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 | 解决“历史认识”需要“双向努力”
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立碑引起中国民众不满和愤怒,结果被拆除。作为一名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许多心里话无法去表达,这里毕竟是人家的地盘,我言语不得不慎重一点。 不过,围绕如何去“认识”当年所发生的事情,这是超越时空的宏观话题。接下来,我将连续刊登几篇我至今对日本人和中国人如何去面对“历史认识”的几篇文章。 有人说,中日关系当中最大的问题是“历史问题”。我的观点是: 第一,“历史问题”这个提法是错误的。因为,1972年围绕“历史问题”,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的中日战争的处理上,中日两国达成了共识,(在这里,讨论当时谁强硬谁软弱、谁多主张谁多妥协没有任何意义),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它意味着两国从政治和外交意义上就“历史问题”达成了共识,否则两国是无法恢复邦交的。因此,严格地说,今天我们所面临或讨论的不是“历史问题”,而是“历史认识问题”,即我们如何“认识”当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这点必须弄清,否则无法展开。 第二,我不同意“中日关系当中最大的问题是历史问题”这种说法。因为,如果中日两国之间面向未来的交流与共同的探讨只是停留在历史认识问题层面上,我们是“没戏”的。理所当然,我们在历史认识问题上,通过多层次的沟通,不断加深相互的理解,“完善”认识,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基础所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充满哲理。不过,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应在经贸、环保、能源、地区合作、青少年交流等“实质问题”上携手起来,扩大合作领域,共同寻找合作的战略基础。 2008年4月,世界和平研究所会长、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发表了有关中日关系的政策性建议《中日关系的新章:面向超越历史的发展》。本建议的目的是,在5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访日的情况下,为中日关系确立“新的基本原则”。中曾根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日如何应付目前的问题,对两国的共存及亚洲的秩序来讲极为重要。”胡主席访日时,中曾根前首相将提出这套建议。 中曾根前首相是一位充满着国家战略思想的著名政治家,在日本战后的首相当中,他在任期间之长仅次于佐藤荣作首相,还曾与胡耀邦总书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曾根前首相辞职后,在政界的影响力一直是很深厚的。他的一切言行都对日本各界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在日本将迎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历史性访问的时刻,中曾根提出,“我们必须构建能够坦率沟通的,即互相之间该说的要好好说的中日关系。”它意味着,中日关系有必要提高相互关系的水平,迈向更加成熟的友好关系。 为了实现成熟的关系,中曾根前首相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指出,中国应该调整并完善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内容,而日本在靖国神社的甲级战犯分祀问题上,应该探索解决方案。另外,他对中国提出,“为加强思想教育而采取的爱国主义运动带着酝酿反日感情的侧面,需要加以调节。”对日本,则提出,“日本必须谦虚正视过去,不要做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轻率的发言。” 总之,中曾根康弘提出的核心是,在历史认识问题上,需要“双向的努力”。我非常赞同他的言行。首先,他在中日关系关键的时刻能够出面,做出上述的政策性建议,具有价值。第二,他对历史认识问题的“信念”与“立场”是值得与中日两国的人民分享的。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有原因,而问题的来源不可能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当年,日本侵略了中国,给中国政府以及无辜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日本政府的官方立场是一贯的,否则中日怎么能够实现邦交正常化?而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当年的历史?在此问题上,无论各方反思的程度或方式如何,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这一点是肯定的,不能动摇的。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