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

联合早报 | 农村普遍教育投入不足 学校养不起“文件里的校车”

农村普遍教育投入不足 学校养不起“文件里的校车” (2011-11-19) 早报导读 [时事漫画] 中国向亚细安追加100亿美元信贷 [名家专评] 不应该拥有巨大财富的1%? [美返亚太] 陆克文警告中国勿干预澳国防政策 [中国早点] 做梦有价   (兰州综合讯)甘肃超载校车撞大货车事故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尽管呼吁杜绝“黑校车”和健全校车管理制度的声浪不断,但有舆论指出,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教育投入不足问题,条件相当有限的农村学校,根本养不起“文件里的校车”。   超载校车严重意外,这几天引起人们广泛讨论,不少人痛斥校车司机无视生命和幼儿园利欲熏心,而当局也已下令学校停用问题校车。   综合媒体报道,校车意外凸显了“黑校车”、“超载校车”问题多集中在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城市外来人口聚集区。这些地区长期面临教育发展不平衡,公共资源不均衡,交通服务不完善等问题。   《哈尔滨日报》指出,这些地区的学校本来就教育投入不足,供养不起“文件里的校车”;还有些民办学校的办学者出于营利目的,没有买正规的校车,所以三轮车、无证车、超载车成了孩子的校车梦魇。   《燕赵都市报》进一步指出,校车这种东西在很多地方是名义上的。所谓校车,只不过是在学校的门口接送学校学生,校车跟学校几乎没有关系,至少在很多农村是如此。   报道指出,地方教育局不大可能为每所学校购置专门的校车、配备专门的司机和陪乘人员。绝大多数农村的家庭没有财力购置车辆专门接送学生,条件比较好的两三家雇一辆出租车,大部分家庭只能是很多家合雇一辆车,以节省开支,但超速、超载事件时有发生,埋下安全隐患。   尽管不少家长可能早就意识到安全隐患的存在,但迫于现实种种无奈,仍不得不把孩子送上一辆辆“血色校车”。   正如人民网引述住在出事校车所属的小博士幼儿园附近的一名杨姓村民说:“幼儿园校车超载的事早就有了,反映了,没用,镇子上只有一个幼儿园,我们也没办法,不然孩子就上不了幼儿园了。”   他还说:“我家离得近,孩子就自己接送了,看着他们的校车就害怕。”

