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人

时寒冰 | 伯南克会说什么?

伯南克会说什么?     时寒冰     北京时间明天(9月22日)凌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将公布议息会议讨论的结果。上午课题组讨论时,我做了简单猜想:     QE1、QE2的效果有限;美国轻松度过主权债评级下调危机;通货膨胀高企;华尔街配合不力;加之已有QE2.5对接美国的地方债务,实现了“三位一体”。美联储扩大其资产负债表的难度很大,QE3的问题将继续向后推。     虽然会议谈了两天,但可选择的余地不大,推出的措施会低于人们的预期。     伯南克的可能态度或选择:       1)重申美国面临的问题很严峻,就业仍然不景气,但特别强调财政政策的重要性,把部分责任推给奥巴马政府,不蹚民主、共和两党争吵不休的浑水,在减轻自身压力,把球踢给民主、共和两党。     2)重申上次宣布的低利率政策。     3)“扭转操作”(即通过减持短期债券、增持长期债券来调整美联储当前 的资产组合构成,目的是为了压低长期利率,刺激投资和支出),与QE不可同日而语,即使推出效果也很有限。     4)下调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从现在的0.25%下调到0.1%,以鼓励放贷。效果很有限。     5)伯南克重申,美联储对美国的经济衰退风险,绝不等闲视之,将视情况变化随时推出新的刺激措施,以增加就业,促进美国经济的复苏。     总之,美联储这次可选择的余地太小,很多两难因素让伯南克无计可施,不得不和稀泥。这次的会议结果会让很多人的预期落空。有点类似我们常看到的“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和谐的大会”但除了空话、废话、套话,新意了了,乏善可陈。     对市场的影响:     1)在美国轻松度过主权债评级下调危机,及欧债危机的恶化,强化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特别强调,通过前两轮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手中累积了大量的现金。这是一个被很多研究者忽略了的重中之重的大问题。美联储比任何主体都更有动力和欲望推出QE3,同样是因为可以累积更多的现金,如果条件允许,伯南克绝不放过这样的机会。     2)美国轻松度过主权债评级下调危机后,黄金的投资价值阶段性削弱。美元与黄金的同步性问题,也明显变弱。在更强烈的危机将黄金与美元重新放入一个轨道之前,二者的同步性会越来越弱(美元与黄金初期的同步性是黄金与美元的互相吸引,而后是美元向黄金的靠拢,再之后则是美元主导,黄金被其吸引,因为美元的能量已开始大于黄金——这种状况将延续到这个阶段的结束)。相应的,A股与黄金趋势的跷跷板关系也不复存在。     3)美元的趋势,参见《九月的棋局》中的分析,观点不变。无论QE是否推出,美元的趋势都只有一个,它不会因为QE而发生改变。会一直延续到美元“被”走强的阶段结束而走出独立趋势。因为,这个阶段的很多影响趋势的因素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其实,美元从8月30日就该步入上涨趋势,特意在验证几天后才在《九月的棋局》中公布,因为此前的判断已得到确认。     4)欧元的趋势,参见《九月的棋局》中的分析,观点不变。欧元的危机仍将继续恶化。很多时候,仿佛2008年9月后的情景再现。一些国家会在惊恐之余作出激进的选择……无论是华尔街还是伯南克,都在等待这样的结果。         这些只是假设,以伯南克的态度为准。没有谁比伯南克自己更能知道伯克南本人到底要说什么、要选择什么。这些猜想只是一名普通趋势研究者出于好奇所做的一个小游戏而已。不妨一笑了之。     顺便给自己的新书《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做一下广告:大趋势不可逆,一切尽在棋局中。           匆于9月21日中午 链接:九月的棋局 链接:从美联储的宽松到中国泡沫 链接:债务危机·泡沫·命运之战(新浪) 链接:哈尔滨新书发布会花絮(60张照片)   链接:曹建海:我以我血荐轩辕(新书序言) 链接:刘广元:在震撼中感悟大爱之美(新书序言)   链接:周洛华:深怀悲悯的金融战略家(新书序言)     链接:乔良:悲壮的先知——序时寒冰《经济大棋局》 链接:贵州贫困山区助学(视频,含20分钟演讲) 链接:爱心图书馆捐赠及游嵖岈山(35张照片) 链接:云南二次爱心捐助行动(含30张照片) 链接:云南抗旱救灾感悟(含44张照片) 链接: 贵州助学·感悟  

