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周 | 媚日GDP
2011年08月08日 11:12:52 一直以来,都不愿意以恶意揣度别人行为的动机。但是,黑龙江方正县为日本“满洲开拓团”立碑一事,却令人迷茫。因为你无法解释,身为中国人,为何要为当年屠杀过、奴役过、蹂躏过自己祖先的日本人,去立一座莫名其妙的碑?你同时也无法解释,身为中国人,为何要置自己的先烈于不顾,由着那么一座所谓的陵园自顾自地杂草丛生,破败不堪,却要花上中国纳税人70万元的人民币,去为曾经枪杀镇压自己先烈的日本人,去立一座人神共愤的碑?你还无法解释,一个中国人的城市,一方中国人吃喝拉撒睡的故土,为何政府会出面强行要求所有的门面招牌,都要写上日本字? 历史在此变了味道 这是一个令人无法理解的县城。无法理解的原因,是历史在这里变了味道。在这里,历史被当成做生意的诱饵,被当成金钱的铺路石,被当成感情联系的纽带。原本,历史也会担负如此角色,并无可指责之处,但是,这里的历史因为所谓的地域特殊原因,被以个性代替了共性,以一个点代替了一个面,以一个扭曲的故事代替了一个原本正义的史实。历史,在这里成为被恣意把玩的玩偶,没了是非曲直,也没了正义和非正义。历史在这里的价值,就是它是否能更多的招商引资,是否能带来更多的GDP,是否能为官员创造炫目的政绩。 在人人痛斥“带血的GDP”时,另一个概念却在不经意时,被远在东北的一个小县城悄悄地创造出来,这就是“媚日GDP”。这个小县城,拥有一个严肃庄重的名字——方正。方正拥有丰富的林木和矿产资源,却苦于没有开发资金,守着金山过着穷日子。有道是穷则思变,方正是黑龙江“第一侨乡”,居住海外的华人华侨有38000余人,其中尤以在日本最多定居、旅居的为最多,有约35000人。方正县26万人口中,和日本相关联的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就达到11万,占42.3%。方正官员不会放着这样的优势不利用,于是,县城上下,无不打着亲情牌故土牌,为引进日资殚精竭虑,铺路架桥。 言行超出正常范畴 中日友好,发展经济,顺理成章。但是,方正在日华侨如此之多,却记载着历史的屈辱。二战时期,日本为加强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和进一步扩大侵略,于1915年开始向中国东北派遣“满洲开拓团”。“开拓团”在东北以非法手段攫取中国人的土地,迫使500万中国农民流离失所;同时,“开拓团”还是日本军队重要的兵源之一。日本战败后,“开拓团”成员归国,有约5000人在路上因饥寒和传染病死亡。中方于1963年将尸骨埋葬在方正县并建成公墓。方正县在日本有如此众多的华侨,与当年的“开拓团”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不可否认,“开拓团”成员是日本普通百姓,他们既是战争的施害者,也是受害者。但对中国人而言,“开拓团”就是日本侵略军的一个分支,就是战争的施害一方。令人愤怒的是,方正官方似乎忘却了这段血淋淋的记忆,他们言必称打造“东北旅日侨乡”,行必做“弘扬侨乡文化”之事。方正的楼房建筑被要求有日本文化的影子,道路两旁被要求栽种樱花树,凡是有文字的牌匾、招牌、门牌、指示牌、宣传牌,被要求书写中日两国文字。这些言行,已经超出了正常的中日友好范畴,变成了亲日、哈日、媚日,至于所为为何,招商引资、搞活经济、壮大GDP就是必然的指向。 仅仅拆掉还很不够 方正似乎是认定一条道要走到底,近期更是花了纳税人70万元的人民币,为70多年前“满洲开拓团”的250名逝者立了一座碑。尽管官方不承认这是碑,说是墙,但换个角度说,比如,日本军人在中国也阵亡不少,如果在中国境内也立起一堵刻上他们姓名的墙,供日本人前来瞻仰祭拜,中国人能答应吗? 方正做法错误的地方在于,它只对历史进行选择性记忆,忽视了方正以外的中国人对历史的理解,以及最基本的民族感情。它以伤害国人感情的方式,为招商引资染上了曾经的侵略色彩。 这座碑,或者这堵墙,在6日这天的凌晨,被方正官方偷偷摸摸地拆了。但拆了有形的碑或墙,不等于拆掉了心中的顽症。方正官方自始自终都在回避动机问题,即为何要用中国人的钱为日本侵略者树碑立传?打个比方,日本人要来祭拜,难道还要中国人出纸钱吗? “带血的GDP”被人痛斥,媚日的GDP却让国人蒙羞。方正官方,你必须对你的混账逻辑做出一个交代。 上一篇: 塔西佗陷阱 下一篇: 踩刹车 阅读数(379) 评论数( 1 ) 1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