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留德海归部长
两个留德学人,章伯钧和万钢都是非共產黨员,海归后都当了部长。章伯钧曾任交通部长,万钢现任科技部长。章伯钧曾任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农工民主黨主席,万钢现任中國致公黨中央主席。章伯钧生不逢时、兵荒马乱,但长大后,1922年被安徽省省长许世英所器重,以公费赴德国留学。万钢出生于1952年,中学毕业后在吉林省延吉三道公社插队,当知青,1985年获世界银行的奖学金,赴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机械系留学。 章伯钧任交通部长之后,中國爆发“反右运动”,章伯钧被打倒。万钢留成回国之前,爆发陆肆民主學潮,之后,万钢回国荣任科技部长。 同是留德学人,记录如下文字,没有任何其他意思和意义,只希望《往事并不如烟》真的不如烟,当然,也希望万钢同学做人做官做事平稳,真的让中國公民过《完美生活》(章诒和女儿唐晓白当电影导演,其代表作。)。 交通部长章伯钧 章诒和大姐送我一本《伶人往事 ─ 写给不看戏的人看》(台湾时报出版2006年7月初版,ISBN 9571345199 )。我这个人呀,不看戏,也不看书,大姐邮寄来的书很久了,现在才有时间阅读,真的很对不起大姐。 小时候,章伯钧对章诒和说:“好的东西都令人不安。如读黑格尔,看歌德,听贝多芬。”章诒和勉强读了几页的黑格尔与歌德,没觉得不安,连稍稍不安也没有。但章诒和看台上的言慧珠,却能叫她稍稍不安。 读言慧珠的故事和留德前辈章伯钧先生的故事,让人内心深处有一种无法描述的创痛与苍凉。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戏曲学校开始贴大字报、大批判,言慧珠和俞振飞两人身上前后都被刷浆糊、贴满标语、大字报,并被安排扫厕所。9月1日至2日,他们的住所华园被抄家,言慧珠积蓄多年的财产被抄走,包括几十枚钻戒、翡翠、美元、十八斤金条、六万元存折,家里的设施被严重破坏。言慧珠曾数次分别将三千元现金交付亲友,但亲友迫于压力即上交给学校。9月10日晚,言慧珠将十岁的儿子言清卿托付给俞振飞后,在卫生间悬梁自尽,留下了三封遗书。当时官方的结论称其“自绝于人民”。 章伯钧(1895 ─ 1969),安徽桐城人,1922年被安徽省省长许世英所器重,以公费赴德国留学,与朱德、孙炳文同船,入柏林大学哲学系学习黑格尔哲学。1923年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初,在柏林还认识了邓演达。1926年初海归,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之后,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昌,章伯钧随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从广州到达武昌,任政治部宣传科长。 抗日战争爆发,章伯钧在南京、武汉经常与中國共產黨代表团接触,同共產黨密切合作。在重庆,他和许多民主人士一道,强烈要求国民黨结束一黨專政,实施宪政。“皖南事变”发生后,章伯钧进一步靠扰中國共產黨。 1949年以后,章伯钧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农工民主黨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 1957年在“大鸣大放”中提出批评共產黨的政治见解,建议实行“两院制”,被指为要搞“政治设计院”。1957年6月8日成为中國头号资产階級“右派分子”(1957年5月22日《人民日报》发言)。 根据章伯钧先生的夫人李健生女士(章诒和大姐的亲生母亲)的回忆: 那时章伯钧当交通部长,正访问罗马尼亚回来。彭真(当时的北京市市长、中共中央书记书记)要他提意见。章伯钧说:“我没有意见啊,我现在很好,很得意,我没有意见。”几次都被章伯钧挡回去了。 一天夜里,电话铃响了,是李维汉(当时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打来的,要章伯钧接电话。李健生说他拉了一天肚子,刚睡着。李维汉要李健生转告章伯钧,无论如何来开会,提意见,谈看法。 第二天,章伯钧开会回来,一进门就说:“这下糟了!我提了意见,彭真、李维汉铁青着脸坐在那儿,一声不响。” 章伯钧那天提出了“政治设计院”的构想,就此闯了大祸。章伯钧同罗隆基讲不到一块,不知怎么就弄成了“章罗联盟”,成了最大的右派。 当时,周恩来还去同毛澤東讲了,说是章伯钧他们在重庆时还是帮了共產黨不少忙的。这样做,人家要说共產黨过河拆桥。毛澤東不理睬周恩来。 1969年,章伯钧病了,很厉害。孩子们都不在身边,李健生一个人弄不动他。幸亏邻居来帮忙。邻居称他为“章善人”。邻居喊:“章善人病了,我们要帮帮他!”弄了辆三轮平板车,把章伯钧载到医院。那时,医院不给右派看病。 周恩来发话,医院才收留章伯钧住院,给看病。不久就逝世了。那时,一个月才二十块钱生活费,怎么办他的丧事啊!后来,周恩来批示:“是什么待遇就是什么待遇。” 