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爱思想 | 邓峰:走过场的大学

邓峰:走过场的大学 进入专题 : 大学    ● 邓峰       熬过漫长的应试教育岁月,结束完阴魂不散的高考,疲惫的莘莘学子们满怀着对未来的希望,一脸激动地踏进了大学校园。大学是早年每个学生心中的乌托邦,是梦想的港湾。一个人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故乡,却可以选择自己心灵的故乡。大学正是千千万万年轻人心灵的故乡,是一个人足以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怀念的地方。          然而,中国学子似乎远远没有这种运气,别说留下什么回忆,就是连高中那种辛苦后略带微笑的感觉都没有,一切仿佛就是一场无聊而寂寞空虚的梦。梦醒后,除了焦虑和心酸外,似乎什么都没留下,倒是徒增了几丝心灵的沧桑,人也变得圆滑世故,如同军队里的兵油子一样,愈来愈臣服于世俗,早已没有了年少的单纯和闯劲。          来到大学的第一天,大多数学生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一样,或许还有不少兴奋,或许还在家人的期待中信誓旦旦,胸中仿佛有万丈豪情正待迸发,大有一种“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感觉。          怀着大干一场的豪情,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单纯的新生们慢慢走入了学校的“圈套”之中。进入新生生活的第一个正式组织,就是现在在网上有些臭名昭著的学生会。学生会本来是一种最初产生于民国的真正为学生服务的组织,饱含了历史的光荣。可是,当代中国就是那么奇怪,不仅让一些有良知有才华的人变得不合时宜,就是连许多有着光荣过去的组织也跟着不合时宜。学生会正是如此,要想在今天的大学校园生存下去,只能不断地摆脱过去,成为学校当局眼中忠实的奴才。刚开始的时候,为了树立形象,学生会的大小干部都会非常殷勤地接待新生,乃至天天围绕着新生转,生怕出点什么事,实在会让新生们感激不已。等新生适应期过完后,学生会就要开始鼓动新生加入学生会,而这个时候由于之前树立的好形象,又加上激动人心的宣传,新生们鲜有抵挡住干扰的,如同过江之鲫一样,争先恐后般表示要加入学生会。每当这个时候,学生会干部大都比较开心,一方面树立形象的“小政绩”顺利完成,另一方面在新生踊跃加入学生会的过程中,自己的地位也会不知觉中水涨船高。          大学的一个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在兴奋还未减退之时,第一堂课自然会引起新生的无限遐想。不像日后泛滥的逃课现象,第一课由于饱含了新生的期待,肯定座无虚席,所有的学生都会早早地来到教室,等待着那个迟迟不肯露面的教师。          等待、等待……教室的远方似乎有脚步声,新生心中的期待更上一层楼。接着,门开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老师一脸倦怠,姗姗走进教室。说完几句套话后,老师开始言归正传——打开电脑,找出陈旧的课件,开始一句接一句地读……下面的学生,听着听着,味同嚼蜡,不得不找出课本划好笔记,以备考试之用,可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却始终没有找到跟老师讲义相似的内容,不觉恍然大悟,原来老师的课件是上上上届的!          《新闻联播》虽然官话连篇,惹人生厌,可毕竟播音员的声音还是极具美感的。今天这些老师所用的讲义,其枯燥程度却不下于政府官员的讲话,甚至连老师自己读起来都觉得反感,一脸没精打采的样子,更何况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过去大家都非常讨厌《新闻联播》,现在估计大家都极度希望用《新闻联播》来代替这些无比乏味的课堂教学。韩寒在处女作《三重门》中曾有力地批判索然无味的应试教育课堂,原文写道:“教师不吃香而家教却十分热火,可见求授知识这东西就像谈恋爱,一拖几十的就是低贱,而一对一的便是珍贵。珍贵的东西当然真贵,一个小时几十元,基本上与妓女开的是一个价。同是赚钱,教师就比妓女厉害多了。妓女赚钱,是因为妓女给了对方快乐;而教师给了对方痛苦,却照样收钱,这就是家教的伟大之处。”