“文化革命”的言论,支持重庆式的“打黑除恶”.我们这一代经历过“文革”的人,很难理解这样的思潮,只能说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考虑以赎买推进改革      搜狐财经:有人提出一种建议,以赎买机制推进改革。比如我们要改革国有企业,我们给那些官员或者高管比较高的份额,即便是一半被他拿走也无所谓,这样才能打破垄断,百姓才能创造财富。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许小年:赎买政策从理论上讲是站得住脚的,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赎买政策是帕累托改进,“有人受益而无人受损”。非要搞激烈的、群众斗争式的或者用强力的行政手段来打破垄断,可能会引起社会动荡。   用赎买的办法来减少改革的阻力,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公众能不能支持,这是一个很大的问号,有些人一提起赎买、一提起高薪养廉马上就说:“凭什么?他们已经富得流油了,你还要给他们钱?!”感情上就不接受。人们对赎买政策的效果也是疑虑重重。高薪真的就能养廉吗?人心有满足的时候吗?给多少钱算是够?当然我们也承认,仅仅有高薪还不够,高薪应该配合监督和制衡,配合媒体的开放。   从国际经验看,如果没有多党制,高薪就是必要的,有了反对党,高薪就没有必要了。譬如台湾,民进党天天在那盯着,国民党想腐败也不敢动,那么多人那么多眼睛,有一点动静就被曝光出来。陈水扁下台后,因为腐败被投到监狱里,台上的马英九还敢贪污腐败吗?他有贼心也没贼胆。   两党制是什么?两党制是低成本的反腐工具。香港现在是有自由没民主,公务员你就要给他高薪,新加坡公务员也要给高薪,因为他们没有宪政民主,没有反对党天天盯着。台湾的公务员就过得惨兮兮的,薪酬和福利跟香港没法比。差在什么地方?因为台湾实行民主制度,不给你那么多钱你也不敢贪,想在任上利用权力捞个人好处?你试试看。   最近有人提出大赦,官员财产公式,凡公示过的,不再追究财产的来源。这个我同意,再加一条,不愿公示的就请他辞职,并且永远不得进入政府,古代叫作“永不录用”。既往不咎,减少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这是个办法。      福利政策来自官员短期行为      搜狐财经: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不少讨好百姓的政策,比如保障性住房、全民医疗、免费高速公路,您怎么评价这些政策?   许小年:这是政府官员的短期行为,他反正就干五年,级别高的干十年,任期内竭泽而渔,把我自己的业绩做得漂漂亮亮的,问题都留给下一届。政治家能不能为公众的长远利益着想,并不取决于他的个人的修养和造诣,而取决于激励机制。这是经济学基本原理。现在官员的激励机制是什么呢?就是这五年之内的政绩、GDP、百姓的口碑。   你会说官员在意百姓口碑不是好事吗?是好事,但口碑效应对级别高的官员影响大,越往下影响越小,下面的县官是不怎么管口碑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能捞钱就行,谁在意口碑呀?清朝官员的行为和现在官员的行为是一样的,因为激励机制没变。合法的薪酬福利有限,皇上给的俸禄有限,利用权力搜刮民财却是无限的。官员敛财太甚,老百姓骂娘,但县官不在乎,你骂的是大清皇上,又不是骂我。责任和收益不对称,风险和好处不对称,这就导致了基层官员大量腐败行为的发生,进而动摇整个政权根基。政权根基和县官有什么关系?他才不管呢。   激励机制没变,又没有公众监督,他的行为就必然跟清朝、明朝的官员一样。比较顾及口碑的属于高官,官做大了就想青史留名,这类激励随着职位的上升而增加。想青史留名怎么办?那就得让老百姓说好话啊,让人家说好话就得给好处。这些好处财政能承担吗?不管,财政赤字和银行坏账都是下一届的事。   搜狐财经:其实说到底,就是所谓的高官不知道怎么给老百姓好处,(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 共 4 页: 1 2 3 4 进入 许小年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