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

孤岛客 | 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

> > 一周语文> 2011 2011-9-5-2011-9-11> 右 为本周单字“罩”。周四,名人李双江之子涉嫌寻衅滋事被媒体曝光,引发民众热议。网友网友抚摸三下第一时间依照当事人李天一之父李双江脍炙人口的“红星照我去战斗”翻新填词,名曰“ 红星罩我去战斗 ”。 词云:“套牌宝马西山游/ 路边行人算个球/ 无照到处飞/ 哪怕违章留/ 革命重担用车飙/ 爹妈教导用拳头/ 爹妈教导用拳头/ 爹妈教导用拳头/ 无照驾驶西山游/ 普通百姓算个球/ 我有仿真枪/ 谁敢打110/ 革命代代如潮涌/ 红星罩我去战斗/ 红星罩我去战斗/ 什么TMD的新世界/ 天子脚下我最牛/ 我最 牛”……随后,多种版本的翻写歌词、对联、顺口溜如过江之鲫,网友亦将此前诸多名爹汇总,开列出当代 四大名爹 。 汉字“罩”(zhào)为会意字,《说文–隹部》对它的解释是:“覆鸟令不飞走也。从网、隹,本义为笼罩着禽鸟,亦指笼罩禽鸟的笼子,后引申出捕鱼器、用罩捕取、捕鸟器、养鸡养鸭的笼子、如罩子之类的覆盖物等。 在现汉语用中,“罩”算是江湖语言中很特别的一个动词——或被动,“被罩着”,或施予,“我罩着你”。现实生活,各行各业,江湖切口中的“罩”或“罩着”之本意依旧是大伙心知肚明的灰色规则之一,渴望“被罩着”依旧是江湖中人的普遍心态:一种寻求某种强势庇护的人身依附愿景……不过,学兄跟学妹声称“我会罩着你”之类不在此列,那不过是含蓄表述暗慕、呵护之意。彼时彼刻,“罩”字的游戏意味已将默认的“江湖定义”置之九霄云外。 ————————————————————————————————————————— ■ 研二是最牛逼的> > 来自饭友金小麦本周推荐,语出懒猪刘小西自撰对联:“上联:导师看研三的教研二的怎么骗研一的;下联:研一听研二的说研三的怎么唬导师的;横批: 研二是最牛逼的 ”……我有好多在大学谋生的朋友、友人,这幅貌似调侃的对联里所描述的堕落与平庸场景不仅基本属实,而且相当传神。 ■ 熊货> > 网络熟段子之较新版本,整个段子胶着于汉语熟词“头儿”在不同语境场合的微妙变化,很语文:“职场中领导称呼分级:中央级曰‘首长’;省级曰‘ 领导’;市级曰‘兄弟’;县级曰‘伙计’;乡级曰‘熊货’;村级曰‘鳖孙’”……就个好恶而言,我比较看好“熊货”或“鳖孙”这两种低端版本“ 头儿”之代称,联想里,此类“代称”最有烟火气,画面感:搂肩搭背,可以的,点烟灌酒,可以的,撒泼打滚,也是可以的。有地气人气俗气乃至沆瀣一气,相当真实。 ■ 我的地下室里依然还有应急设备> > 来自译言网本周消息,语出《纽约客》杂志9/11 十年访谈之简-迈尔。在回答记者9/11前后“华盛顿”有何不同这一问题时,简-迈尔说:“让我这么说吧: 我的地下室里依然还有应急设备 ,以防恐怖袭击再次发生。任何9/11当日在华盛顿的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华盛顿不仅仅是首都,它还是一个攻击目标。” ■ 半戒网> > 语出学者刘瑜博客:“自从早睡早起、 半戒网 之后,我的字典里终于有了‘从容’‘悠长’‘怡然’之类汉语词汇,我甚至有时间从事‘掩卷深思’这样的行为了”……今年,乐活、乐退、慢生活之类与生活方式相关的词语身为流行,比较而言,真要慢活、乐活,估计需要从戒网开始,也不全戒网,至少“半戒”? ■ 爱疯爱破的爱他去爱疼死> > 来自一位网友推荐的 图片 ,图片上的那件白圆领衫上写着上面这些读起来奇奇怪怪的汉字。当“iPhone”被写成“爱疯”、“ipod”被写成“爱破的”,“itouch”被写成“爱他去”、“itunes”被写成“爱疼死”,本来清清爽爽的意思变得含混暧昧,好比一个小U盘忽然多出很多接口,很多用途,它甚至可以剔牙、擦拭屏幕,乃至充当临时鞋拔子。 ■ 站式办公> > 针对办公室“久坐一族”而开始流行的一种站着办公方式,据媒体报道,“ 站式办公 ”新近成为美国硅谷办公一族时尚。“多家知名公司开始提供一种桌面较高的办公桌,可以让员工站着工作,比如,社交网络公司‘脸谱’已有200多名员工选择了新型‘站式办公桌’,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也将这种办公桌列入了公司的保健计划,受到员工的欢迎。”德国健康问题专家将“站式办公”“看成是一种‘温和运动’。”