大学课堂理应成为思想火花的交汇处,可是实际上大学课堂不仅离其宗旨越来越远,而且连高中应试教育课堂都赶不上——高中应试教育的课堂虽然会痛苦,却可以有效应付高考;大学照本宣科的课堂痛苦依旧,却一无是处。          下面的学生纵是百般乏味,纵是神游四方,纵是满脸的不满,讲台上的老师依然自我,仿佛早已达到一种超然课堂之外的境界,对于学生的不满,只要没有集中爆发,一律不予理会。          于是,第一堂课终于在老师学生双方期待中结束了。老师或许心中在想,这群学生还算老实,容易糊弄,以后可以放心这样混下去。学生心中则会想,这是什么大学老师啊?连高中老师都不如!期待的开始,失望的结束……这便是许多中国大学生对于第一堂课的感受。          当新生逐渐深入学生会这个圈子后,大学虚伪的外表进一步坦露在大家面前。在学生会内部,新生会有一种强烈的等级感,只能默默忍受学生会干部的颐指气使,听任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暗箱操作、走后门、利益交换、相互猜疑和斗争、唯学校领导马首是瞻……从学生会里面可以看到学生官场的种种心酸画面,背后更是折射着整个大学的官僚主义现象。处于其中的学生难免不会慢慢走向世俗,变得圆滑,逐渐沦为校园市侩,早年的纯洁梦想更是一去不复返。          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沦为常态的大学校园,各种无意义的组织活动会层出不穷。刚开始,学校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可能是一件好事,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空余时间,只是到了后期,这些永远没有停止的活动如同重庆市的“唱红”一样,似乎成为了相关人士获取利益的场所。学生从这些活动中虽然同样可以得到一些期末总评加分的小利,却难以找到乐趣,时间久了,厌倦情绪与日俱增。          见识了乏味的大学课堂之后,逃课便成为了所有学生心中的共识。只要有可能,只要心情不咋滴,逃课就会产生。每当这个时候,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不想学生人数太少,便会拿出自己的尚方宝剑——凡是逃课次数超过了规定的限度,一律挂科。实际上,期末考试是否拿高分跟是否听讲没有多大关系,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更是一点关系没有。绝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类考试都是靠死记硬背,平常哪怕一堂课不去上,只要记得在考前突击下,一般都可以轻松过关,甚至取得高分。明明自己讲课极度差劲,却硬是逼着学生去听,而且还要批评那些逃课学生的老师,就如同一个相貌身材极度令人不堪入目的贵妇,不仅天天举办自己的个人时装秀,而且还逼着广大群众来捧场,甚至声称不来看她演出的人都是一群不懂得欣赏美的家伙。          当然,偌大的大学校园自然不乏一些优秀的教师,既有铁骨铮铮般的操守,又有真才实学,只不过这类教师不仅人数实在太少了,而且难以发挥较大用处。许多学生在经历了长期的应试教育后都会产生一种厌学情绪,只要没有燃眉之急,很难激起这些人的学习欲望。大学管理本来就相对比较自由,这些学生过去一直都是在强迫的状态下学习,突然置身于一个对你要求非常低的大学,自然容易懈怠,如同脱缰之马,倘若没有必要的关心和教导,再也难以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容易产生一种畸形的知识观,误以为课本上的东西才是知识,而且不再有一种追寻知识的热血。除此之外,官僚化管理不断败坏校园的风气,大多数教师都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单靠个别优秀的教师是无法改变这些令人担忧的现状。          等到大学的原形全部毕露在新生眼前后,新生除了失望,偶尔发发抱怨外,大多数人选择了混日子,过一天算一天。有课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去教室坐坐,凡正不会真的听课,随老师怎么照本宣科都跟自己无关。无聊的话,则大练神功,做做白日梦,或者玩玩手机,发发呆,倘若实在坐不住,就随老师起起哄,闹几个笑话,依然还是可以熬过去的。