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历史

嗨!历史 | 东德民众28年翻墙史:办假证最受欢迎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9日 – 10:18 | 3 次阅读 | 已有 0 条评论 东德士兵和工人正在给柏林墙增加高度 肯尼迪针对 柏林墙 说:“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来防止他们分开我们。”“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 作者:胡元,选自:《文史参考》2011年第20期,原题:翻墙: 柏林墙 里墙外28年 1961年8月12日晚上,《柏林墙》一书作者弗雷德里克刚刚13岁,他的父亲在这天心脏病发作,闻讯赶来的邻居立刻对他的父亲采取抢救措施。这时有人打开了电视机,闪烁的黑白画面显示的是一个城市,里面有愤怒的人群、挎抢的人、带刺的铁丝网,还有几辆巡逻车。 也就是在这天晚上,100多万柏林人上床睡觉时,恐怕和这位13岁的少年一样,并没觉得和往常有什么不同。午夜过后,黑暗无人的大街上突然警笛狂鸣,坦克带领着满载 东德 军队的卡车一直开到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线,头戴钢盔的东柏林警察乘车前往主要通道站岗,士兵从车上卸下木桩、铁丝网、水泥柱、石块、镐头、铁锹。 第二天,整个柏林人听到的第一条新闻是:“华沙条约国请求 东德 政府对柏林内部和周边地区建立有效的控制。”一个小时内,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81个路口均被封锁。 东德 与西柏林间所有的交通路线全部切断,地铁和有轨电车也不再通行。

阅读更多

嗨!历史 | 回首1988年北京首次选美:因物价飞涨而夭折

选手泳装照。图/ 蒋和欣提供 1988年4月9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尚未闭幕,中国新闻社自 北京 发出一则爆炸性新闻: 北京 首次举行“ 选美 活动”!短短两个月间, 选美 风潮席卷全国,一波三折。这场选美运动生不逢时。1988年3月,上海开始了放开物价管制、取消“价格双轨制”的“闯关行动”,物价迅速上涨。5月开始,价格闯关蔓延至全国,全国物价犹如脱缰的野马般开始失控、飞涨。 作者:星评,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1988年,春节刚过,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的蒋和欣来到位于北京崇文区西河沿的“部长楼”串门。 蒋和欣的好友赵耀和张安东的家就在这里。赵耀是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作家赵寻的儿子,张安东的父亲张光年是中国作协副主席、组诗《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者。 蒋和欣很喜欢来这里。这是一座塔楼,住的多是部级干部,以文化界名人为主。这里不仅房间宽敞,楼道都是大理石地面,电梯是从国外进口的,门口有门卫,这在还没有商品房概念的1988年的中国,实在是个高级的所在。 在张安东家,三个30多岁的青年长吁短叹,深感事业尚未有大的起色,总想办点“大事”。 1988年,最流行的词汇是“下海”,最让人羡慕的人是“万元户”。不知怎么说起的,赵耀忽然提议,要不咱们办个选美比赛吧,没准还能赚些钱。 三个文青神聊出来的选美 为这个念头所兴奋,这一天,三个人在张安东家里聊了一夜。 赵耀说,直接称呼“选美”不好,有些敏感,和资产阶级的关联度较高,社会主义应该有社会主义特色,要展现新时代劳动者的风貌,还是叫“青春风采大赛”比较好。张安东和蒋和欣觉得这个主意真是绝妙。 在神聊中,赵耀和张安东提出,三围比例与臂展长度应是选拔标准之一,妻子是舞蹈演员的赵耀还提议,脖颈的长度也应该作为选拔标准。 蒋和欣很佩服他们俩的内行。赵耀当时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当油画老师,同时在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读研究生。瘦高的张安东是个另类的文学青年, 文革 期间上高中时,就偷看西方小说,还把屋门紧锁,拉上窗帘偷听柴可夫斯基和德沃夏克,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他一门心思想出国留学,先从《北京日报》辞职,又从社科院研究生院退了学。 第二天一大早,赵耀就把想组织选美的想法告诉了父亲赵寻,赵寻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赵耀找到自己的老熟人、《当代电视》编辑部主任朱汉生,希望他们出面主办这次赛事。 经朱汉生提议,赵耀去拜访了《当代电视》的主办单位——隶属于中国文联的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介绍举办选美活动对提高《当代电视》知名度的好处,以及社会主义的女子风采大赛与外国选美的不同。协会书记徐宏、杜高等都表示了支持。 1988年3月,“首届北京女子青春风采大奖赛”组委会成立,朱汉生担任负责人,赵耀、张安东等为组委会成员。崇文区文化馆为协办单位,负责比赛场地。 具体操办的赵耀、张安东和蒋和欣在比赛期间被给予《当代电视》杂志记者的身份。因为张安东外语好,文字功底强,所以由张安东负责所有文字工作,蒋和欣负责广告事务,赵耀机动。启动资金由三名策划者自筹。“每天都是兴奋而又惴惴不安的。”赵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比赛报名简章也确定下来,规定参赛者为17~27周岁、在北京市居住的女青年,报名时间为1988年4月8日、10日、12日和15日(其他时日场地另有他用)。比赛分初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分设“青春活力”“聪慧灵秀”“文雅端庄”“娇美丽质”4项大奖,其中最优者为“1988年北京之花”。