他们经过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每天站着的时间平均为5小时,所‘燃烧’掉的能量是坐着的3倍。” ■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 聂鲁达名诗,本周读到。“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这样的诗句让人不由想起那些逝去的亲人、美好、希望和曾鲜活在握的一个小美梦,并为此神伤、无助,甚而,那神伤那无助也是寂静,寂静得像寂静,一样。 ■ 有钱> > 来自饭友稀饭的饭周三饭文:“在伦敦的一家店里买鞋,售货员是个黑小伙,问:中国人?从哪里来的?答:北京。小伙儿愣了半天,用标准北京话大喊一声:五道口!吓人一跳。小伙儿原来在北京语言大学学过半年中文,钱不够,又回去了。他说得最溜的一句中文是:北京语言大学的老师, 有钱 !”稀饭老师的这段文字画面感超强,读罢文字,那句咆哮而出的“五道口”三字如雷贯耳之外,也令人猜想他的语言老师上课时炫耀过怎样的怎样? ■ 秋天是螃蟹的年关> > 语出饭友妖娆男本周饭文,一句:“秋天起,螃蟹肥, 秋天是螃蟹的年关 。”在这个平和俏皮的句子里或许可读出些许锯屑般的不安,微茫的怅惘与厌倦……它是与自然之秋有关还是与心情之秋有关?不得而知。 ■ 字双江> > 语出作家赖宝周四微博:“青少年们,以后出来混,闯祸了记得要改口喊:‘我爸是李刚! 字双江 !’”针对赖宝一说,网友江筱湖跟帖:太牛了!再加一句:“我手里有把机关枪”;网友风筝飘在彩云间跟帖:“再追,我就进大会堂!”网友海天博雅跟帖:“进了大会堂,一样吓得尿裤裆。”我爸是李刚,字双江,我有手里有冲锋枪,谁敢报警打110让他马上进天堂”……在这个主帖与跟帖的快速互动过程中,民间语文“多人接力”模型清晰可见。 ■ 政治文学永远是低俗的肉体却往往呈现高妙之境 来自中华读书报记者康慨周四文章,原文标题为“纳道什-彼得超长巨作即将在美出版”。言及即将在美出版的长河小说《平行故事集》特点时,康慨写:“纳道什-彼得将本质上各不相关的多个故事并置,整本小说是无焦点的,没有情节上的主脉,甚至没有结局,也不做最终的判断。如果我们认同这是一本‘肉体小说’的话,便不会怀着对东欧文学的先入之见,将它看成所谓的政治文学。 政治文学永远是低俗的,肉体却往往呈现高妙之境 。” ■ 老不信 来自人民网信息,语出有关“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监测”报告,这一报告显示,“目前社会公信力下降导致的信任危机,已构成了当前社会上一堵亟待翻越的‘信任墙’。在一系列热点事件面前,老百姓成了‘ 老不信 ’”。

阅读更多

刘瑜 | 超越那些想当然

给金雁老师《从东欧到新欧洲》一书的书评 载于《南方周末》 ---- 2004年,《外交季刊》登过一篇文章“一个正常的国家”,作者是学者Andrei Shleifer和Daniel Triesman。他们针对当时西方媒体、学者和政治家将俄罗斯的情况描述得一团漆黑的情况,试图论证俄罗斯的情况虽然不那么好,但其实也不那么糟,是个“经济中等、政治凑合”的“正常国家”。之所以那么多人唱衰俄罗斯,大约一则是因为很多人还是把注意力停留在俄罗斯刚开始转型的那几年,二则因为苏联的历史地位,人们对俄罗斯的预期太高,不能以“平常心”来看待它。 不能以“平常心”来看待俄罗斯——乃至转型后的中东欧地区的,不仅仅是西方国家,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媒体和学界谈到转型后的前苏东地区,也是条件反射般地将它与“乱”、“崩溃”、“衰退”、“动荡”、“教训”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在很多中国人的脑海里,因为苏东的经历,“转型”成了“狼来了”里面的那个“狼”。 金雁的新书《从“东欧”到“新欧洲”》就是试图帮我们摘下有色眼镜,“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和了解一个正常化的中东欧。换句话说,这是一本挑战迷思、破除成见的书。 成见之一就是转型之后,中东欧各国经济陷入崩溃边缘,民不聊生。由于经济体制的巨大变动和贸易体系的重组,很多中东欧国家在转型初期的确经历过经济萧条、通胀飙升的阶段,但是转型的阵痛在90年代中期之后逐步让位于正常的发展。事实上过去十多年,除了金融危机时期和个别国家,大多中东欧国家都经历了相对高速的增长。