没课的日子,早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来,八点算早,十点算正常,十二点以后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有的学生,一整天不下床,不得不让人惊讶。起床之后,没电脑的四处逛逛,打发时间,有电脑的,要么玩玩QQ和人人网,要么沉浸在游戏的天国里,等肚子饿得不行了,便去买饭,吃完后,接着大战CF之类游戏,甚至晚上熄灯后,无法用电脑上网了,便拿取手机继续奋战到底。          有的时候,你问问这些人过得开心不?最乐观的答案莫过于还可以和一般般,鲜有过得开心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表面上这些人天天在玩,可是他们玩得并不痛苦,只是利用眼下的条件,玩一些低级游戏,难以体会人生的乐趣和生命的精彩。更关键的是,这些人在玩的时候缺乏一种安全感和踏实感。明明知道自己没有真才实学,明明知道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却依然天天混日子,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说这些人能不惆怅吗?玩的时候,或许还会兴高采烈,可之后呢?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不知多少学生在虚度光阴,不知多少学生的青春年华如流水般逝去,不知多少学生慢慢变得世故,不知多少学生既没有玩得开心,又没有学到知识。每当混完半年后,期末考试来临了,不管是平时死读书的学生,还是那些虚度光阴的学生,都开始加紧复习, 弄得餐厅都被背书的学生挤满。          考试结束后,虚度光阴的学生固然庆喜自己终于没有挂科,死读书的学生虽可以暗自期待拿个奖学金,但是心中同样缺乏安全感,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生,因为死记硬背的东西考完之后基本上什么都没留下,自己没有任何提高,不知以后凭什么去参加工作。这个时候,新生们会陆续回到家里,面对父母的期待,哪怕依然厚着脸皮说出几句豪言壮语,却早已没有了开学时的底气,内心的不安和惭愧倒是增加了不少。          假期结束后,新生会重回学校,绝大多数人依然会继续去年那种生活,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三年光阴结束,残酷的现实毫不留情地摆在眼前,就业和考研成为了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本来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一份比较好的工作,只是由于有太多的大学生天天混日子,能力素质跟不上,引起了用人单位肆意提高台阶,以至于弄到非硕士不要的地步,结果导致只有少数本科生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考研是一种延迟就业,未必安全可靠。可是,硕士研究生考试实质跟高考没什么区别,同样是一场应试教育下的大比拼。当一些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考上硕士研究生后,依然可能会像过去本科期间那样混日子,直到毕业来临,估计又是满怀焦虑,前途同样渺茫,因为这些人大多数都没有提高什么能力和知识修养,顶多死记硬背比本科生多两三年,这样下去,能不焦虑和不安吗?到最后,倘若硕士研究生人数还不算太多,这些人或许会凭着还未失效的硕士证找到一份差强人意的工作,可是倘若任凭这种趋势下去,硕士研究生人数则会不断上升,直到用人单位更加挑剔,开始不屑于硕士学历。到那时,难道又要全民考博吗?          中国的大学似乎成为了年轻人逃避现实的福利院,千千万万学生进入里面去,只是为了走过场,除了逐渐褪去的青春外,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残酷的现实依然在眼前。         进入专题: 大学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笔会 > 散文随笔 > 民权理念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2839.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阅读更多