阅读更多

郭宇宽 | “有钱人”要和“公募”基金有距离

作者: 郭宇宽  |  评论(3)  | 标签: 公募 , 私募 , 定向募集 “有钱人”要和“公募”基金有距离 郭宇宽 最近,因郭美美的推动,公益基金会和商业企业的边界究竟何在,正引起很多反思和讨论。对于中国红十字,最集中的质疑,就是以公益为名的项目,怎么和一些企业纠缠在一起,这里面真的没有利益输送么?红十字会的解释是,这是一种探索。 问题是,你是公募基金会,如果一个大老板,自己拿出一笔钱来,探索探 索,问题不是太大。你的钱是老百姓的钱,甚至是纳税人的钱,不交代清楚就偷偷摸摸在那里探索就不大妥当了。这背后的逻辑是,公募基金会有更多的公共关联性,所以也承担更多的信息披露责任,要用更高的职业标准来要求。 中国现在公益领域最大的问题就是公益领域开放不足,特别是公募基金会资质的相对垄断性。每逢重大社会灾难的时候,只有红十字会之类几个有向社会公募的资格,难免把他们像国有企业一样惯坏了。 去年12月,李连杰先生发起的壹基金在深圳当地民政局的支持下获得了公募基金资格,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壹基金在国内外都做了不少善事,我是认同的。 让我看不懂的是,壹基金倡导的是“壹基金壹家人”的公益理念,推广每人每月1块钱,一家人互相关爱彼此关怀的慈善互动模式,即:“每1人+每1个月+每1元=1个大家庭”。可是为壹基金站台的几个大佬,往往都是动辄几十亿上百亿身家的大资本家。李连杰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过去壹基金有三驾马车,就是腾讯的马化腾、阿里巴巴的马云、招行的马蔚华。我们说壹基金有三驾马车,这三年多这三个企业给壹基金支持是非常大的。其实后头还有一只老牛,蒙牛的牛根生先生一直不大出声,但是在默默支持着壹基金。很多的重大事情,一直都是在背后支持。” 这是很吊诡的,这些有钱人,如果有心公益,自己捐上几个亿就行了,为什么倒要来号召广大工薪阶层来捐钱呢? 而像这些有钱人,跑到壹基金来,号召平头百姓捐钱,真是莫名其妙。有钱人,要搞就应该去搞私募基金,因为他们自己不缺钱,像洛克菲勒、福特、卡耐基都开创了这方面的典范。把自己的钱拿出来,资助公益,展现给社会看,如何用自己的财富和才智服务于公共利益和人类福祉,爱给中国捐,还是爱给非洲捐,都看他们高兴。 这些的有钱人,掺和在公募基金之中,号召大家捐1块钱,有很强的黑色幽默味道。不仅不利于壹基金的社会声誉,而且不利于民间刚刚起步的公募基金事业。 我也能够理解,今天的中国,有钱人的影响力比较大,有些公益事业希望拉上有钱人站台,那样可以扩大社会影响力。 我倒是觉得卢俊卿发起的中非希望工程作为一个向企业家群体定向募集的专项基金,不经过他的手,号召有钱人们直接给青基会的专项基金捐钱,有钱人爱干嘛是他高兴,相较而言,更符合公益理念,有些有钱人,爱向非洲捐钱,也是给中国人积功德,那也不能说不是好事。 比牛根生王石他们号召工薪阶层,每人捐一块钱强多了。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3 个评论 郭宇宽的最新更新: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恶政之花 / 2011-09-06 22:49 / 评论数( 2 ) 至今犹忆“袁大头” / 2011-09-04 17:58 / 评论数( 8 ) “独立书店”应该享受税收减免 / 2011-08-23 08:44 / 评论数( 4 ) 寻找肉夹馍 / 2011-08-13 15:39 / 评论数( 10 ) 社会科学的思想方法(上) / 2011-06-30 22:37 / 评论数( 4 )