比如,就人均购买力GDP来说,世行数据显示,捷克1990年是11209美元,2010年则达到25232美元;匈牙利则从8778美元上升到19764美元;波兰从5473升到19059美元;俄罗斯从9119升为18963美元;就连经历过战火的塞尔维亚,人均购买力GDP都从1997年的6407美元(最早可得的数据)上升为11719美元……也就是说,过去20年,大多中东欧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准基本实现了翻番。中国由于起点低,经济增长当然更快,但是即使如此,2010年中国的人均购买力GDP仍然只有6828美元,远不足以骄傲地“一览众山小”。 更关键的是,中东欧的经济发展没有带来急剧的贫富分化。从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指数来看,中国近年的基尼指数达到0.48左右,但是相比之下,捷克的基尼指数是0.26(2005年),匈牙利0.25(2009年),波兰0.35(2005年),罗马尼亚0.32(2008年),塞尔维亚0.26(2008年)……可以说,除了俄罗斯这个“特例”(2009年达0.43),中东欧地区尽管市场转型,依然属于地球上最平等的地区之一。 成见之二是,转型之后议会政治“吵吵嚷嚷”,政党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不错,走向议会政治之后,中东欧各国走向了多党政治。几乎所有中东欧国家都已经经历了几次不同政党之间的权力更迭。但多党政治是否就一定会导致过度的社会动员,造成社会动荡?未必。固然,有了议会政治,媒体上会多出议员们吵架甚至打架的不雅画面,但如果一个社会存在矛盾是必然的,那么把矛盾放到议会这个“容器”里让官员帮助百姓打“代理战争”,可能反而比让矛盾遍地开花要好。毕竟,议员们在议会里相互吹胡子瞪眼,总好过民众今天浇汽油自焚表达利益诉求、明天拿着刀去警察局砍人。事实上,根据“政治不稳定指数”2007年的排名,大多数中东欧国家政治相当稳定:捷克的稳定性排在日本前面,波兰排在英国前面,白俄罗斯排在美国前面,匈牙利排在希腊前面。即使是乌克兰式的颜色革命曾经伴随着社会冲突的加剧,但冲突最后还是以一种“体制内”的方式和平解决——而和平地解决政治冲突,是民主相对稳固的一个显著标志。南斯拉夫式的内战流血固然触目惊心,但其中的矛盾源远流长,米舍洛维奇煽动塞尔维亚民族主义也早在转型之前,恐非一个民主转型可以全盘解释。 成见之三,则是我们多年来对“休克疗法”不由分说的批判,对“渐进改革”不由分说的拥抱。长期以来,一提到苏东改革,我们就想起休克疗法,而一提到休克疗法,我们就摇头叹息。金雁以富有洞察力的分析告诉我们:爱沙尼亚的改革很“休克”,但是它发展得很不错;白俄罗斯的改革很“渐进”,但是它发展得要慢的多;乌克兰从来没“休克”过,但是它的转型经济上几乎可以说是最失败;俄罗斯被视为“休克”的典型,但是它只适用过休克政策不到一年……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我们难以以“休克还是渐进”来鉴别改革的成败。在金雁的分析里,各个国家的历史遗产和改革原初状态,往往比分析其改革速度更有解释力。 事实上,在大多数中东欧国家,金雁指出,由于民主的政治框架,真正的休克疗法很难出台和推行。强大的工会力量和民主的讨价还价过程,使得多数中东欧国家改革进程“淅淅沥沥”。波兰的格但斯克造船厂私有化谈了五年,罗马尼亚的日乌河谷煤矿私有化谈了十二年,捷克的克劳斯据说是标准的新自由主义者,但其执政期间只能推行高税收高福利、反兼并反破产的政策。所以20年改革下来,多数中东欧国家没有改成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反倒是改成了“福利国家”。相比之下,中国某些地方一个市长或者厂长,一拍大腿就可以卖掉一个企业或产业的做法,反倒是显得更“休克”。 摘下有色眼镜观察他国并不容易,因为我们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想当然”。也许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怎么看待他国,而是怎么看待自己。其实中东欧国家现在肯定还存在诸多问题:超前的福利政策可能导致寅吃卯粮的财政危机、经济对外的高度依赖性使得它在金融危机面前格外脆弱、某些国家极右翼政党的兴起令人担心种族主义的复苏、一些国家的选举争端让人忧虑民主是否在该地区已经稳固……但是,任何“正常”的国家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因为中东欧国家的问题而忽略其进步与发展,甚至以之为借口对自己的改革固步自封,就既是对他国的不公平,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了。也许从《从东欧到新欧洲》这本书开始,我们思考苏东转型时,思考的就不应当仅仅是其“教训”,而且也应该是其“经验”了。 -