Global Voices | 巴西:现代奴仆及他们的反击

在巴西上学的头几年,我们学到:1988年5月13日 依莎贝尔公主 颁布 黄金法令 ,废除巴西奴役制度。自此之后,任何奴役他人的行为在巴西法律中皆属不法;实际上,巴西奴役现象依旧存在,只不过换了一张面貌示众而已。 巴西奴役的古今更迭 其实,奴役制度自人类文明之始就已经存在。这些奴隶,有的来自战争-因为战败而成为胜者之仆,或遭变卖给第三方为奴;也有一些因为积欠债务而卖身的 奴仆 (葡)。 巴西帕乐堤(Paraty)的安德森(Anderson)就是奴工的活例。图片来源:Flikr用户Mario Crema(CC BY-NC-ND 2.0)。 所谓的战奴,是胜者为王的权力表彰,因此俯首成寇,终身为奴。而为了偿债的奴仆,理论上一旦债务清偿,则重获自由,若债主仍要奴役,就得出钱买人。 巴西当今的奴役现象与后者类似,不论在乡村或城市都能见到。在乡村的农业开发区,地主会聘请仲介寻找开垦林地辟农地人力。这些地痞仲介开出 不实的优渥待遇-提供吃住,免费接送,以及不错的薪资,可是到了实际工作现场,这些上钩的农工才发现是个骗局,事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非政府组织“巴西报 导者”在其网站上将这样不公的奴役现象报导 成文 (葡): 农工坐了接驳车到了工作现场后各个傻眼,因为实际情形跟他们的认知完全不同。地痞仲介(当地称之为gato)居然开始跟他们说要 钱,包括接驳旅程所需的交通费跟生活费,都记录在债本中。…不只这些,就连质差又不卫生的食宿费用也一并记录下来,而且金额都高得很不合理。如果 农工打算一走了之,地痞仲介随即出面阻止,指控他们欠债不还,要走人就得还钱。而且,开口抱怨或意图走人的下场通常是一阵毒打。 2011年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巴西部门发表了一项报告-《 巴西农奴的主因 》(葡),反映出偏远地区巴西农工受到的严重剥削。报告指出,从1995年(该年巴西政府承认国内奴役情形的存在)至2011年,光是得到解放的奴工超过40,000名。 现代奴役的解决对策 虽然承认奴役现象不是件光彩的事,但政府愿意正视也是好事一件,成立打击苦劳执行小组(GERTRAF)及消灭奴工一号(及二号)计划,对 抗不公对待。其实,政府之所以转变态度,主要是受2004年1月28日乌纳地区(Unaí)三名审计工奴遭谋杀的事件所致,而该日随后也被定为“反奴工日”。 1月28日是国定反奴工日。提供:巴西阿图奥(Atual)的Verena Glass(CC BY3.0)。 废奴工修宪法案(PEC 438/2001)也是反奴工行动之一,提出政府应该没收存在农奴的农地,并进一步实施土地改革。2001年巴西参议院通过废奴工修宪法案后,送交众议院审查,过程备受地方官员关注。 念公共行政的安德雷奥威斯费南德斯在他的博客-〈争议之法〉上表示:要 消灭 (葡)剥削农奴的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惩罚之外并没收农地: 对于剥削农奴的地主,政府就该没收他们的土地作为责罚。…而且剥削他人自由就是犯罪,只要农奴存在的土地就该被没收,一视同仁,不应该视剥削程度来分则罚的轻重。 由Tumblr用户Francisco Mendes(@Metalogis)提供,控诉国际成衣品牌Zara是血汗工厂。(2011年8月) 甚者,奴役现象不仅存在于巴西乡村地区,都市也成了奴隶的温床,许多人迫于无奈只能低头为奴,接受贬低人格的工作。这些人有的来自巴西贫穷落后区,有的则是从赤贫或政乱国家偷渡而来的非法移民。 华盛顿.阿劳霍在博客中 谈论 (葡)部分家奴所受的待遇时,提到巴西文化人类学家 吉尔贝托.弗雷雷 (Gilberto Freyre)的著作《 主与奴 》: …许多女孩被迫从奴,负责家务打扫,却没有酬劳给付,只能住在破旧、小如衣柜的宿舍-一般称为“女仆库房”。发现奴役现象从乡村一路蔓延到都市,令人不免唏嘘。 打击奴役必须多管齐下:除了提升贫弱人民的社会及经济状况,政府也要监督并取缔不法奴役;要真正根除奴役,政府及人民的实践力才是关键。首先,遇见 不公奴役马上通报-奴役的发生就是因为人民选择视而不见。此外,还要抵制雇请奴工的公司行号。