阅读更多

嗨!历史 | 陈独秀孙女口述:我上书邓小平重修陈独秀墓

陈独秀之墓 1980年由安庆市文化局出资200元,简单地进行了修葺,请几位农民挑些土将坟抬高一些。在原碑不存的状况下重立了碑,碑文:“陈公仲甫字独秀,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并以先祖的四个儿子名字而立。碑文为安徽省书画院葛介屏书。 口述:陈长璞,整理:周海滨,选自:《看历史》2011年8月刊 陈独秀 ,被人称为“终身的反对派”:反清、反袁、反军阀;批孔、批党、批“国际”。反对“威权”的后果很严重,环顾他的一生,他创建“中国共产党”却被开除党籍,创刊《新青年》却被诬为“汉奸”,发起新文化却不得最终之“觉悟”,提倡新道德却因私生活被诟病,担当五四“总司令”却在凄苦中客死异乡。 2010年10月18日,安庆, 陈独秀 出生之地。 秋日里的安庆,已显示出萧瑟之气,与安徽南部其他城市不同的是,这个城市被人称为“10年没有变化”。这个安徽省的前省城、开风气之先的沿江重镇,如今只是作为一个三级城市,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同样淡出视野的还有陈独秀。长期以来,历史教科书里并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地位。 长期处于被贬斥地位的陈独秀,其当年生活的陈家老屋被拆毁在预料之中。无论是在北洋军阀时期还是在中华民国期间,哪个时代都没能让这个偏僻的陈家老屋安宁过。 安庆位于长江北侧,而陈家老屋离江边不远,如今老屋遗址已与陈家无关——被自来水厂改修成了篮球场。当地人说,原址上曾树碑将此处介绍为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故居,并没提及陈独秀。 陈家老屋旁残留有当年陈延年、陈乔年的读书室,当年的气度只剩下破落的气象,出门处便是一个公厕。据说,墙上曾经镶过“文物保护单位”的匾牌,住在文物保护单位里的几家住户当然不乐意,就悄悄地把牌子拆了。 陈长璞回忆说,当年老屋是安庆有名的陈家大洋房子,有五进三个天井,宅前宅后都有花园,大门楼有一丈多宽,气度非凡。 2010年10月18日晚九点,在安庆迎宾馆,陈独秀孙女陈长璞来到酒店。她说对祖父的事情不想谈,谈父亲可以。这位安庆市文物局原副局长,虽然已经退休,但是对祖父的一切显然还是采取谨慎的回避态度。第二天,我应约到她的住处拿到她撰写的《陈独秀生平传略》和《陈独秀墓的变迁始末》等资料。 陈长璞是陈松年的女儿,陈松年是陈独秀的三子,陈独秀晚年他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从安徽大学化学系肄业的他,1950年去窑厂做工人。1979年后,陈松年先后被安排为安庆市和安徽省文史馆馆员。 1990年,沉寂一生的陈松年去世。其子陈长琦、也是陈独秀的长孙,现为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女儿陈长璞曾任安庆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安庆侨联副主席等职,是家族中最了解爷爷陈独秀的人。陈长璞还有两个姐姐,分别为陈长玮、陈长玙。 陈长璞自从知道爷爷是陈独秀后,就有意搜集关于陈独秀的资料。“ 文革 ”初期,当陈松年得知女儿搜集陈独秀资料时,便暗中告诫女儿说:“你爷爷的事,是国家大事,自有国家来搞,你别插手!”陈长璞并没有听父亲的。她把收集到的资料藏在单位。 幸运的是,现在,无论是陈独秀的后人还是公众,对陈独秀的认识都不再狭隘了。在陈独秀墓边,总会莫名地多出一些鲜花,献花者不知是谁,但是他们对陈独秀有着发自内心的敬意。

