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 魂兮归来
友:袁教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讨论得很热闹,怎么不见你出声呀?
袁:我素来不太喜欢凑热闹。重大问题,甘当后知后觉,力求考虑得深入一点,没有坏处。
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7 月 24, 2010
僵化的大学教育,在教育2.0时代,传统大学的一潭死水被打破,教育成为一种有趣的 “自组织”,一种机会平等的推进剂,一种新思维的产生和改变的催化剂。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6 月 29, 2010
中国的大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政治体制不改,大学的改革无论说得如何花哨,都是新瓶装旧酒或者换汤不换药。政治体制的权力集中、党政不分、官僚主义、民主缺失、自由资源匮乏在大学一个都不少,某些方面甚至更严重,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权力集中在校长、书记且权力不受制约,大学城、教学名师的评审、国家重大课题的带头人哪一个不是大学的行政官员权力在起作用。这里仅以去行政化为例说明这一问题。 去行政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6 月 24, 2010
近三十年来,中國的大学经历了市场化(如取消毕业分配和实行收费制)、国际化(如“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大规模合并)、产业化(如疯狂扩招和建大学城)三大高潮。 它变得像混合了政府和企业功能的奇怪公司:是公共服务,却由家长们高额支出;是产业经营,却背负了2500亿元债务;出售产品,却没有售后服务;是投资,却不保证你的回报。 大学的理念越来越混乱,而其行政管理、评估体系、课程、老师和学生,都出了问题。大学的定位和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从教授到学生的造假舞弊令学术成为笑话。大学的腐败、两性和安全乱象总在社会新闻版出现。中國的大学不再精心培养能獨立思考的“人”,而热衷于培养“就业员”。 大学从残酷社会中的象牙塔,堕落成了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坏公司,这是可怕的事!少数好教师和好学生在此瑜不掩瑕,更多人的青春在此虚掷,梦想没来得及描绘就已挫败,这是可怕的事!大学不教新生代做“人”和做事,只教他们听话和考试,这是可怕的事!大学生相信关系和潜规则,甚于相信知识和能力,这是可怕的事! 2010年,中國957万名考生参加了高考,其中657万人有机会成为大学新生。 中國的大学,将如何面对他们? 它不比收费公路好多少 大学是间坏公司 大学这间公司最“妙”的地方是,它既是公共服务,又是产业经营;它既面向社会,又针对个人。它出售产品,却没有售后服务;它是投资,却并不保证你的回报。 “我们不需要教育,我们不需要思想控制,教室里不要有黑暗的挖苦。老师,放过那些孩子……”平克·弗洛伊德在音乐专辑《迷墙》中这样愤怒地唱道,那是1979年。 放到如今我们的教育体制中,这些激进的话语已经不太合适了。高中以前,或许还有学生苦闷地处于墙内;而一进入大学,整个环境早就已经完全商业化,所有的一切都按照一个商业目标运转起来——如何把学生作为商品出售出去。 我们的大学更像一间公司,无论好坏。 这间公司是怎么做市场的 一个高三学生如果有幸连续看过这十多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手册,一定会晕掉。十多年来风水轮流转,各种热门专业层出不穷,如果大学是公司,那它们就是深圳华强北那些山寨手机厂商,iPhone流行时就做HiPhone,什么流行就一窝蜂仿它、山寨它、做滥它。 