阅读更多

苗蛮子 | “村官空巢”:农村空壳化的缩影

作者: 苗蛮子  |  评论(0)  | 标签: 时事观点 江西广丰县横山镇山头村村主任夏剑波长期在外做“包工头”赚钱,且将公章交由其父母管理。村民若需要办事盖章,还得向其父母“意思意思”。此事经媒体报道后,目前当地政府已展开调查,并责成山头村党支部收回了夏剑波保管的村委会公章,同时对全镇11个行政村的公章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 仅以个案来看,广丰县“村官空巢”现象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基层权力监管缺失只是其表,更为深层的问题是农村的“空壳化”,而其本质是农村治理结构的严重失衡。“村官空巢”现象,见证着我国农村“空壳化”的广度和深度,即从土地撂荒、教育“贫血”、文化缺失蔓延至基层政治领域。 显然,“村官空巢”现象的产生,源于物质的贫困,其直接体现于“村官”待遇低且工作任务重。“村官”待遇之低到何种程度?以我老家(湘西南地区)为例,十年前村支书的“月薪”仅为100元,村小组长更低至30元;十年过去,村支书的工资也仅仅涨了一倍——200元而已。当然,即便待遇低,但若村里还有其他公共性资源比如集体林场可以利用,进而牟取灰色收益,“村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基于人是理性经济人,以及在“贫穷是种羞耻”的现实语境下,倘若当“村官”无利可图,那么村级行政事务则很容易出现荒芜景象:有能力、有文化的人往往不愿意做村干部,而涌向城市“掘金”;于是,村干部则由那些能力较弱者或特殊原因不便外出的人所担任。但即便如此,留下来的这部分人也仅仅将村干部当作一项“副业”,而不必太过费心投入。比如在我老家,在村民眼里,当一年村支书大致相当于额外增加了两头肥猪的收入。而在一些地方,村干部甚至流于“吃空饷”的状态。 至于村主任夏剑波是否也在“吃空饷”之列,不得而知。但这种“留职外出赚钱”现象,在乡村日趋“空壳化”的背景下,并不见得有多奇怪。横向地来看,在基层生态的其他领域,比如乡村教育,此前(或现在)在很多地方,一度存在农村公办教师停薪留职前往沿海发达地区赚钱的繁荣景象。不难发现,其中的共性特征不外乎两点:当事人要么和上级领导关系很铁,要么用钱打点为其开路,或者两者皆有之。有此两点,也就不难理解,夏剑波即便长期在外包工程,但依然可以连任两届村主任,并作遥控指挥。 本来,鉴于先天性的城乡“剪刀差”,农村普遍很少有甚至没有可供分配的公共资源,基层政权亦未提供让人满意的公共品。而今,基层权力连最起码的公共职能都陷入瘫痪状态,又谈何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显然,这种乱象如若得不到有效遏止,后果令人堪忧:村委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日益下降,村民对村级事务漠不关心,而陷入原子化状态。这就可能为基层权力家族化、宗族化甚至黑社会化提供滋生的温床。 “村官空巢”现象,说到底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它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城市的“贫血”。从这个角度而言,要解决“村官空巢”现象,不仅仅需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治理好农民赖以栖身的“精神家园”,以及加强对基层权力的监管,使其真正为民服务。此外,消弭城乡鸿沟,打破农民融入城市的制度壁垒,让广大农民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自由地“双向融入”,同样不可忽视。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苗蛮子的最新更新: 离任官员顺手牵车背后的监督困境 / 2011-10-11 11:24 / 评论数( 0 ) 学生会沦为亚官场的异变逻辑 / 2011-10-11 11:24 / 评论数( 0 ) 公考重“德”难遏无德官员产生 / 2011-10-09 22:58 / 评论数( 1 ) 刘翔当官仅是体制内循环的注脚 / 2011-10-04 11:01 / 评论数( 5 ) 环保局沦为“保污局”的生发逻辑 / 2011-09-30 23:30 / 评论数( 0 )

阅读更多

路透社 | 中国未来十年累计需转移逾1亿农村人口–报告

[unable to retrieve full-text content] 路透10月10日电—中国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以下简称《报告》)称,中国未来十年累计需转移农村人口1亿以上。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不愿返乡务农,这将检验城镇提供福利和服务的能力。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中国农村提前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现在在中国的农村,多数年轻人都到城市里打工去了,农村人口主要剩下老人和孩子。用专家的话说,中国农村已经提前进入重度老龄化的阶段,解决这些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迫在眉睫。 中国传统佳节重阳节是一个注重亲情的节日,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再次引起各界的关注。年轻力壮的孩子都到城里去打工挣钱,留在农村的空巢老人面对的是贫困、疾病和孤独。筹办独立民间组织中国农民协会的赵枫生先生最近从北京回到湖南农村的家乡后发现,从这个月起,他的父母可以从政府领取每月每人55元人民币的钱,相当于养老金: “我们这里的老人从今年开始每人有55元的相当于退休金。现在还没发。这个月才开始有。” 记者:“是谁发的呢?” 赵枫生先生:“是在民政部门办了手续。因为我父母现在还没领到。据说一个月有55块钱,它是不平衡的,有些地方早一、二年就有这55块钱了。这钱好像是从国务院那边来的标准。我们村子这个月才开始有。” 赵枫生先生表示,在全国都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农村也不例外,每月55块能买什么东西呢: “说实在的他们领这55块也解决不了多大的现实问题。通货膨胀并不因为你在农村它就不膨胀了。通货膨胀它是全国性的。我在农村买大米的钱和在北京买的钱是差不多的。我们消费支出是差不多的。领这么少的钱,实际上并不能解决什么大问题。更多的是政策上的一种安排,一种安抚的意味在这里面。” 中国执行“一胎化”计划生育30多年之后,现在各地家庭结构普遍为“421”形式。再加上城市化、失地潮、进城打工潮,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比城市更为突出。看病难看病贵,一些悲观的农村老人甚至走上自杀之路。去年一个数据显示,现在中国农村老人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五倍。赵枫生先生也注意到了这种情况: “农村的自杀率很高。老人没人养或者有病,没钱,弄出自杀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很小的一个村子里都有自杀的。好几户老人有上吊、喝农药去世的。总之这种城乡二元结构不改变的话,那怕就是有550元都是对农民的歧视依然没有改变。城里面可以领一、二钱,二、三千的,同样是一个国家来怎么会差距这么大?” 这位因为筹办独立农民民间组织而遇到种种困难的赵枫生先生表示,对中国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希望不大: “整个国家以及人口结构已经是这种状态了,这就是事实。为什么农村会出现这种问题,就是因为不平等的存在恶因结构导致问题更加让人触目惊心。觉得他们这么悲惨而且这么严重。我目前看不到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现在国家的民主、民生很多东西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就想画饼不断的画饼,要怎么怎么样样,离现实根本还是(很远)。实际上还是低水平的循环。只要你是在底层,生活上还是难有很大的改善。” 中国媒体星期五引用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主任党俊武的话说,中国农村的人口结构现已提前进入重度老龄化。澳门大学退休社会学教授、现在美国的程裼洁博士解释说: “一般老龄化是70岁以上人口占到10%, 或者是65岁以上人口占到15%,这就叫一般的老龄化结构。假如说70岁的人口占到15%或者之上,应该就是重度老龄化结构。” 中国一些专家呼吁政府加大社会福利支出,并把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的重点放在农村。程裼洁博士也有同样的看法: “我认为还是个经济问题。如果限制老年人保障机制,第一个政府要投入。在农村里面政府愿不愿意加大投入?” 现在中国农村少数地方也有老人院,比如河北省曲周县安寨镇东屯村的互助幸福院就是在当地政府的财政补贴下建立的。 以上是本台记者安培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中国农村老龄化问题严重