再者,劳工局须查缉雇用奴工的雇主,归档 列表 (葡),禁止公司向银行周转的权限,并限制商品的流通。最后,向政府施压也是很重要的-要求政府严惩奴役,如同严惩毒品走私及掳人勒赎等犯罪行为。 校对: yenrong 作者 Richard de Araújo · 译者 GV 中文化小组 · 阅读原文 pt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段德智:文化自觉与文化攀附和文化自省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本文共阅读 1 次 更新时间: 2012-05-04 17:31:49 段德智:文化自觉与文化攀附和文化自省 ——从当代新儒家儒学宗教性讨论及其缺失谈起 进入专题 : 文化自觉 文化攀附 文化自省 新儒家    ● 段德智 ( 进入专栏 )       摘要:在20世纪上半叶儒学宗教性的讨论中,两代新儒家由于其文化攀附态度而持守两种截然相反的立场:第一代新儒家梁漱溟和熊十力主张“儒学非教”说,而第二代新儒家唐君毅和牟宗三则主张“儒学是教”说。当代新儒家的文化攀附态度不仅使他们陷入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藩篱,而且也使他们陷入文化民族主义的藩篱。梁漱溟的拿来主义,熊十力的“返本开新”说,唐君毅的“心通九境”说和牟宗三的“圆实之教”说,都是其文化民族主义趋向的表征。无论是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还是文化民族主义都既无助于儒学宗教性问题的讨论,也无助于中国文化或儒学的自强。文化攀附的根本问题在于“外骛”,走出文化攀附的关键在于“求其放心”,进行文化自省。省者,察也。觉者,悟也。惟有察自,才能悟自。惟有悟自,堪称觉自。惟有觉自,才能自觉。惟有自觉,才能自强。故而,文化自省实乃文化自觉的机关所在和文化自强的历史正途。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攀附;文化自省;儒学宗教性          文化攀附,虽然和文化自觉一样,都涵盖有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与文化觉他两个因素,但文化攀附并不就是本真意义上的文化自觉。本真意义上的文化自觉的内在要素和先决条件是文化自省或文化觉自。离开了文化自省或文化觉自,文化身份的自我认同与文化觉他都难免陷于文化攀附而缺乏文化自觉的真髓。本文拟以当代新儒家20世纪上半叶儒学宗教性讨论这一文化事件为典型事例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一、两代新儒家儒学宗教性讨论中的二律背反:从梁漱溟到牟宗三          如果说20世纪上半叶有什么关乎中国人文化自觉的重大文化事件的话,当代新儒家关于儒学宗教性的讨论无疑是其中的一个。诚然,儒学是否宗教之争并非始自20世纪,可以一直上溯到明末清初开始的“中国礼仪之争”。那场“中国礼仪之争”如果从龙华民(Nicolo Longobardi,1565-1655年)在利玛窦(Matteo Recci,1552-1610年)1610年去世后接任耶稣会中国会长算起,到1939年罗马传信部发布教皇庇护十一世教谕时为止,长达340年之久,即使从17世纪三十年代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开始同耶稣会公开发生争执时算起,也绵延了三个世纪。这一事件不仅牵涉到当时在我国传教的耶稣会、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等诸多基督宗教传教团体,而且还牵涉到罗马教廷,牵涉到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克雷芒十一世和庇护十一世,牵涉到康熙、雍正、乾隆诸位中国皇帝,不仅牵涉到中国一大批教内外士大夫,而且还牵涉到欧洲一大批知识分子精英(如莱布尼茨、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等)【1】24-25。然而,这场旷日持久的中国礼仪之争毕竟主要是由西方传教士挑起来的,从而严格地说,并不具有我们所说的文化自觉的涵义,而与我们将要讨论的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由当代新儒家开展的儒学宗教性的讨论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20世纪上半叶具有中国人文化自觉意蕴的儒学宗教性讨论应该说是从梁漱溟和熊十力开始的。