阅读更多

孤岛客 | 鬼是一种很小的黄色的花

> > 一周语文> 2011 2011-8-1-2011-8-7> 右 为本周单字“干”。本周,郎咸平教授采访郭美美母女使“郭美美+红十字”旧事再次成为关注焦点。被网友形容为“引导式澄清”的这一澄清反而促使更多猜疑猜测猜想海样喷涌。干爹干爸干女儿干闺女之类已然陌生多年的“辈分语文”伴随郭美美母女“撇清与红十字关系”+“宣言进军娱乐圈”式的信息传播使人完全搞不懂这个采访的完整诉求。以“撇清”细节做眼某报本周刊出这样一个新闻标题:“郭美美的爱马仕: 一个她妈的一个干爹的 ”……这个态度表达既暧昧又清晰,既绝望又希望。 汉字“干”在熟词“干爹”义项中的“干”本字为“乾”,现在写成“干”的这个字是“乾”的简体。其演变过程或许是“干活儿”的“干”先由“幹”变成“干”,随后,“乾”(gān)再被简化为“干”,加上“乾”有“gān”“qián”两种读音,加上汉字原本阵容中“干”“乾”“幹”三种近似字,当类似溯源性的考察出现时,麻烦诸多。 辈分语文中的“干爹”“干妈”“干闺女”中的“干”(即“乾)本意为没有水分或缺少水分之状如“干枯”,后引申为不用水如“干洗”、空虚如“外强中干”或无血缘或亲戚关系而拜认的人,如“认干亲”“干姊妹”“干儿子”等。在日常生活语境中,“干亲”尤其是年龄、地位悬殊类的干亲常格外诱人联想。它与现实语境中人人了解的“这是我表哥”“这是我表妹”之类的套话式搪塞的最大不同是,表哥表妹不过一种尚未确定正式关系的暗示性告白,而“干爹”等等则暧昧得多得多。令人不安的是,此事之后,“认干亲”之类的辈分语文恐怕需格外慎用,否则猜测风起谁说得清? ————————————————————————————————————————— ■ 水泥盒子那么贵而精神家园又那么便宜> > 语出作家王佩本周博文《我的读书生活》。文中王老师坦荡直言与精神生活相关的种种真情实感,其中“书价”至贱即为其一:“现在真是个不可思议的年代, 水泥盒子那么贵,而精神家园又那么便宜 。”“由于精良的精神食粮便宜得不可想象,甚至免费(如海量音乐和电影),如果物欲不那么旺盛、有精神追求的一对男女青年生活在一起,每天读书、作画、弹琴、看片,会过得非常惬意,变成神仙眷侣。当然,前提是暂时不要孩子。” ■ 指天默哀> > 来自周二体育新闻:“北京时间8月1日,北京国安坐镇主场与广州恒大战成1-1平。而就在这样一场领头羊与榜眼的大战中,也不乏让人倍感欣慰的动人画面——赛前奏国歌仪式后,工体看台上近万名观众自发集体将双手 指向天空 ,为7.23动车事故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 它不吃人不吃肉只吃灵魂> > 来自南方都市报本周报道,报道说,匈牙利女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上周三(7月27日)在瑞士纳沙泰尔市家中 病逝 。雅歌塔1935年生人,1956年因匈牙利反俄暴动随前夫避难至瑞士,后定居瑞士,以法语写作。曾在2009年前后翻阅过雅歌塔《恶童日记》三部曲简体中文版,印象是文字简冷克制,笔下人生苟且粗粝,异常真切。记得第三部《第三谎言》中写少年饲养了一头美洲豹。少年说:“它不凶,是我养的,别怕。它不吃人,不吃肉,只吃灵魂”……读到这句子时我的大惊小怪与作者多半无关,我在想,那头美洲豹现正在中国大地游荡? ■ 罢运> > 路透社周四上海电讯,电讯转引新华社当日消息,称始发于本周一的杭州出租车司机 罢运 三天后已复工。路透社消息说,周一早晨的高峰时期,大约1500名杭州出租车司机开始罢运。截至周二晚间,市中心不见一辆出租车。作为回应,杭州市政府承诺在10月底之前提高出租车运营价格,并给出租车司机提供临时补贴。 ■ 我是体育界裤裆里钻出来的人> >   来自南方周末,语出前大运会冠军 张尚武 。这句子坦白凄凉,不知那“裤裆”到底会有多大多脏,且从那里面钻出来活下来的人还有多少? ■ 乐跳> > 今夏开始逐渐流行的的一种“拍照时尚”,大致格式为:拍摄主角以游泳池或湖泊池塘为背景,在半空中保持臀部与水面平行,且摆出休闲姿势,一手肘举起,面带休闲表情,外加一件能体现休闲主旨的道具……经一家名为“leisureDive”网站放大,这一自娱自乐消夏方式受到年轻人追捧,很多网友拍摄“ 乐跳 ”照片在网间上发布,并以类似“生命不止跳水不止”主题广为传播。 ■ 鬼是一种很小的黄色的花> > 语出学者刘瑜本周专栏文章,原题是“语言的贫困”。文章从寓言电影《狗牙》说开,探讨思想钳制与语言荒漠之间的关联:“大海是多么危险的事物。它蔚蓝,辽阔,深不可测,唤起孩子们的憧憬,简直是亚当夏娃面前的那只苹果。而沙发多么安全舒适,它上面只能坐着昏昏沉沉的屁股。于是大海被定义成皮质沙发。当所有深不可测的都被定义成安全舒适的,神奇的都被定义成平淡的,飞驰的被定义成呆滞的,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就成了一个‘脱敏’的世界。儿子从妓女那听说一个新词‘鬼’,他问‘什么是鬼’,妈妈面无表情地说, 鬼是一种很小的黄色的花 。” ■ 规律表> > 本周流行段子之一:规律表:出事→微博讨论→尝试掩盖→微博发疯讨论→传统媒体跟进→微博谣言四起→李承鹏发文→韩寒发文→微博要闹乱子→总理来了,来晚了→微博表示总理辛苦了→和谐、和谐、和谐→下次出事…… ■ 撕碎了一个国家的天真> > 来自南都周日时评,语出评家狂飞。作者勾勒7.23温州动车惨案后的民意民怨舆情民情,转引苏东问题研究专家金雁所引俄罗斯学者对苏联剧变反思,探究现代化的不同层面乃至不同代价:“世界历史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现代化模式,一种是‘以人为主体的现代化’,另一种是‘以人为代价的现代化’。”而这后一种现代化,其实是“一种帝国模式的伪现代化,是一种没有‘人’只有‘国’的主观意志。”“有人说最近的挪威袭击事件“ 撕碎了一个国家的天真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只不过是另一种天真罢了。” ■ 集体痛感> > 语出新加坡《联合早报》周一文章,原文标题是“改变正在当下发生”,作者韩咏红评析7.23温州动车惨案后的舆情与公众觉醒:“从媒体竞争的角度去理解,带煽情意味的报道能达到抢眼球争读者的效果,但是在特殊语境下,煽情其实是在唤醒昏睡的痛感神经,而痛感是有颠覆意义的,对痛感的坚持就是一种抗争。”“个体的痛感是想草草了事、息事宁人惰性的天敌。当人们重视自己的感觉,在乎真相,当他们拒绝‘像卖大白菜一样’讨论亲人的赔偿问题时,体制的缺陷与原本一味追求速度的发展逻辑即可显示出不合理。” ■ 这场闹剧还要继续演到底> > 语出美国默克投资公司总裁阿克塞尔-默克,在评价美国债务问题谈判时他说:“我们会达成协议,最终会达成,但是这场闹剧还要继续演到底。” ■ 直升机父母> > 来自译者钟建国本周推荐,本词亦有“黑鹰父母”“冰壶父母”“除草机父母”等变异称谓。此新词在美国校园流行,特指那种对孩子管束过多、永远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头上盘旋不去的父母,而这种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被称之为“直升机父母式教育”。据悉,这一新词最早来自福斯特-W克莱因撰写的一本旨在“用爱心和理性做父母”的书。有专家将“直升机父母式教育”的剧增归咎于手机的流行——手机亦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脐带”,父母可用手机遥控、了解孩子情况,有的家长甚至给孩子配备GPS卫星定位系统,随时监视孩子行踪。长期处于“直升机父母”呵护下的孩子常缺乏挫折磨练,遇事不知所措,面对逆境难以自拔,丧失锻炼机会,永远长不大。 ■ 郭美美干爸和周立波新妇估计很快就会变成壹周立波秀最抢眼的段子> > 语出周五评家苏文洋时评,原文标题是“郭美美干爸与周立波新妇”,苏老师文章从郭美美神秘干爹,说到周立波高调新婚,慨叹生活比戏剧更传奇:“人生的戏剧性,远比周立波的清口精彩百倍。 郭美美干爸和周立波新妇,估计很快就会变成‘壹周立波秀’最抢眼的段子 。”  ■ 国家成功学> > 语出评家草威本周博文,原文题为“催眠”。文中草威老师剖析“国家成功学”常见催眠法:“一种是如上所述——传销式的,温柔的洗脑;还有一种是暴力式的,狂热的洗脑。暴力在祖国有另外一个可供替换的名词——奇迹。王勇平的那句‘这是一个奇迹’不仅掐准了时代脉搏而且精辟到令人发指,他道出了事故相关部门对民众的惯常催眠术,也道出了一 个国家的成功学 。