阅读更多

胡泳 | 逾八成人称现在社会谣言很多 因官方信息不透明

    http://politics.people.com.cn/h/2011/0908/c226651-1070584497.html 逾八成人称现在社会谣言很多 因官方信息不透明 2011 年 09 月 08 日  08: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从 “ 抢盐防辐射 ” 到 “ 各地将发生地震 ” ,近年来,各种谣言层出不穷。前不久,被多家媒体报道的国家调整年终奖个税征计方法的信息,最终也被证实是一条谣言。有人感叹,谣言如今已无孔不入,造谣都造到了中央国家机关的头上。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 1714 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 83.2% 的受访者确认现在社会谣言很多,其中 34.4% 的人表示 “ 非常多 ” 。 受访者认为谣言最常见的传播渠道是 “ 网络 ”(85.8%) ,其他依次是 “ 生活中的口口相传 ”(58.6%) 、 “ 手机短信 ”(53.6%) 、 “ 电视 ”(30.2%) 、 “ 报刊 ”(24.3%) 等。受访者中, “80 后 ” 占 45.6% , “70 后 ” 占 35.1% 。 谣言泛滥, 73.1% 的人归因于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发布准确信息 玩了一段时间微博,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郑海 ( 化名 ) 发现,微博上的谣言非常多,有的把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都描述得非常详细,还会配上几张挪用或造假的照片,一般人很难区分真假,让人防不胜防。 郑海坦言,他自己就转发过一些编造得非常 “ 完美 ” 的谣言。他说,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由于非常想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常规渠道中的信息又比较少,他就会守在微博上,等着网友公布事件的最新消息。等待信息时心情迫切,加上网上信息往往数量多、更新快,其间,就不免会受到一些谣言的误导。 “ 网上也有专门的辟谣帖, 但几乎所有辟谣帖的转发、跟帖数量都远远小于谣言帖,可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谣言更具吸引力。 ” 民意中国网网友王女士也是谣言的受害者之一。她告诉,年初发生 “ 抢盐风波 ” 时,她一听到消息,就马上给亲友打电话让他们买盐。 “ 老百姓很多时候很难作出准确判断,当缺乏权威信息源,谣言又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当然要 ‘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 了。 ” 调查中, 17.9% 的受访者承认传播或转发过谣言。 56.2% 的人表示,在事实真伪还不明确的时候,不会转发消息给朋友,但也有 17.0% 的人表示会转发, 18.9% 的人表示不好说。 为什么谣言能广泛传播?调查中,受访者给出的首要原因是 “ 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发布准确信息,致使信息不透明 ”(73.1%) ,排在第二位的是 “ 从众心理所致 ”(58.6%) ,排在第三位的是 “ 大多数人对谣言缺乏判断能力 ”(58.3%) 。 其他原因还有: “ 一些媒体传播不负责任 ”(56.0%) , “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推波助澜 ”(50.1%) , “ 有些谣言一定程度上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人们愿意相信并传播 ”(49.5%) , “ 一些人缺乏对真实世界的认识,不具备常识判断能力 ”(47.8%) 等。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是微博上民间网络辟谣组织, “ 辟谣联盟 ” 的发起人之一。他指出,网上谣言之所以如此泛滥,一方面是因为很多造谣者各怀鬼胎,想要 浑水摸鱼;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一些事件的处理,让网民产生了较差的心理感受,使他们更倾向于去相信谣言,给谣言提供了生存空间。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指出,一般来说,谣言往往被看作是虚假信息,但它也是公众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获取信息、形成共识的重要方式。谣言传播的效果取决于事件本身的重要性以及真相的模糊性,也就是说,事件本身越重要,信息公开得越不充分,谣言越可能得到充分传播。 “ 在新媒体的作用下,谣言的传播也从传统的口口相传模式,演变成了新型的网络传播模式。 ” 胡泳说,网络的匿名性,使谣言来源不确定的特点被进一步加强。此外,当人们从网络或手机短信得知谣言,他们往往会将消息告诉亲友,使谣言在人际网络中以传统方式继续传播,这样一来,谣言的传播方式就更为多样,传播效果也更为明显。 要杜绝谣言,网民在转帖评论时就要有警惕心理 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现在传播得最广的谣言基本都是与收入差距、官员腐败、官民冲突等话题有关。谣言之所以泛滥,是因为它一定程度上符合了部分公众的心理预期。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老百姓不能分辨谣言,而是他们在事实真相不明确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相信谣言。 胡泳说,由于当下很多政府部门都实行重大事故 “ 一票否决制 ” 。 所以一有事故发生,部门第一反应通常是封锁消息,争取消除影响的时间,但这样往往会陷入自我矛盾的境地 —— 一方面,它们对包括谣言在内的信息都采取压制态度;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封锁消息,谣言才有了滋生的土壤。对于谣言,如果完全采取封锁和压制的方法,只能是越封锁,谣言越多。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制止谣言?调查中,支持率最高的措施是 “ 谣言止于公开透明,权威部门应及时发布准确信息 ”(81.6%) 。 65.9% 的人认为 “ 谣言止于智者,人们应该提升判断力,学会甄别 ” , 53.7% 的人表示 “ 对于别有用心的造谣者应该坚决打击 ” 。 吴丹红认为,要杜绝谣言,首先,网民在转帖、评论时要有警惕心理,冷静判断帖子内容的可信度后再发表意见、进行传播;其次,有关部门也应实时发布事故的全面、真实信息,以充分的证据和细致的说明来回应质疑,让谣言止于公开透明。 胡泳指出,只要官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不消除,老百姓对谣言的热衷程度就难以降低,所以,制止谣言的关键在于填平老百姓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鸿沟。 “ 政府说什么老百姓就信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很多人都习惯性地认为,发生事故后有关部门一定会掩盖真相。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在思考如何制止谣言的同时,我们也许更应该思考,在未来如何重建有关部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力。 ” 胡泳说。 ( 向楠 )  