早些年流行经济类专业,各个大学学院纷纷开设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学、金融学、应用经济学等等;后来又流行法学,人人都想着进公检法,过“律考”;接下来是工商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广告学、市场与营销等市场管理专业;没几年风头又转到了IT行业,于是计算机类学科汗牛充栋;然后是影视、艺术、表演、播音与主持类专业挤破了头,连工科院校都敢设影视学院;最后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艺术品投资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物业管理、动漫设计等面向新时代的专业热得烫手。 看看十多年来的大学热门专业,几乎就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走向。经济数字虽然高亢,可经济学的学生大多不过在当会计和营业员。“律考”通过率低得可以媲美公务员考试,而公检法早就人满为患,没有后台你想都别想。学商科的去卖保健品、搞传销,学计算机的在网吧里当管理员。学表演的如今连潜规则都不一定捞得上了,转年又有一茬水灵的新人。播音主持、影视编导想去电视台?你等着去当栏目聘的编外民工吧。物流管理去快递公司,电子商务在淘宝卖外贸货,动漫设计的要么在熬命,要么在画山寨动画。唯有房地产红旗不倒,如果你运气好早点去卖楼,你就算赢了。 十多年的大学专业热潮,每一次大学里的专业热潮之后都预示社会上这个行业的烂掉。你必须相信这一点,当下最热的专业,等你毕业的时候一定会烂掉,中國的大学有这个能力。因为它们是山寨公司,它们看重的是“快速反应能力”,谁能短平快地抓住热点,大量吃进原料囤积,迅速做出仿版,就算战略上的成功。 这间公司是怎么做运营的 你总算入学了,来到学校之后你才发现,你所在的校区居然离照片上那个著名的学校大门有几十公里远。这还算好的,要是你在挂着一个城市名前缀的校区里,你会发现它在地图上和本校相距上千公里,要用谷歌地图才能览其全貌。 现在的大学流行开分公司,所有大学都到一个地方去开子公司,于是称作大学城。整合资源、辐射效应、集约模式、融资管理、引领发展、促进转型,这些在大学城建设中经常出现的词汇,就如同商业教科书。大学既然是一间公司,大学城自然应该是一盘生意,这盘生意的体量大得惊人,占地动辄几十平方公里,建筑面积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平方米,投资金额是天量,流水账目自然也是天量。 有知名大学的生意好做,没有知名大学的城市也有新招,便由政府出面撮合当地二三流学校与外地知名大学联办分校。对于当地来说,可算得上是招商引资,对于外地大学则算是拓展业务。负责一点的,隔三差五有本校教师飞行执教,算是连锁经营;不好的则是自生自灭,留个招牌而已,只能算是授权加盟。 有分自然有合。大学公司的生意还有一种是兼并。院校合并算是我国教育界的一项盛事,学院合并升格为大学,专业性大学合并升格为综合大学,理工大学有人文学院,科技大学有影视学院,更不用说如今几乎每所大学都有医学院。合并风潮据说目的是为了集中师资力量、加强学科水平,为合出几所世界级大学而努力。最高目标自然是全国合为一所大学,如此一来,世界大学排名榜必然会有一所仰之弥高的中國大学,再不济,学生人数也是世界前列。 兼并重组到最后,难道就是公司运营手法的尽头了?不,大学们不久后一定会发现资产剥离、拆分上市其实是资本运营的更好办法,这样合并的大学又可以拆开来各自挂牌,再来一次资产评估、征地搬迁、结构调整、资源重组、院系学科调整。 这间公司的收入与支出 既令人惊讶又在意料之中的是,大学这间公司运用了如此多的手法,最后它的资产负债表却如此不堪入目。 大学负上巨债已经不是新闻,燕山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吉林大学等学校都欠下了几亿、十几亿乃至几十亿的债务,曾有媒体报道的数据说,我国高校负债实际的数字可能在4000亿到5000亿元之间。 这真是任何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噩梦。但好在大学这间公司,有着不同凡响的翻身策略:“扩招负债,卖地偿还”。以平价征得的教育用地,再以数十倍的价格拍卖出去,偿还债务不成问题。别的公司负债搞到破产,大学这间公司负债还会微赚。 也有大学校长提出,因为“大学不印钞票,也不卖产品,大学的主要产品是人才,但是大学人才送出去是不收费的……培养的人才是无偿供应给社会的”,所以大学的债务应该全社会承担。有总经理如此,董事局主席当笑而不语。 大学固然不印钞票,可学生们的钞票却是源源不断地流进来,教育体制改革中的诸多口号中,高等教育产业化是执行得最有力的,这直接就意味着学费连年上涨,扩招年年实行。