政协军宣队、解放軍来人了,叫李健生放心,丧事组织包了。组织找李健生,说:“黨的需要,章伯钧不能公开平反。” 1980年5月8日,右派的工作告一段落,曾经被划为右派的55万人几乎全部“改正”,但是仍有极少的一部分人“只摘帽子,维持右派原案,不予改正”,其中包括中央认定的5名右派分子章伯钧、罗隆基、彭文应、储安平、陈仁炳。其他未获得“改正”的右派还有林希翎。 科技部长万钢 万钢1952年8月出生于上海,1969年4月至1975年10月,万钢在吉林省延吉三道公社插队。1975年10月,受推荐进入东北林业大学道桥系学习,成为 “工农兵学员”。197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年,考入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实验力学专业,攻读硕士;1981年毕业后,获硕士学位,并在同济大学数学力学系任教。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的一位访问教授,在看万钢的博士研究课题后对他发出邀请。1985年,在获世界银行的奖学金后,万钢赴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机械系留学,并于1990年获该校博士学位。 在德国读博士的这段期间,万钢开发了一个降低汽车噪音的技术,得到了德国高校与企业奖。这套技术一直到2005年8月才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退役。大众公司所在的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为此颁发给万钢一个特殊功勋十字奖。 获博士学位后,万钢于1990年底进入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工作。历任该公司技术开发部工程师,生产部、总体规划部技术经理。1994年和1995年先后被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和同济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德国工作期间,曾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副厂长、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吕福源特别邀请万钢带一个德国汽车工业的博士工程师代表团到中國考察汽车工业。万钢2000年回国,不久,被科技部聘任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 2001年,万钢回到同济大学,担任校长助理、汽车学院院长、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2003年6月,出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并主持学校日常工作。2004年7月起,正式担任同济大学校长;2006年起,兼任上海市科协副主席;2006年12月,当选中國致公黨中央副主席。 2007年4月27日,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因年龄到限,被免去职务;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决定任命万钢为部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另一位非中國共產黨员的正部长官员。 作者: 谢盛友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5-12.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两个留德海归部长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环球写真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柏林封锁和空运 (0) 柏林墙始末 (0) 我们能向德国学什么 (0) 德国统一日,中国月圆时 (0) 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 (0) 德国的公民教育 (0) 德国宪法法院与人权保障 (0) 德国大选后新政府对华关系的可能影响 (0) 德国军售与中国抗战 (0) 德国先政治后经济,两岸先经济后政治 (4) 德国人的森林情结 (0) 德国人不空想马克思 (2) 希特勒是如何上台的? (8) 冷战政治遗产柏林墙 (0) 伟大的德国精神 (2) 从德国看中国“三公”为何不公 (0) 从两则笑话看德国 (0) 中国人“阔”德国人“抠”美国人“穷” (0) 下跪,有时真的很美 (1)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