这个国家呈现给外人的是一个奇迹,让你接受的也是一个奇迹。” ■ 潘家园表示压力很大> > 语出《新京报》周三娱乐新闻- 看图说话 。本周,故宫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在“无损检测”中毁灭性被损,此事引发关注:“令人不解的事情很多:一是搞‘无损测试’,怎么能‘损’得这么厉害;二是这么大的事,居然是靠网友爆料才得以公开;三是故宫官网上的原物图与央视公布的受损图片不符。据报道,故宫的最新解释是,‘原物图’乃误传,并非受损文物。如果受损图为真,为何没有‘葵瓣’?如果文物名称也是‘误传’,故宫为何没有第一时间出来指正呢?这就难怪引来‘潘家园货调包’的质疑。有网友发出感慨:故宫压碎的不止一个盘子,还有公众的信任”……不过,连潘家园都“有压力”,而当事人却貌似全无压力,怪。 ■ 肉普团> > 俄罗斯政要普京粉丝团别称之一。本周,“梅女郎”(梅德韦杰夫粉丝别称,又称“梅德韦杰夫女孩)在网上推出了支持梅氏角逐下任总统视频,她们更表明这是反击上月誓言脱衣撑普(京)的“普京军团”。上个月13号,“普京军团”在俄罗斯某网站发布一段时长80秒选秀视频,主题为号召女性公民“为普京脱衣”,并支持其参加2012年总统大选。随后“普京脱衣女粉丝群”被戏称为“ 肉普团 ”。

阅读更多

刘瑜 | 不知道与宁可不知道

《新世纪》 ----- 7.23动车追尾事件后,微博上对有关部门的反应骂声一片。我和一个朋友就下面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知道这些群情激愤的声音吗?我的朋友认为:“他们”当然知道,点击微博观察民情,不就是举手之劳吗?再说了,“他们”不点击,“他们”的秘书家人肯定会点击,然后再向“他们”汇报。而我的看法却是:“他们”中很多人有可能真的不知道,或者不那么知道。 “他们”,当然指的是“有关领导”。 认为很多“有关领导”有可能真的不知道网络上的激愤程度,是因为我相信一个叫做“理性无知”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当“无知”合乎人们的“理性”时,人们可能会努力保持这种无知,刻意逃避可能会干扰这种无知的信息。 “理性的无知”最早是一些学者用来形容美国选民的。有调查表明,美国很多选民非常无知,比如,大约一半美国人不知道每州有两个参议员,四分之三不知道其任期;约一半美国人不知道代表本区的众议员是谁,40%不知道本区的参议员是谁……这些数字自从有民意调查以来竟一直相对稳定。在分析这种无知的原因时,有学者指出:这种无知对于选民是理性的——一张选票能改变整个选举结果的可能性极小,为了这张选票而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了解政治实在“太不划算”。 在我看来,“理性的无知”理论可以解释的不仅仅是选民的无知,理性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时间精力的投入产出分析。刻意的无知可能带来丰厚的利益报酬,在这里,无知是一种精明。选择性的失明则可能带来意识形态上的自我保护,在这里,无知则是一种逃避。 “打开Fox新闻频道不也就是举手之劳吗?你认识的美国左翼有几个会愿意举起电视遥控器,点击到那个频道?” 我给朋友举例说。Fox新闻是美国公认的右翼频道,当左翼们试图论证美国媒体里充满右翼“宣传攻势”时,总会提起Fox新闻。同理,美国右翼中又有几个愿意购买左倾的《纽约时报》呢?《纽约时报》可不贵,一个星期天天送也就5.85美元,现在电子版更便宜,降到每周三块七毛五。 所以,即使是在信息自由、充分的社会,人们对信息的关注和吸收也往往是选择性的。我曾经写过一些观察美国政治的文章,有读者曾问:你写这些是不是很容易,把在美国看到的事情给描述一下就行了?我答,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容易。很多留学生出国之后关注国内超女选拔远胜于关注美国国会辩论,还有很多干脆顺着我们从小被灌输的意识形态框架,看见的永远只是“美帝”如何横行霸道,而不是这个国家的政治运作机制。一个人“看到”一个事物并不等于他能“看见”它,人们往往需要穿过重重意识形态才能看见自己所看到的东西。说得如此饶舌,其实中文里有个更简洁的词,叫做“视而不见”。 理性的无知,中国人当然不陌生。最极端的例子是大跃进。农民自己就是种地的,岂能不知“亩产万斤”的荒谬?科学家有基本常识,有怎会不知土法炼钢炼出来的都是什么东西?