梁漱溟(1893-1988年),作为当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其根本努力在于筹划一种拒斥宗教、统摄科学的文化哲学或儒学。这在他早年提出的“文化三路向”说中就有非常明确的表述。按照梁漱溟的观点,所谓“文化”无非是“一民族生活的样法”或“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而已【2】352。然而,世界各民族生活的样法总共有三种,这就是意欲“向前要求”的样法,意欲“调和持中”的样法和意欲“向后要求”的样法。据此,世界各民族也就有了三种文化或文化体系,这就是注重科学的西方文化、注重道德的中国文化和注重宗教的印度文化。这就从世界文化的高度对中国文化或儒学的非宗教性作出了界定。梁漱溟不仅从实然的角度对中国文化或儒学的非宗教性作出了界定,而且还进一步从应然的角度对中国文化或儒学的非宗教性作出了界定。他认为,面对着世界文化的大潮流,中国人应当采取下述立场:“第一,要排斥印度的态度,丝毫不能容留;第二,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是对其态度是改一改;第三,批评地把中国的态度重新拿出来”【2】528。显然,他所强调的“要排斥印度的态度”,归根到底也就是要排斥宗教的态度,一种去宗教的态度。     尽管梁漱溟从实然和应然两个角度强调中国文化或儒学的非宗教性,但他既然把宗教规定为未来人类的人生路向,也就因此而没有排除中国文化或儒学走向宗教的可能性。与此不同,当代新儒家的另一位早期代表人物熊十力(1885-1968年)不仅强调儒学与宗教的原则界限,而且强调儒学本身即蕴含有科学内容或科学真理。熊十力早年曾入支那内学院师从欧阳竟无研习佛学,但1932年他却出版了《新唯识论》(文言文本),以儒学的立场批判佛学,并且因此而遭到佛学界人士尤其是内学院师友的围攻。欧阳弟子刘衡如曾著《破新唯识论》予以系统驳斥,熊十力随即作《破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2987.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www.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非经特别声明,本网不拥有文章版权。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段德智:文化自觉与文化攀附和文化自省 段德智:陈修斋哲学人格刍议 段德智:西南联大精神的一个标本 段德智: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与“我思故我在” 段德智:人的自我意识的张扬与人的主体性 段德智:段德智“个人意识”的苏醒:从爱拉斯谟到路德和马基雅弗利 段德智:阿奎那的“人论”、“幸福论”与“自然法” 段德智:奥古斯丁的“我疑故我在”、“我之死”与“爱的伦理学” 段德智:概论儒学的一元论特征及其普遍意义 段德智:阿奎那的身体哲学及其人学意义 段德智:近三十年来的“儒学是否宗教”之争及其学术贡献 段德智:浩荡为学 高尚做人——纪念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 段德智:奴隶社会的“团体意识”及其与“个体意识”的张力 段德智:原始社会的“氏族膜拜”、“集体表象”与“群体冲突” 段德智:前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意识的一般特征:人的群体意识与人的合群性 威•巴雷特:否定性、有限性与人性i 段德智:社会和谐与宗教承担 段德智:一部哲学的哲学史著作 段德智:“主体之死”说的真义及其历史启示 段德智:“主体性”的死亡 相同主题阅读 段德智:文化自觉与文化攀附和文化自省 张旭东:离不开政治的文化自觉 许纪霖:特殊的文化,还是新天下主义 贺桂梅:“文化自觉”与“中国”叙述 方朝晖:从新儒家看现代中国学术的方向 田辰山:纪念胡适先生,谈文化从自觉到自信 张炼红:中国经验与文化自觉:拓展“中国城市文化”的观念与格局 “泰山综观: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与《泰山共识》 程美东:在文化自觉中探寻中国现代化的归宿 张炼红:生活世界、文化自觉与价值重建 熊万胜 浅谈文化自觉的知识论基础 余三定:文化让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 彭华:论境界与情感 邓曦泽:论德性与权力的断然分离 苏国勋:社会学与文化自觉——学习费老“文化自觉”概念的一些体会 朱苏力:费孝通、儒家文化和文化自觉 向达:新儒家政治理想批判 杜钢建:新儒家在大陆的发展前景 乐黛云:文化自觉与中西文化会通 乐黛云:文化自觉与文明共存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荣剑:奔向重庆的学者们

学友讨论 现在穿上还来得及 oldhuang 2012-05-02 09:53:50 “只有在潮水退下去之后,人们才能发现谁在裸泳”这话说得很精彩!既然是“潮”,必有“涨”与“落”,也就是说,对于所有“赶潮”或企图“弄潮”的人们来说,不管你是“左”还是“右”,都有在浪尖上冲浪表演的机会,也都有由于得意忘形而忘记穿裤衩于是露出腚来给世人看的时候。。。 支持本文 laoda 2012-04-30 19:19:26 对这批伪学者批得好! 哈猡!老几位,哑吧啦? 老看老想 2012-04-30 11:22:40 张宏良,司马南,孔庆东,王绍光,李希光,汪晖,崔之元…左派们!国家主义们! 怎么啦?重庆fund没戏?挂职有麻烦?…不吱声了! 名不见传的王铮副教授,一位中年女士,反而在为薄三权利尽义务,冒险呼号唬呢! 莫非你们这帮爷们: 国家主义=毛思想=老毛=百元大钞上红毛!不见红毛不撒鹰!   讨论标题: 作  者: 密码: 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参与讨论。若您尚未注册,请 按此注册 进入爱思想社区    

阅读更多

译者 | 《时代周刊》陈光诚事件:美国否认陈光诚声称的胁迫

核心提示:作为陈光诚信任的人,孔杰荣教授参与了陈在使馆时的谈判,并认为他们当时达成令陈比较满意的决定,即和家人一起留在中国,移居到别的城市,并接受大学教育。但在陈光诚到达朝阳医院,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则说,他是被迫接受这一选择,因为如果不离开使馆,他的妻子会被打死。美国国务院紧急澄清这一令人震惊的指控。  原文: The Chen Guangcheng Affair: U.S. Denies China Dissident’s Account of Coercion 作者:Jay Newton-Small 发表:2012年5月2日 本文由推友”北京老张” @ikarienator 翻译,译者的志愿者进行了二次校对 周三早有报道称中国盲人人权活动家声称其被迫脱离美国驻北京大使馆保护,并开始寻求他和他家人到美国避难。美国官方以及陈光诚的朋友对此感到震惊。 陈告诉美联社,美国官方传达了来自中共政府的威胁:如果他不离开大使馆,他的妻子将被打死。美国国务院对此表示强烈否认。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诺兰(Victoria Nuland)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国官方从未向陈光诚发出对其妻子和子女的身体或者法律上威胁,中国官方也从未这样威胁我们。” 这三天以来中美双方做进行的前所未有而微妙的外交协议由于外媒对陈的采访而变得更加复杂。外媒们已经目睹陈在美国的六天的保护之后离开大使馆。为协商而在周末抵京的国务院东亚太平洋事务局助理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说 “我当时在场,陈在得知妻儿安全并在医院等待他之后决定离开大使馆,骆家辉两次询问他是否已经准备好离开,他说’走’。我们都目睹了他的决定,他拥抱了我们并向我们表示感谢。” 美国国务院紧急澄清陈在离开后的令人震惊的指控。”美国对话者已经清楚告知陈如果他选择留在大使馆,中国官方已经表明将会让其家人回到山东,而他们也将失去谈判和重返的机会,” 诺兰说:”陈在大使馆期间从未向大使馆提及赴美政治避难之事。他尽可能的表示了他留在中国、与他的家人团聚、继续获得教育以改变他的国家的意愿。我们的所有外交策略都是本着让他最有利地实现其目标的方向展开的。” 