阅读更多

苗蛮子 | 舆论环境差异化催生官员炫富景观

作者: 苗蛮子  |  评论(0)  | 标签: 时事观点 日前,一网友因收集官员戴手表的公开照片,用专业知识为他们“鉴表”而名声大噪。该网友自称曾在饭局上看见某官员戴了一块价值70万元的百达翡丽表。根据其与官员接触的经验,他称内地官员比沿海官员敢公开戴名表。 对于中国官员来说,在这个“没有网络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的时代,在公开场合露富显摆已然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尽管一块名表可以作为官员向同僚和商人炫权的秘密武器,但与此同时也是公众检举揭发官员腐败的一根引信,甚至成为压垮贪官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是2009年周久耕因戴名表被曝光让其最终获刑11年,还是最近黑龙江北安市官员冒充乡村教师进京旅游,因高档手表和相机而暴露身份,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很显然,官员公开炫富虽然有风险,但并不意味着这种现象就此绝迹。何况,不公开戴,并不意味官员家里就没有好表。如同犯罪心理一样,人的炫富心理也是一种原始欲望。要根除这种心理是不可能的,而只能在外力约束下有所收敛。显然,这种外力作用因各个地域治理环境存在差异而呈现不一。 进而言之,在戴名表这事上,从心理上说内地和沿海的官员应当没多大差别的,甚至也无中西之别,尽管在西方社会,官员尤其是政治家戴名表是大忌。显然,问题不在于“想”与“不想”,而在于“敢”与“不敢”。 “内地官员比沿海官员敢戴名表”?尽管这只是该网友的一家之言,但我以为这种现象多少是存在的。至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恐怕在于舆论环境的差异化,而非沿海官员比内地官员就更为廉洁;当然也不是说沿海官员比内地官员的“媒介素养”要高、所掌握的媒介技术要多——尽管“媒介素养”以及媒介技术高的问题官员,能够在一些官场丑闻如官员性爱日记、艳照曝光后,能够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尽量规避被曝光的风险。但沿海地区同样也有“媒介素养”极低、媒介技术极差的官员存在,比如江苏溧阳市卫生局长谢志强就因学艺不精,把微博当QQ而与情人调情以致乌纱不保。 不过,相对于内陆地区,沿海地区的舆论空间要宽松许多,却是一个事实。这表现在沿海地区公民的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媒介意识高涨;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较为活跃,敢于监督批评报道。当然,这是新闻媒体与政治权力之间博弈的结果:一者在于媒体对拓展舆论空间的不懈努力,二者得益于政府官员思想较为开明,地方政府在对媒介的管制上较为开放,比较重视舆论监督。显然,身处于一个“人人都是记者”的环境中,那些问题官员自然有所忌惮,而不敢轻易露富显摆。 而反观舆论空间逼仄的地方,由于权力对媒体管得太死,地方媒体自然也就难以有所作为,只能主动或被动地顺从权力意志,为其大唱赞歌。由此而营造出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权力生态环境,特权在这里显然是很安全的。官员炫富显摆也就成为一种常态,并明规则化。对于戴名表这事,官员们只须注意炫富不盖过上级领导的风头,其余的便不足为虑。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苗蛮子的最新更新: 窃贼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边界 / 2011-09-18 14:45 / 评论数( 0 ) 流于内部监督的巡视制度没有出路 / 2011-09-16 23:18 / 评论数( 1 ) 一个“官爹”的病态维权与权力激素 / 2011-09-15 23:20 / 评论数( 1 ) “出于同情未清退”实质是廉价盘剥 / 2011-09-14 22:15 / 评论数( 0 ) 民工学校教师不应成被遗忘的角落 / 2011-09-14 22:15 / 评论数( 0 )