各层干部炮制假数据,又怎能不知“大好形势”后面的巨大灾难?至于毛主席,总有人用“他被下面的人给蒙蔽了”来为之辩护,要我看,与其说他不知道,不如说他不想知道。这个情境里,对于一些人,无知可以带来利益,对于另一些人,无知可以带来安全,对于还有一些人,无知则可以满足其意识形态的偏执。在这里, 无知就象一块大肥肉,各路苍蝇、蚂蚁、豺狼可以蜂拥而至各取所需。 今天的中国与大跃进时代当然不能同日而语,但精明的无知和自我保护式的蒙昧却依然盛行。一位“体制内”的退休长者曾告诉我,他认为他们那一代人之所以有的人很开明有的人很保守,“一个重要的区分点就是上网还是不上网”。上网还是不上网,说起来只隔着点击一下鼠标这个简单的动作,但这个动作里包含的,却是一个人从成见里出走,与自我诀别,从温暖机舱跳向未知大地的巨大勇气。 万一降落伞打不开呢?他们可能担心。于是他们继续待在温暖的机舱,对大地上的声音充耳不闻。于是“群众”当中,出现了一群越来越“不明真相”的领导。现在,令人担忧的是,那些坐在机舱里的人,和那些大地上的人,他们携带着各自眼中完全不同的世界,正在高速接近。有一些事实,那么多事实,我们知道,但他们不知道我们知道,而我们不知道他们不知道我们知道,这样两个疾驰的世界互相追尾时,该是怎样的场景? -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刘瑜:诸善之间

刘瑜:诸善之间 标签: 善 认知冲突 ● 刘瑜 ( 进入专栏 )       这是一个暴躁的时代。在微博上我见过几个经济学爱好者吵架,说起来也是真名实姓、有头有脸的人物,吵起来竟然也时不时冒出“你这个傻叉”、“XXX这个蠢货”、“你吃XXX的屎去吧”这样的用语。如果真是希特勒和犹太人那样不共戴天也就罢了,但真要仔细去推敲,发现争论双方很可能70%甚至90%的观点是相似的,但即使是30%甚至10%的分歧,也往往导致“一言不和就掀桌子”。     这样的暴躁显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家。在一个不习惯于就公共议题展开公开辩论的社会里,人人都是易燃易爆品。在一个有着悠久的“你死我活”传统的文化里,真理永远是独家经营。     我对迈克·桑德尔的喜爱,与其说是因为他的某个具体观点,不如说是因为他对所有论敌抱有最大程度“同情性理解”的态度。作为一个当代政治哲学家,桑德尔被划分在“社群主义”这个理论阵营里,但是在他著名的哈佛公开课里,以及根据课堂讲义整理出来的《公正》一书里,桑德尔对社群主义的竞争对手——功利主义、右翼自由至上主义、左翼平等自由主义、康德式的普遍人权学说——都作出了最善意的阐释。当然他的论证最终引向了对这些理论的批评,但这是在对其作出最充分的辩护之后。     正是因为桑德尔这种“厚此不薄彼”的公允,《公正》一书教给读者的与其说是真理,不如说是困惑;与其说是信念,不如说是迟疑。但困惑和迟疑并不一定是坏事。当思想太多地被权力用来当作棍棒,困惑就成为宽容的前提。当人人争当杀气腾腾的真理代言人时,迟疑则是一种智性的成熟。“当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比如,有个恐怖分子嫌疑人,可能掌握了一个会导致成千上万平民死亡的恐怖袭击秘密,只有拷打他才可能获得该信息。为了获取信息,应不应该对他进行刑讯逼供?应该?那么好,你是哲学上的功利主义者——因为你认为为了多数人的福利,可以牺牲一个个体的权利。但是,如果无论你如何拷打他,他都不会招——除非你对他三岁的小女儿实施酷刑——你还愿意做那个功利主义者吗?在成千上万平民的生命和一个小女孩的权利之间,你大约感到了迟疑。     再比如,篮球巨星乔丹在运动生涯里,年收入曾高达数千万美元。政府应该对他强制征收高税收,以促进经济平等吗?你也许会说,应该,因为他每年交出100万分给100个贫困家庭,对他自己来说,不造成什么大的损害,却可能大大改善100个家庭的生活水平,甚至可能改变100个孩子的命运——这里促进的可不仅仅是结果平等,而且是机会平等。可是,那么,政府有没有权力——出于同样的理由——强制我们献血甚至献骨髓呢?毕竟,在体检合格的情况下,捐点血甚至骨髓不会真正影响我们的健康,对于那些急迫需要这些医疗救助的人,这却是雪中送炭。在平等和权利之间,我们再次感到了迟疑。     又比如,一个叫比尔的人,碰巧知道一个叫威蒂的人的下落。由于威蒂是个毒贩,正被政府通缉。比尔应该向警察供出威蒂的下落吗?当然应该,你可能会说。可是,如果威蒂是比尔的亲哥哥、并且从小两人相亲相爱呢?事实上,这个叫做比尔·伯格的人宁可为了哥哥而辞去麻省大学校长的职位,也不肯配合警察揭发哥哥。