中国政府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再度凸显了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而农村的人口老化程度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人口老化* 中国国务院在日前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预测,未来5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由目前的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860万人。 而中国政府正在组织进行的国家应对人口老化战略研究则显示,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15.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告诉美国之音,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对滞后以及大量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未富先老”的问题更加突出。 他说:“主要是农村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或者移居城市,农村只剩下空巢老人,或者是老弱病残在农村务农。” 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最近在北京举行的老龄化问题论坛会上指出,中国大陆目前农村留守老人达4千万,占农村老年人口近四成。 *扩大社会投资* 中国国务院在日前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将开放老龄产业列为政策选项之一。这份报告建议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产业,并引导老年人合理消费,培植老年用品消费市场。 这份报告同时提出了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呼吁加大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 北京理工大学从事农村经济研究的胡星斗教授说,和基础设施投资相比,中国在老龄社会福利领域的投资目前仍然严重缺失,吸引社会资金是必然之举。 但胡星斗认为,农村地区的“银发产业”利润低、风险高。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则很难自行发展。 他说:“比如,很多人提出要去搞老龄产业的,要去盖老人公寓的,他往往都是要求政府要拿出一块地,让他有一半地来开发成商品房,一半用来盖老人公寓。如果你不让企业家赚钱,而只是让他去投资公益事业,这肯定是不太现实的。” 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翟振武教授不久前接受《广州日报》采访的时候指出,被称为人口红利的充足劳动力供应在中国还可以持续15到20年左右。 *全面看待人口红利减少* 胡星斗教授认为,人口老龄化对于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化来说不尽然是件坏事。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人口老化有助于催化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他说:“过去我们存在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减少,这对于我们的产业结构升级是有好处的。不过另一方面,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整体人口的平均年龄过高,社会养老的财政负担的确会更加沉重。” 最近有多位学者呼吁,鉴于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已经得到控制,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现实,中国政府应该考虑对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作出调整,以此作为缓解老龄化的另一个政策选项。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李建新9月底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更尖锐地指出,“一胎化”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短期来看是“杀鸡取卵”;长远来看,则无异于“自毁长城”。 *退出一胎化政策须审慎评估* 不过,北京理工大学的胡星斗教授对美国之音说,一胎化政策的种种弊病不能掩盖中国目前人多资源少的现实。中国人口政策的任何调整都必须慎之又慎。 他说:“我们中国的问题还是人口太多,而不是人口太少。一个国家,它的国土应该承载多少人口,应当有一个基本的判断。那么中国这块国土,人口达到高峰的时候是15亿、16亿左右。我们已经是非常拥挤了。”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国务院在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还提出,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增加教育投资,加快培养老龄产业的从业人员。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