阅读更多

莫乃光 | 电子政府与民主精神的互动

作者: 莫乃光  |  评论(0)  | 标签: 电子政府 , 民主精神 本来笔者为本文定的题目是《电子政府与民主精神的互动》,但编辑改为《港资讯科技政策落后》,实有失原意,故在自己的网上版,改回原题。 电子政府与民主精神的互动 (苹果日报定的题目:港资讯科技政策落后) 笔者刚在本周於澳洲坎培拉参加完一个名为 FutureGov的电子政府研討会,与会者包括 200位来自澳洲和其他地方如欧洲、北美、亚洲等的各级政府资讯总监和其他专家,笔者有幸是唯一获邀参与的香港人。 在討论中,笔者的第一个印象是,香港的確是一个福地。当不少来自西方国家政府的代表都谈及如何运用虚擬化和多云计算技术面对收紧开支,我们的政府正在为如何向每名市民派 6000元而头痛;香港的资讯技术开支多年来稳定增长,有增无减已经是业者几乎当作必然的事了。 就是当与会者討论关於资讯保安和私隱的问题时,虽然香港也发生过一些事故,他们都对港交所受攻击有所闻,但至少我们不用在 911后面对同样程度因恐怖主义袭击威胁產生的压力。 美国固然这样,就算是澳洲人也埋怨,虽然他们国家被评为非常安全,但仍然花了巨大资源加强保安,似乎有点浪费,但又不能不做。 应以改善施政为目標 不过,在两天的討论和分享中,笔者强烈感觉我们虽然身在福中,但却未尽全力。电子政府发展面对的问题不在於技术,而是应该成为政府政策基本的一部份,能够计算技术的应用对政府管治的效果,但我们在香港似乎相对缺乏这样的分析,也很少人包括政府官员会把改善政府管治能力与资讯科技放在一起考虑。 例如,人家敢於容忍及方便市民提出批评意见和敢於回应,会把政府使用社交媒体真的视作为政府与民眾双向沟通的方式,而並非只视为公关工具。 当其他政府的人员谈论分享服务时,他们也承认令不同部门肯分享数据而面对的困难,香港的情况其实一样。但当其他管理的人员分享他们面对开放资讯和保存档案而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在香港根本连相关的法例都未有。 最终,分別在哪里?外国的政府官员在討论他们的资讯科技政策时,他们都认同这些应用有助他们国家巩固其民主传统,改善政府管治。 透过这样,政府才得到市民和选票的授权继续执政,开放和民主精神是他们公共政策的引导思想,推动电子政府的灵魂精神,这就是与我们香港的最大分別。 2011年9月17日 刋载於《苹果日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917&sec_id=15307&subsec_id=15320&art_id=15621083&cat_id=13702682&coln_id=10227748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莫乃光的最新更新: 特首选举之「备选风云」 / 2011-09-20 08:14 / 评论数( 0 ) 特首选举之「建制內部竞爭下的四型选委」 / 2011-09-13 00:48 / 评论数( 2 ) 推广IPv6刻不容缓 / 2011-09-10 17:18 / 评论数( 0 ) 英国也封网,中国笑呵呵 / 2011-09-06 02:16 / 评论数( 3 ) 英国也封网,中国笑呵呵 / 2011-09-06 02:16 / 评论数( 1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