事实上不少人被他对哥哥的忠诚及其牺牲所感动。可是,难道一件正确的事情,仅仅因为适用于你自己的亲人,就变成一件错误的事情吗?在康德式的绝对命令和桑德尔式的共同体忠诚之间,我们再次陷入了徘徊。     这样的例子可以无限举下去。如果“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愿意为了降低高速公路上的车祸伤亡率而将最高时速降低1/4甚至1/2吗?如果只要不伤害他人,人就可以为所欲为,女性可以将自己的子宫作为一个工厂,在淘宝上出售自己的婴儿吗?如果政府应该保持价值中立,那么政府应该花同样多的钱资助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垃圾肥皂剧吗?……根据心理学上的“认知冲突”理论,人有追求逻辑一致性的本能,但是这些令人困惑的情境似乎又提醒我们,没有一个正义标准可以放之四海且贯通古今,每个人实际上都在特定情境下“因地制宜”地选择正义原则。在读《公正》之前,我们也许清楚自己的原则是什么,读完之后,可能反而变得糊涂,因为每一种观念似乎都有它的道理。     每一种观念似乎都有它的道理,未必导致相对主义。它只是提醒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构成冲突的未必仅仅是“善恶”之间,一种“善”和另一种“善”也可能构成紧张关系。权利和福利之间,“绝对命令”和“人之常情”之间,平等和效率之间,自由和安全之间,常常存在着取舍关系。我们尽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念,论证哪种取舍更合理或更合乎时宜,但是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存在着一种没有代价的选择,那也许我们就需要提高警惕。一百多年来的中国,从立宪派到革命派,从复古派到西化派,从民族主义到国家主义,从市场原教旨主义到民主万能论,有太多的观念传销者试图告诉我们存在着一种“包治百病”的药方,遍体鳞伤之后,也许我们可以在下一次冲锋陷阵之前,表现出一点点的犹豫?     犹豫不是为了逃避选择,但是它令选择之后的制度设计更加审慎和包容。也许我们的观念会被四通八达的“同情性理解”所模糊,但模糊下去的论点之下会显现出更清晰的论证。每个人最终会得出自己的结论,但这应该是通过穿过论敌的观念,而不是绕过它们。有人在形容美国的立宪经历时指出,这不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而是一个伟大的妥协。的确,在诸善之间,妥协比胜利更值得庆祝。     《公正》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它思考哲学的方式。这本书并不讨论一个个抽象的哲学问题,而是引领我们发掘生活的哲学性。在桑德尔的带领下,我们发现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几乎每一个细节里都暗藏着一个“哲学按钮”,按下那个按钮,庸常事物收拢的意义就会“孔雀开屏”。大到言论自由的边界何在,小到餐桌上的AA制是否合乎伦理,都可以进行哲学意义上的反思。亚里斯多德、康德、罗尔斯、诺齐克的思想不再是学派派的概念游戏,而是照亮现实生活的手电筒。     在这个意义上,桑德尔可以说是受人以渔而不是受人以鱼。当然过于频繁地掏出“手电”也可能败坏生活的兴致。有一次我和城东的两个朋友聚会,在选聚会地点时,我情不自禁地思考:难道不应该在东边聚餐吗?一个人跑胜过两个人跑,这符合功利主义原则……但是凭什么要为两个人的利益牺牲一个人的利益,这难道不是传说中的多数暴政?……看来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沉睡的哲学家,千万不能轻易惊醒它,因为所谓理性,就是一场伟大而漫长的失眠。   进入 刘瑜 的专栏 本文责编: 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笔会 > 散文随笔 > 心灵小语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365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作者博客,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