诺兰的评论被孔杰荣(Jerome Cohen)所证实。孔是一位长时间研究中国法律的专家。他曾经在2005年对被关押的自学成才法律活动家陈光诚提出建议。当时陈光诚收到关押的原因是为山东收到强制堕胎和绝育的妇女主张权利。2006年,陈光诚被指控犯有”故意破坏财物罪”和”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然而这位盲人及其家人从2005年起就被软禁起来并受到经常性的殴打。孔说他周一通过电话作为”陈光诚唯一信任的人”参与了陈的谈判。该谈判由洪博培和国务院法律顾问高洪柱(Harold Koh)牵头。 周一开始,孔和他的同事们在与中国前所未有的外交谈判中列出了陈的选项。他可以离开并在美国寻求政治庇护,而他的妻子和女儿很可能会留在山东遭到软禁,或者他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中国。如果他选择后者,美国谈判代表将寻求中国政府保证陈光诚及其家人不再会受到类似过去七年来的虐待。孔主张,基于中国的活动人士艾未未曾达成的一项协议,让陈也走一种中间道路。中国官方去年六月从拘留所释放被拘81天的艾未未,并允许他在北京范围内的自由活动。他最近通过Skype向数百名支持者发表讲话。”虽然这种解决方案已经引起了惹恼政府,他们也只得能容忍,因为他们知道这总比把他关起来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要好。艾则展示出一种我们正在努力创建的途径,一个介于监狱和完全自由之间的空间” 孔在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起的一通电话中表示,”这是我已经和陈光诚谈过的一种先例。” 中国谈判代表提出允许陈学习法律,这是陈的一个长期的要求。他们允许陈在七所具有盲人设施的大学机构之一进行学习。 这些学校没有一个在北京或上海,虽然有两个在它们附近的城市。他可以得到与所有任何其他法律的学生相同的待遇,他们说,他也可以和他的家人一起住。他的妻子也对法律有浓厚的兴趣,她一直以来帮助陈光诚阅读。”陈光诚在与朋友交谈、发表公开声明和撰写法律裁决意见等等方面将会受到什么样的限制,这一点还有待观察,” 孔杰荣说。”我们希望看到这个与中国进行的大胆的实验能够取得成功。” 高洪柱、洪博培和孔杰荣不仅向在中国国内相对权力较弱的外交部门寻求保证,他们还要求中国的国家秘密警察部门做出保证。他们还提出了一个条件,即克林顿和奥巴马要能亲自支持这一协议行,以使得中国更难以反悔。孔杰荣说,会谈性质特殊。 “这不是1989。我们谈判立场没有当时方励之去美国大使馆那么强,”他说,”这是一个美中关系中我见过的最大胆的外交安排。我们认为这是最好的选择。陈也同意。” 陈至少在孔杰荣最后与他在周二讨论时还是同意的。孔杰荣说,在周一晚上,陈犹豫不决,并对他的家人表示担忧。孔说,陈告诉他:”我感到非常、非常害怕。我感到非常、非常不安全。我感到非常不舒服。” 但在整个会谈中,陈一直认为他想留在中国,根据孔杰荣和美国官方表示,因为他不想离开他的家人生活,并认为他可以在中国实现更多事情。孔杰荣说:”陈很聪明。接受庇护并慢慢消失,这并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项,他想得到的是这个。我们在过去几天的谈话中他告诉我,他希望能够得到和其他公民一样的权利。” 到了周二,陈光诚对有关的安排感到更满意。在他离开大使馆时已经觉得安心了。 陈受到胁迫的报道使众多美国官员感到吃惊。孔杰荣说陈光诚从来没有告诉他有人威胁他的妻子。孔杰荣星期三上午从陈光诚妻子的一个朋友(译注:应该是曾金燕,见另一篇相关阅读)那里听说,山东地方当局曾扬言如果陈光诚出境将把她打死。陈光诚告诉美联社,他从美国官员那儿听到了这样的威胁。但美国官员说,他们无从获悉这种威胁,也没有传达给陈。”当他到了医院并见到了他的家人,他​​的妻子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这有可能使他对决定感到后悔” 孔杰荣说。 “他可能非常敏感。这是一个角度备受扭曲、并在虐待下生活了多年的人。” “我认为,最悲惨的结果将是事态发展到陈光诚与他唯一安全保障——美国政府为敌,”孔杰荣说。 “通过误解很容易出现这样的事。通过正在传播的混乱,会造成他和美国之间的不信任,那么他失去所有的保护。那将是非常,非常不幸的。”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