大学这间公司的生产方式本来就特殊,先收钱,后办事,赢得口碑继而趋之若鹜。如果,学生进大学要交学费,毕业后有公司买走还要花钱,如同机场高速公路一样,进出都收费,那真算是一大经营创新,世界企业史的一朵奇葩了。 大学这间公司美妙的地方是,它的收入既来自政府拨款,又来自学费等自创营收,它的产出既算是公共服务,又算是商品。这样哭穷、赖债时两头都有道理,排列组合一下有不少选择可用。所以我们看到,既有校长呼吁增加拨款,又有校长抱怨学费太低,硬件不够时怨钱少,就业率低时怪社会,负债时它说自己公共服务,收钱时它又成了产业经营。 当然,最美妙的还在于,它永远不用对资产负债表负责,永远不用对股东负责,永远不用对产品质量负责,永远不用对客户负责。作为普通公民的我们,以纳税人的身份已经为这间公共服务公司缴过税,再为子女入学向这间经营性公司交一次费,然后毕业就业再由自己解决,最后它负债还要所有人一起承担。 即使这样,我们也永远看不到它的账单。 大学的企业文化 没有哪间公司的新闻比大学这间公司更像娱乐新闻了。 这里有学术抄袭,从博导到校长,学术抄袭新闻的频发程度比起音乐圈歌曲抄袭来,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有男女关系的潜规则,从艺术院校到外语院校,年龄跨度、爆料程度比起影视圈来也不遑多让。这里有骂战,有炒作,有勒索,有杀人,有指桑骂槐,有暗箱操作,这里不仅有情色故事,居然还有推理小说。 这就是为什么大学新闻总是能上网站新闻头条——猛料迭出,随便拎个元素出来就是上好的标题。 历数一下近年的大学,从招生、教学、考研、学术、收费、征地、贷款、就业乃至师生关系、校园生活、社会活动,无不是丑闻连连。一间公司做到整条生产线从头到尾全都有新闻亮点,不能不说是企业文化培育的经典案例。 一名学生,自入学到毕业,从原材料到成品,从产品继而变为员工,经历过这间公司完整的生产线。你以学费为投资,试图换取一个未来,终于—— 恭喜你,你毕业了。 来源: 《新周刊2010009期:可怕的大学》 作者:陈漠 中国报道周刊 , 2010-06-21.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可怕的大学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教育理论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高等教育领域的浮夸风 (1) 高校改革之我见 (3) 走向封闭的北大精神 (14) 评国防大学教授读《孙子兵法》的体会 (0) 自由的教育,独立的学堂 (8) 老大学生印象 (0) 看不懂的中国大学收费 (0) 由西电卡门事件看大学的武化与痞化 (3) 现代隐士运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4) 教育泡沫——从浙大“争办世界一流大学”谈起 (1) 大学需要改五年制搞军训吗? (2) 大学的“脾气”有多大 (9) 大学生,请先淘粪再打高尔夫! (1) 大学生,你为什么不生气? (13) 大学生自杀的背后 (0) 大学生抢了民工的饭碗也算进步吗? (1) 大学生卖肉不奇怪 (5) 大学生凭什么不能报考公务员 (0) 大学校园对社会开放、城市对农民工开放与中国对外开放 (6) 大学学费相隔六十年 (0) 同居的女生——现在的女大学生怎么了? (4) 可爱、可恨的杨帆 (6) 只缺一张暂住证,一大学毕业生竟遭毒打致死 (0) 北航,你怎么可以没有一点耻辱感! (1) 北大,不属于文物的建筑就要拆掉吗? (1) 北大改革怎样解开死结 (0) 关系——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之一 (0) 克莱登大学及其他 (0) 买不起的高等教育 (0) 中国高等教育严重问题的思维根源何在…… (3) 中国高教大跃进危机批判 (2) 中国能大幅度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吗? (0) 中国大学校园十八怪 (0) 中国大学是如何堕落的 (1) 中国大学园“众生相” (0) 世界第一的中国大学收费 (0) 不再被“派遣”的时代——毕业前夕校园众生相 (0) “人大学子”搬起石头要砸谁?——评大学排行榜的法律风波 (1)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