阅读更多

嗨!历史 | 萧军对比毛泽东鲁迅:后者“是中国真正的人”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8日 – 09:56 | 1 次阅读 | 已有 1 条评论 萧军 性情豪爽的 萧军 曾说: 鲁迅 是我的父辈, 毛泽东 只能算是我大哥。为什么他对中国现代史上这两位声名显赫的人物如此相称呢? 毛泽东 对 萧军 的态度经历了利用、改造与打击的过程,而 鲁迅 则是关爱、帮助与鼓励,在萧军的心目中,鲁迅“是中国真正的人”! 萧军(1907年7月3日-1988年6月22日),辽宁锦州人。原名刘鸿霖。曾用名刘吟飞、刘羽捷、刘蔚天、刘毓竹。笔名除“萧军”外,还有酡颜三郎、田军、三郎等。“东北作家群”的领军人物,知名的左翼作家。 作者:万军 一 既与鲁迅,又与 毛泽东 有过亲密接触的现代作家并不太多,而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萧军便是其中的一位。他曾公开宣称:鲁迅是我的父辈, 毛泽东 只能算是我大哥。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这两位声名显赫的人物孰重孰轻,何以在孤傲的作家眼中如此显明?要破解萧军的这种认识,我们就必须从鲁迅与 毛泽东 如何对待萧军的态度方面来考察。

阅读更多

嗨!历史 | 揭秘中南海第一美女保镖:睡觉时枪压枕头下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8日 – 11:00 | 1 次阅读 | 已有 0 条评论 中国第一美女保镖边梅 边梅,被称为中国第一女 保镖 。她曾当选“北京小姐”一反警卫的“冷面”,常人难想象她有一身过硬的功夫。她苦练过拳击、柔道、射击、驾驶,通晓刑法、民法、国际法。一把77式小手枪,她须臾不离身,睡觉也放在枕下,随时可抽出。 作者:马翎 自从脱下了那身橄榄绿的警服,离开了外宾女卫士长的岗位,边梅才不再重复地作一个梦了:在梦中,她迟到了一步,眼睁睁地看着国宾车队风驰电掣般地驶去,自己被落下来,怎么也赶不上。惊醒下来,浑身还在冒冷汗。 她说,我尝过梦里着急的滋味,因此执行任务时,我总是提前20分钟就到岗。 微笑的中国女警卫 从1988年7月到1994年12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下榻於此的美国、前苏联、印度、罗马尼亚等国的第一夫人,英国、日本首相夫人、泰国公主以及巴基斯坦的女总理,当她们开始一天的日程时,首先看到的都是门厅里站着的这位漂亮的中国女警卫,她身材修长,含着甜甜的微笑。 边梅,曾被称为中国第一女 保镖 ,给许多外宾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不仅是她精湛的职业素质,也因为她的不卑不亢,彬彬有理,善解人意,一反警卫通常的“冷面”、“硬派”,像一股甘甜的泉水,像一阵清新的小风。 国际上盛传“最难伺候”的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对边梅赞赏备至。一个小小的细节感动了她。那日去长城游览,赖莎坐进轿车时,边梅拿出两个柔软的靠垫,枕在她的身后。於是尽管山路颠簸,这位第一夫人有伤痛的腰部,舒服多了。爬长城时,她的兴致很高。事后她几次向中国陪同的高级官员谈起,你们的警卫很有人情味,赖莎回国以后,边梅很快就收到她寄来的一张照片,照片上她拉着边梅的手,斜斜的一行钢笔字是她的亲笔签名。 芭芭拉也喜欢边梅。这位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夫人,像一个慈祥的老妈妈。她住在18号楼下,每天从二楼下来,不乘电梯,而走楼梯,站在楼下等候的边梅,出於职业的习惯,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双腿,随时准备万一有闪失,便冲上去扶住她。芭芭拉看到边梅这副紧张的样子,故意和她开玩笑,把脚歪了一下,边梅的眼睛瞪圆了。芭芭拉立即安慰她:I PROMISE YOU I WONT HURT MYSELF(你放心,我伤不着自己。)

阅读更多
  • 1
  • ……
  • 3
  • 4
  • 5
  • ……
  • 25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